回覆列表
  • 1 # 健康與智慧之橋

    手機是完全競爭的行業,沒有嚴格的准入限制,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註冊個手機公司與品牌去賣手機。

    完全競爭的行業的特點是競爭激烈、幾乎沒有暴利,也很難出現壟斷。手機行業也是一樣,包括三星在內的手機廠商都沒能壟斷手機市場。利潤雖然有高有低,但大都在可以接受範圍之內,蘋果手機也一樣。

    具體到華為與小米,也是這樣。它們的價格是由它們的價值支援的。價值不僅僅是硬體成本,還包括其它附加值,比如售後服務、市場美譽度以及消費者通過手機獲得的認同感等。2018年(記不住2019年的資料,而且因為19年華為受到制裁,因此資料已經不能提現真實的市場競爭),華為集團與小米集團的淨利潤率分別是7%+與5%+,差別不大,也就是說華為與小米的經營回報率實際上是差不多的。

    差別大的是毛利潤率,華為是38%,小米是14%。也就是說,小米的其它成本只有9%,而華為則高達30%。小米的9%成本中,最主要的是銷售與行政開支,約佔6%,研發佔3%。華為則是14%與14%。華為的工資高(平均工資是小米的2倍)、營銷費用也高。最高的還是研發,比率比小米高接近5倍。

    總而言之,華為手機比小米貴,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貴與便宜,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有其合理性。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 2 # 陽光科技微訊

    貴在一個是商業公司,一個是民族企業。

    假如你有倆孩子,一個硬骨頭不知道變通,和別人打架打得頭破血流都不知道求饒,另外一個就最懂“打架”智商感人,還沒開始就跪下了,連皮外傷都沒有。

    你喜歡站著捱打的還是跪下求饒的?

    當家長的會喜歡誰?

    人們最氣不過的就是那些標榜自己如何正義,冉冉中國心,遇事第一個跪下的,大人連幫忙都沒機會,第一個在外包裝標……都懂得

    如果一直標榜自己是民族企業,冉冉中國芯,新國貨的企業,這樣的有民族正義感的企業!做出第一家簽約第一家標註釋出新產品的企業,多少新國貨有點違和吧!然後印度一打壓就變成made in India這樣的企業,讓中國人怎麼去選?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是每個人都樂意苟活,這就是牽涉到一個人骨氣,你可以說他窮,但是有些人就是自尊心強,餓死就不會低頭。

    中國人選擇誰已經有答案了。

    華為篩選的使用者是:有民族血性的使用者群,貴一點就當支援國家了

    小米篩選的使用者是:做理智的使用者,一點血性都沒有,反正便宜一點買點好吃的不香嗎?

    隨著打壓越來越嚴重,讓我們放棄了幻想,小米這類思想的越來越沒市場,因為漂亮過不是打壓這麼簡單,而是想讓我們死。

    所以你在做什麼,大家都在看著呢!

    大家都是成年人,所以不要說誰綁架誰,誰被綁架,思維決定出路

    產品無國界,但是人的思想有國家榮譽感,不懂得去看看美國加入國籍要做宣誓的內容是什麼?

    所以選什麼都沒問題,因為我們沒必要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白費力氣不說,還被他反擊說:請不要綁架我,哈哈哈哈哈

    建議如果不改變現狀,終究是兩邊捱打,委屈嗎?委屈!活該嗎?活該!

  • 3 # 雲霧雨

    手機定價其實挺公開透明的,除了蘋果,其餘的定價其實都與成本有關係。華為的品牌效益確實比小米強一點,但是體現在價格上的話,它不會貴多少,同樣的東西貴個小几百不得了了,主要是成本上的差異。

    單單看引數的確,怎麼看小米的都要好些,價格都要低些。怎麼就賣不過華為,華為相同定位的手機還比小米的貴是不洗的事實。

    造成主要價格差異還有這幾方面的因素:

    1.小米創立的初期,一直秉承高配低價為發燒而生的理念來打市場,顯示小米的品牌形象在人們心中就是高配低價,一時間是非常難改變。

    2.供貨渠道差異。

    3.人群不同,華為定位商務人士,小米定位青春發燒友.

  • 4 # 寒江雪3229988

    配置,配件都比小米差的多,價格貴的多,貴在公關費,一年一千一百多億的公關費,佔了華為總收入的七分之一,天文數字,公關費還是由消費者買單。

  • 5 # 迷途不知返8899

    品牌品控做工服務訊號續航都比小米強,而且斷流斷觸系統bug小米非常多,綜合來說就是實際體驗華為優於小米太多,雖然同價位華為配置比小米低,同配置華為價格比小米高,但是真用起來華為用著舒心,還沒系統廣告,小米系統廣告無處不在,雖然可以關閉,但是關不完。

  • 6 # 貓眼看數碼

    現在華為手機應該是中國產手機中價格最高的,華為P40 Pro+賣到了8000元價位,趕上了iPhone 11 Pro。而小米才剛剛衝擊高階價位,最貴的小米10 Pro在5000元價位,8月11日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可能會貴一點兒,但應該仍不及華為。

    那麼為什麼華為手機比小米貴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就是產品的定位,華為高階機的定位十分明確,Mate系列主要針對商務人士打造的,P系列主要針對時尚潮流人士打造的,而這兩個使用者群體基本上都不差錢。所以華為的手機即使賣的貴一點,銷量卻都非常不錯,Mate系列和P系列都是千萬級的銷量,比便宜的小米賣的更好。

    另外華為還加快了線下實體店的程序,很多原本賣OPPO、vivo的店鋪這兩年都改賣華為了,這就大大增加了華為手機的線下銷量。不過這種營銷固然成功,產生的成本最終仍然要由消費者來承擔,因此華為手機的價格普遍要貴一些。

    而華為從21世紀初開始研發晶片,到2015年左右拿出像樣的產品,十多年的投入成本肯定是天文數字,這也導致華為手機需要提高價格來平攤研發成本。

    第四個原因就是對產業鏈的支援。我們知道華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已經連續兩次被美國製裁。所以現在華為手機的內部零件很多都是中國產,比如它的射頻天線、螢幕、電池等。但是一些關鍵零配件想要中國產化並不容易。以螢幕來說,大家都知道手機行業裡最好的螢幕來自三星,但是三星曾經兩次“斷供”華為的螢幕,搞的華為不敢完全依賴三星供貨。所以華為就投資了中國產的京東方,這兩年京東方的OLED螢幕也慢慢趕上來了,雖然仍然沒有三星的頂級螢幕那麼優秀,但至少達到了可用的保準。之前還傳出蘋果也會採購京東方的螢幕。可以說如果沒有華為的投資和訂單,京東方不可能成長的這麼快。而華為對這些供應鏈廠商的支援同樣需要成本,這也導致華為手機的價格偏高。

  • 7 # 小伊評科技

    你所以為的價效比並不一定等於別人眼裡的價效比。

    價效比如果用專業術語來表述的話是指商品的效能值與價格值比。

    然而再咬文嚼字拆解效能這個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

    因為“效能”所指代的範圍實在太過於寬廣。處理器的效能是效能,成畫素質的好壞也是效能,其他包括做工,音質,螢幕素質,售後服務,ID設計,品牌塑造等其實都可以歸為效能這個範疇內,因為這些因素都可以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那麼站在這個維度上來說,華為手機真的比小米貴麼?還真不一定。

    01:麒麟晶片錯位釋出的策略,讓華為手機取得了一定的效能領先,貴自然也是理所應當。

    譬如就拿麒麟990來說吧,在十月份正式釋出麒麟990 5G的時候,高通尚且沒有一款搭載完善5G基帶的旗艦5G晶片問世,僅僅只靠著一款垂垂老矣的驍龍X50 單模5G基帶撐場面。

    那麼在這個時期,整合雙模5G基帶,採用7nm-EUV工藝的麒麟990 5G自然就擁有了非常巨大的差異化優勢。

    時間再往前推一些,麒麟980其實也是這樣的情況,採用7nm工藝,Cortex A76大核心的麒麟980,在面對當時採用10nm工藝的驍龍845處理器的時候同樣也是具備明顯的優勢的。

    也正因為如此,在2019年,高通開始在年中釋出Plus版的晶片,以此來和華為海思晶片進行競爭,只不過相比於全新的麒麟海思晶片,通過超頻的Plus版高通晶片的表現力並不突出。這就是自研晶片所帶來的獨特優勢。

    02:華為的品牌塑造能力要明顯強於小米

    品牌想要高階化,一方面需要做品牌運作,一方面也需要在產品上有所體現。而小米為了保持價效比的形象必然不會在手機的質感以及細節層面下太大功夫,因為他需要把主要的資金全部用在那些使用者感知強,且好文字化的方面,就算是小米10這款小米歷史上定價最高的手機的質感依舊不怎麼滴,而且初期的品控確實感人。

    而華為自從開始做智慧手機以來,其就一直堅持高階化,產品的質感確實非常出色,再加上自研晶片所帶來的獨特賣點,華為的品牌價值越來越高。

    品牌這個因素,雖然玄學,但是卻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東西,否則的話路易威登怎麼成為目前最大的奢侈品品牌呢?

    華為擁有自己獨特的產品差異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8 # 姜姜尓的劇社團

    首先小米手機我沒用過,不過我說一下我家新買的一臺小米智慧電視機吧,因為家裡裝修,新買的電視機沒拆包裝盒就直接放家裡的,一個月後房子裝好後掛上去,一開機就顯示螢幕中間有兩條垂直的線,售後說螢幕壞了 ,最後是給免費上門換螢幕的,從此以後小米給我的感覺是品控不咋好,再來說華為吧,我用過兩部華為手機,一部mate7,一部mate8,是真好用,質量也很好,我那部mate8螢幕摔壞好幾次,最後連內屏都能看到,手機竟然還沒壞,中間因為跟風,換了一次蘋果手機,明顯的訊號不好,而且電池不抗用,我不玩遊戲,所以我還是覺得華為好吧,我給我公公推薦了mate9.我婆婆也是華為手機,我自己爸爸是榮耀20,現在我給我老公買了榮耀20PRO,我前段時間買了一部榮耀v30PRO,也不知道是不是我運氣不好,拿到手之後發現臉部解鎖不靈敏,還有拍照近景模糊,然後又退了,現在用的是iqoone3,但是我還是想念華為手機,發現訊號最好的還是華為,還有華為手機的手指敲擊螢幕截圖和錄屏還有來資訊自動小屏模式是真方便,我的下一部手機一定還買華為,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好的東西,一分價錢一分貨還是有道理的。

  • 9 # 先森數碼

    部分華為手機比小米手機價格貴,貴在哪些方面?

    不管是蘋果還是華為,這些高階產品在同級別中始終都要貴一點,貴的除了產品,更多是長期積累的品牌,這就是一種無形的附加值。

    不過從今年小米10開始,小米的產品也在向靠攏,目前來看都還取得不錯的效果,但跟華為的產品比起來,始終顯得底蘊不足。看看雷軍在小米10釋出會的時候,公佈3999元的價格都小心翼翼的。那華為手機比起小米手機,到底貴在哪些方面?

    第一、自研

    這裡主要指的是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雖說華為的晶片在效能實力上還不是最頂尖的,但已經是世界主流水平了。特別是NPU和通訊基帶上有很不錯的體驗,加上這是華為自主研發設計的,有一定的特殊buff加持,無形之中會高人一等,畢竟晶片設計是科技產業的金字塔。

    第二、定製

    華為現在的很多元器件都是定製,這不僅有資本,更是實力的體現。三星由於跟華為有不少過節,所以螢幕基本上都是跟京東方深度合作,可以說京東方就是華為的御用供應商,當然還有LG,也是華為的大供應商。但這裡說的定製,最大的成本還是鏡頭,之前就定製了4000萬畫素的索尼IMX600,今年更是定製了1.28英寸大底的5000萬畫素RYYB鏡頭,再加上徠卡的認證調教,這既可以增強實力,也是音效噱頭,反正成本是有一定上升。

    第三、做工

    就說兩家的旗艦機,那還是華為的加工精度更高,用料上明顯更把控嚴格。不可否認,小米在很多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用料也很厚道,但是在組裝加工的精度方面還是華為更勝一籌。畢竟越是高階的手機,越注重細節。

    最後就是品牌的附加值,現在的華為已經逐漸成長為國內第一大品牌,很多中低端手機就因為有菊花logo,價格就比同級別的很多產品貴不少,這就是品牌的附加值,如果說產品是硬實力的話,那這就是軟實力,這一點上華為在中國產手機中確實處於領先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怎麼挖礦喜歡用rx580,而不用n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