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燃油車可以搞無人駕駛但並無意義

    提到智慧汽車、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的時候,關聯的總會是新能源汽車,車輛為BEV(純電動為主),以REEV/PHEV(插混涵蓋增程車)為輔;似乎燃油車陣營裡幾乎不討論這個話題,也沒有多少IT巨頭會把重心放在燃油車上,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來解讀一下汽車的新四化的流程吧,標準如下。

    電動網聯智慧共享

    汽車電動化是第一步,戰略方向已經清晰的指明瞭技術發展方嘍。不要輕視制定出來的戰略方向, 制定戰略的人往往有更大的格局、更長遠的眼光,想要找到問題的答案可以從技術細節來反推(驗證),那就先從智慧汽車需要的“電”來分析吧。

    「OAT&FOTA」是智慧汽車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說白了就是遠端升級,車輛的諸多功能都可以透過雲端升級的方式進行提升,系統不斷的最佳化可以讓車輛的可靠性越來越高;BEV&PHEV進行OTA是不用操心的,車輛不論是熄火後還是充電中,都不用擔心OTA會消耗多少電能,可是燃油車就不行了。

    燃油車在熄火後只能依靠啟動電瓶供電,標準大都是12V-65Ah左右,折算後只有0.7度左右的真實容量;且電能只能用到30%左右,再低就很難啟動發動機了。所以燃油車在OTA的時候最好是要啟動發動機的,而OTA的時間往往比較長,怠速的耗油量又相當高;這些車進行遠端升級不就等於在“費能增排”嘛,所以從環保的角度來分析,燃油車連智慧化的升級都是不應該的,說白了就是燃油車只適合作為功能車使用。

    可靠性是燃油車不適合設定為智慧汽車的另一個因素

    燃油車的反應是很“遲鈍”的,一個指令從發出到是執行最短也要500毫秒,長則需要以秒來計算;試想一個可能直接關係到駕駛安全的指令用了半秒或一秒的時間,車輛是不是有可能失控呢?比如車道保持、主動剎車或自適應巡航,想一想吧。電驅系統的反應時間是30毫秒,標準最低也是燃油車的16.66倍之高,迅捷的反應、高效率的操作,這就決定了電動汽車作為智慧輔助駕駛或自動駕駛汽車會比燃油車更安全。

    燃油車的故障率是遠遠超過電驅車的哦,因其兩大核心總成的結構都很複雜。

    發動機變速器驅動系統(四驅為主)

    燃油車使用的是內燃式熱機,在正常執行中也會存在磨損、高溫、漏油等諸多問題,可是電機在執行中不存在磨損和高溫,結構非常的簡單但動力反饋非常直接;電機是不需要保養的,只要不碰撞或處於異常高溫的環境中就基本不會壞,內燃機說不好哪會就會出問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車企的話,是選擇電機還是內燃機來打造智慧汽車吧。

    燃油車變速器的故障率非常高,換擋頓挫異響嚴格來說都不算是故障,這是通病;漏油、滑閥箱故障、電磁閥故障、打滑等問題很常見,哪個都會直接影響行車安全;但是電驅系統至少乘用車型是不需要變速器的,電機透過減速器就直驅車輪了,所以電驅系統的故障率也會低很多,超高的可靠性決定了更適合智慧化。

    最後就是驅動系統的優勢了,高標準的汽車不是後驅就是四驅;燃油汽車想要打造為四驅車,需要的是複雜的扭矩管理器、分動箱、開放式差速器、限滑差速器、傳動軸、萬向節等等複雜的機構,否則無法把一臺發動機的驅動同時分配到前輪和後輪;然而即便實現了四驅,其限滑差速器反應比較慢且容易高溫,分動箱的結構也比較複雜,這都是潛在的“故障點”。

    電驅系統不需要這麼複雜的系統,後驅就在後橋佈局電機,四驅就在前橋和後橋各佈局一臺電機,因為電機的體積小、效率高,多裝幾臺也能有效控制能耗,內燃機就做不到。

    綜上所述,電驅系統的優勢就是這樣,簡而言之為結構簡單、故障率低、反應速度快,這是目前看來最適合打造為智慧汽車的平臺;燃油車複雜的平臺可以用“原始而低效率”來評價,它的優勢僅限於能源補充比較方便,但是在充電比加油更方便之後,燃油車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那麼作為一種註定要被淘汰的落後技術,顯然不適合作為智慧汽車的載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期間,有哪些特別出名的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