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厚丞

    第一,因為發展至今,古典的各種文言文體,尤其是詩詞的實用意義大幅減弱,幾乎歸零,而在盛世中卻成為古典、典雅、雅緻的符號,審美和標榜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們不再用詩詞展現人生抱負、時事觀點,只描摹個人淺層次情感、審美,以及對古典文化的嚮往和模仿。

    第二,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完全不同於古代。生活環境充滿現代新生事物,絕大多數古典文化的建築、園林、傢俱、書房、生活用品都西化、現代化,古典詩詞裡的各種名詞、意向完全對不上號。

    第三,我們的教育也以白話文為主,多數人接觸不到也不會花更多精力去深入瞭解古典詩詞文化的內涵,僅僅停留在表面,只能藉助最常見、易理解的臆想的事物來編排詞句,得到同層次人群的認可就更沒有深入的動力和必要了。

  • 2 # 曾雲金飛馬

    朋友,你這問題問得,中國古典詩詞就是以景寓情,以山水星空明月寄託作者的想法,難道你不讓寫這些嗎?對此,我想說以下幾點:

    1,我們知道,中國古詩詞的發展已經經歷幾千年,從《詩經》到《楚辭》,《唐詩》,《宋詞》。古人寫了無數的詩篇,哪首裡沒有景?

    4,我承認,我的寫作水平有限,只為放鬆心情,因而我就是題主說的哪類寫山水詩詞古木青草蒼天醉情之人。

  • 3 # 張秉榮

    就此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那麼所創作的詩詞聯對就是以最接地氣和日常生活資訊有關的,琴棋書畫。山水草木,情愛灑茶為創作素材,就此而以。常言道詩可言志,詩可寄情怡性。

  • 4 # 緣分等著

    我多次的評論指出,我們這個時代要真正寫出好詩,一定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科學上,軍事上,文化上,哲學等等諸多方面都要懂得這些知識,我只指出作詩之人懂得科學的人極少,而其他更多的更少之又少,只能寫古代人講過花草樹木風花雪夜之類的,真讓人失望!

  • 5 # 易卜釀名

    古往今來人們對琴棋書畫山水酒情等方面所表達的情懷有增無減,因為這種借物、借景、借情而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比較真實、奔放、流暢,勿須掩飾,所以藉此而創作詩歌。

  • 6 # 得失隨緣884

    因為隨時可見,隨時可聞,

    都是人們熟悉的風景,熟悉的畫面,

    作詩,對聯都是隨感而寫,

    只有接觸到社會,接觸到大自然,

    才能發揮靈感,發揮特長,

  • 7 # 梧桐樹邊羽

    文學反映時代。

    我們不排除有一部分人的創作態度不同,但是那一部分人是極少數,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見,所以我們放眼看去,滿目花團錦簇,一片清雅和諧。

    且不論這是不是好事,但這是客觀存在的。

    這說明我們這個時代就是這麼個時代。為什麼魯迅會逐漸退出學生課本?為什麼近代反思派的朦朧詩歌如今再無人提起?為什麼大部分人都站在餘秀華的這邊反對食指?社會不需要這種挑刺精神的培養和成長,大眾的眼光只有情、愛、山、水這些小情調的吟誦,看不到大情懷的掙扎。

    詩是抒情言志的,精緻的、美麗的文學作品。

    詩承擔著怎樣的功用?詩的風雅、興寄,用詩來表達家國情懷、社會思潮、人類大愛,自古至今都不會變。

    不要說平臺上,我們放眼整個中國現在的現代詩壇、古典詩詞範疇,有幾個人的作品還能有這種大到對社會的關懷,對民眾的關愛?

    沒有土壤了,就算有那麼一兩顆種子極力發芽,探個頭就被當做野草拔掉了。

    詩心是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的,但未必能夠正常表達。而當表達出來會被處理,就只能表達能表達的了,每一個人都是趨利避禍的,這是動物的生存本能。

    即便是會寫詩的動物。

    不要怪當今的詩人無病呻吟,永遠只圍繞著情情愛愛、詩畫山水轉圈子,永遠一副酸酸結結的文藝腔,這裡面有頹唐文風時代的自願沉淪,也有電閃雷鳴下的不得已而為之。

    每一個時代的詩風都與社會變革有關。

    歷史上的齊梁體,浮華空洞,到了初唐四傑,為之一振,除弊興利,闖出一個盛世大唐的飛歌意象。晚唐朝政頹敗,社會不思進取,晚唐體頹靡流豔,宋初晏歐、蘇軾大興文風歸正,將詩文引回昂揚向上的正途,詞牌也開創出豪放文體。

    每一個時代,文學都被時代所左右,反映著當時代。

    詩也是文學作品。

    作為普通人,在平臺上面的各種小情調氾濫的作品面前,我們是無能為力的。

    能看清楚世代風潮,同時堅守我們自己的詩心,就已經算作得最好。

    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詩風清正,革舊除新的時代來臨吧。

  • 8 # 冷靜看世故

    這個問題也是我關注的問題,我想,無非是這幾點。

    其一,遠離政治和口水。因為寫什麼東西會讓人有過多的聯想,“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怕人家從中讀出自己的“反動”。

    其二,避禍。這個“禍”就是“禍起蕭牆”之“禍”。本來言為聲心,但有些人不敢。原本心猿意馬,或有尋花問柳之事,但為了“避禍”,就不得不寫一些“梅、竹、松”等歲寒三友的東東表示自己的“高潔”。當然,這其中也有為自己“洗白”的作品。

    其三,自己確實才疏學淺,為虛名而扮學者。批如鄙人,沒有上過大學,讀小學和初中差不多都是在“學農”,現在很多人都恭維我“博學”,其實我是連“二十四史”的名稱都說不全的人,連《說文解字》中的正文字都認不了一半的人,我算博學,拉倒吧。我也不多寫問題中提到的那些東西。

    其四,生活閱歷淺,見世面少。

  • 9 # 詩詞書院

    中國的傳統詩歌在歷代詩人的共同體驗下,發展出一套有別於西方詩學的特徵。在審美情趣、創作原則和抒情方式上,都有著自己的特點:

    一、審美情趣

    中國傳統詩歌注重畫面感,主張透過營造畫境,以讓讀者觸發意境。而要給讀者感觸到詩中畫面,必然要追求詩歌語言的形象化,也就是對物、景、人、事的具體描述。

    二、創作原則

    中國傳統詩詞有一個創作原則,就是重溝通、輕說理。傳統詩人認為,一首詩詞的創作過程,就是與讀者進行溝通的過程。而並非要跟讀者講道理、講結果。所以詩人們慣於藉助對山水草木的渲染,營造溝通氛圍,以引發讀者共嗚。

    三、抒情方式

    中國傳統詩詞的抒情方式是以間接抒情為主,也就是寄物抒情,在詩人眼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寄託情懷。所以我們閱讀時,除了欣賞表面描述的山水草木,還要領略作者藏於表象後的深意。有時候,即使是風花雪月,也可能藏著一個詩人的偉大志向。例如,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便是藉助風花雪月中的“雪”來言志。

    所以表象上寫什麼都不是問題,主要是作者在這些景物中是否寄有深意。事實上,在當下的詩詞中,很多都存在著“空心化”現象,要麼沒有在景物中寄託情感,為寫景而寫景。要麼通篇都不與讀者溝通,只言結論,將詩句口號化。這才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也是詩詞創作者應該避免的。

  • 10 # 艾菁27666038

    如果寫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事物,屠夫:磨刀霍霍向豬羊。理髮師:聰明絕頂剃光頭。教師:講臺三尺,清風兩袖。司法:有理無錢莫進來。軍隊:藍天翱翔,揚帆起航,刀光劍影,單槍匹馬戰疆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k20pro和IQ 00應該怎麼選?我不玩大型遊戲,就是刷刷抖音看看小說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