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芪sgx
-
2 # 鑑鐘樓主人
仁義為思慈是根,
三綱五德出叢林。
大同公道持弘毅,
喚醒良知發鳳音。
[注]
(1)三綱:此處指《大學》三綱八目之三綱:即“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2)五德:亦名五常:仁義禮智信。
-
3 # 鄒忠偉2
儒的仁義指的是正常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屬於仁義,救死扶傷屬於仁義,劫富濟貧屬於仁義,人的這些行為都是一種行善!因而,仁義思想應該歸屬於道!也是告訴大家的行為!始終應該符合於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是一種不要偏離於道的提示。
-
4 # 檢子
中國文化是儒釋道,儒家最重要的是克己復禮。
禮當時指的是周禮,可能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今天是規則法律,儘管法律也有小漏洞,但總的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仁義道德不知道是不是中庸思想,可能就是中庸,不偏不倚
-
5 # 葛淦成
儒家是為統治者服務的,開宗明義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儒家的仁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切都是以統治者的意志,統治者的利益為準。犯上就是作亂,必誅殺滅族。對貧民百姓是不講仁義的。儒家的仁即使是士大夫,為了統治者的利益,也必須殺身成仁。讀書人都不能與不識字的平民來往。到了唐朝詩人還把往來無白丁,作為驕傲。對平民百姓哪有仁義?高鷗曾有詩,跪迎官長磕破頭,鞕打藜庶心欲碎。對統治者掌權者必須跪舔,對百姓只有鞕打。仁義是為統治者殺身成仁為義。
-
6 # lakymaoduo
老子曰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可見“仁義”之位置是在“道”“德”之後。仁即人,“仁義”應為一個有區別於一般動物的人,應該具備的起碼品行。你是人,不是僅僅具有生物本性的動物,你就應該有仁、義的品德。這已經是比較低的要求了,按道家說法,已經是要求不高了。有惻隱之心,扶貧濟困,救死扶傷,誠實守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等,都是人應該有的仁義仁愛之心。儒家思想告訴你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如果連基本的做人原則你都要質疑,那你還能稱其為人麼?
-
7 # 生活論語作者
仁,即利人利己,是做人永遠不變的原則。
義,在現實動態中,主動選擇、堅守利人利己原則。
人是社會動物,不能離群索居。與他人相處,只有和睦,和諧,才溫暖,幸福,活著才有意思,才有奔頭,實現的唯一途徑是“仁義”。
仁,由“亻”和“二”組成。人:撇捺相撐,站立為人;利人利己,互利為本。二: 兩人,大人和小人,即所有人。全世界所有的人,不是大人就是小人,或者既是大人,又是小人,人人遵循利人利己謂之仁。
大人,即父母,老師,領導。小人 ,即子女,學生,群眾。任何人不是大人,就是小人。或者既是大人——對子女而言;又是小人——對父母而言。
小人,以自立自強為目標,小人靠大人而成長。小人利己利人,小人利己即利人——孩子誕生,健康成長,自立自強,給父母發自內心的愉悅、自豪和成就感,無與倫比。學生品學兼優,證明老師優秀。老百姓安居樂業,證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大人,以奉獻愛人為義務,大人借小人而永生。大人利人利己,大人利人即利己——呵護、栽培小人,讓小人自立自強,才能彰顯大人價值,千古流芳。小大一體,利人利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由此可知,仁(利人利己)是做人大道,是和睦相處的根本原則。作名詞為大人小人,作動詞為利人利己,引申義為成功——做到利人利己,即做人成功。
人與人,國與國本質上都是利益、命運共同體,人不能損人利己。利人利己,是全人類永恆真理,是人類獲得安寧、祥和、幸福、快樂的唯一康莊大道。
-
8 # 夢幻露珠Z0
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做人之根本,文明的標杆。如今國家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也是這個道理!
回覆列表
仁義與善良一樣,是倫理道德道義中的一種品質。
仁義是倫理道德道義哲學思想的具體表現。
仁義之說:是建立在承認、尊重、包容基礎之上的品質與品德。是保證正常的人與人之間、個人與它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需要。
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要格外注意傳統文化的系統性,失去宏觀上的系統性理解,必然會對正確的理解產生誤讀和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