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散人閒談

    大象書能夠運用於作戰的,古代中國南方的緬甸等地,打仗的運輸工具就是大象,大象體型龐大,皮糙肉厚,很有威力。但是,中國運用大象作為戰場工具的卻很少。

    第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象生活在南方熱帶地區,在中原地帶並不能生存,因為體質的原因,如果帶到中原,沒有合適的環境,大象很快就會生病,不適應環境。

    第二,大象飼養太難。大象體型龐大,不過需要的食物也非常龐大,大象吃素,需要進食大量的水果蔬菜,而熱帶地區則盛產水果,所以大象的食物很好解決。但是中原人口眾多,人口所需食物就很多,並無法滿足飼養大象的食物。

    所以,中原地帶不適合運用大象作為打仗的工具。

  • 2 # 妖說

    大象,作為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不僅體型龐大,戰鬥力也不是蓋的,所以在古代被很多國家當做戰爭工具使用,比如越南或者泰國,這也成為他們炫耀的資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咱們華夏才是驅使大象作戰的發明者。比如《春秋·古樂》中就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乃為《三象》”。說的就是早在商朝年間,商人就已經能馴化大象,並且用於對東夷的征服活動,但周朝滅商後,周公東征,一路將商朝的戰象部隊驅趕到南方,還創作了一首詩歌《三象》作為紀念。而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比如當年吳國軍隊追擊楚昭王,楚國被逼急了,於是“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意思是在大象尾巴綁上蘆葦之類點火,以驚慌的象群衝向吳軍,導致不少吳軍士兵成為象腿下的肉餅,這既表明大象戰力強大的同時也說明楚國當時飼養了不少大象。妖評:所以,要論驅使大象作戰的歷史,咱們中華要比越南和泰國早的多,他們引以為傲的東西都是咱們先祖玩剩下的!

  • 3 # 卡門漫談歷史

    古代中國有用大象作戰,只是不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商朝女將婦好,傳說曾經領象軍作戰。她的墓出土了大量象牙製品,說明當時人有豢養大象。

    後來商軍在征伐東夷的戰役中投入了戰象,但數量未知,《呂氏春秋》的記載是“殷人服象,為虐於東夷”。

    五代十國的南漢,有戰象部隊:大象身披鐵甲(內襯牛皮),用鎖子甲保護象鼻,象牙上裝備鋼製的矛尖,象背上安裝巨大的塔樓。但對陣北宋的軍隊時,大象害怕床弩發射的火箭,紛紛掉頭逃跑,衝亂本方部隊,導致南漢大敗。

    南明時,李定國在桂林與孔有德作戰時,《明史》記載他的部隊是“合軍十萬,戰象五十”。

    三藩之亂時,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在雲南對抗滿清,是中國史書最後一次記載大象投入作戰。

    總的來說,古代中國因為氣候環境的變遷,中國境內大象數量減少。並且在實際作戰中,大象會因膽小或受傷,不聽指揮,發狂的大象更是會不分敵我的踩踏,造成重大傷亡,遠比不上來去如風的騎兵好用。

  • 4 # 妙哉五千歲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答主的說法,中國古代大象參戰並非沒有,而是確有其事。

    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大象作戰。

    一、商周時期

    《呂氏春秋·古樂》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乃為《三象》”,這是說商朝人馴化大象,以戰象威懾征服東夷。但周朝滅商後,周公東征,一路將商朝的戰象部隊驅趕到南方,還創作了一首詩歌《三象》作為紀念。

    《孟子·滕文公下》也記載說“周公相成王……驅虎豹犀象而遠之“。說周公當年的猛獸軍團中,其中就用到了大象。

    二、南朝、隋朝時期

    林邑國(今越南境內)在與古代中國王朝的兩次衝突中對方曾使用了大象。

    一次是與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陽邁使用了象軍參戰,宋軍初戰不利。振武將軍宗愨認為,百獸都害怕獅子,大象大概也不會例外,乃趕製了許多假獅子,隱伏草叢中。他還在預定的戰場周圍,挖了不少陷阱。敵方驅象軍來攻,宗愨放出了假獅子,大象嚇得掉頭亂竄,宗愨又乘機指揮士兵萬弩齊放,受驚的大象四處奔跑,不少跌到陷阱裡,人和象俱被活捉。

    另一次是與隋朝仁壽末。派劉方為驩州道行軍行軍總管討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戰,劉方以詐敗術,引大象跌入陷阱,復以弓弩射殺,從而獲勝,一舉攻佔林邑國都。

    三、北宋時期

    970年,北宋滅南漢之役,南漢曾在蓮花峰下列陣,布象群於陣前,以壯軍膽,宋將潘美命集中勁弩火箭射象,象群負矢驚躍狂奔,南漢軍潰敗。

    四、明朝時期

    明初的滅蜀戰役中蜀軍也有使用戰象的記載,據《明史·傅友德傳》:“初,蜀人聞大軍西征,丞相戴壽等果悉眾守瞿塘。及聞友德破階、文,搗江油,始分兵援漢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將向大亨於城下,謂將士曰:‘援師遠來,聞大亨破,己膽落,無能為也。’迎擊,大敗之。遂拔漢州,進圍成都。壽等以象戰。友德令強弩火器衝之,身中流矢不退,將士殊死戰。象反走,躪藉死者甚眾。”

    《明史·雲南土司》:“景東部皆僰種,性淳樸,習弩射,以象戰。”

    明朝對雲南的幾次用兵,都有和土蠻戰象作戰的記載。如明洪武二十一年甲辰麓川之戰、明萬曆年間鄧子龍平定滇西之戰,都曾遇到過象陣。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鄧子龍破象陣。1583年,鄧子龍被任命為雲南永昌衛(今保山地區)參將,率兵反擊由漢奸木邦部罕虔引入境內的緬甸侵略軍。他在山道間設伏,以勁弩火箭一舉打垮番酋象群,手持利劍長矛,怒吼著衝向敵軍,專照長長的象鼻子狠砍。被砍斷鼻子的大象慘叫著亂竄,與馬隊相撞,人仰馬翻。

    五、其他

    天啟年間,在平定滇東盜匪的一次戰鬥中有頭象“噴鼻中泥水作雲霧,直挫賊鋒”,“復卷一悍賊擲天墜地,蹴踏如糜”,後此象中毒矢而亡,軍民感動其功為它立象冢於馬龍山南,並有墓誌銘載其功績,此墓至今仍存。

    李定國在雲南抗清時,軍中也用大象以作戰和運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暴雨導致房屋被淹、被損壞,由誰負責,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