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事學三思

    完全可以,書籍,文獻資料,均記錄史實,反映時代,描寫生活,是原始情況的真實依據和寫照。

    透過文字表述可以憑實想象當時的一切生活情形,甚至可以透過其細節描述來還原真實,不但可信,而且生龍活現。

    人們還可透過文字表述進行邏輯思維構成圖景,以畫圖或影視,戲劇等形式反映出來,這樣更直觀。

  • 2 # 儒你所願

    中國古代悠久的歷史是我們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財富,歷史的研究是非常艱鉅的一個課題,現在對歷史的認識絕大部分都是基於史書展開的

      但是根據歷史研究的深入,可以發現很多史書並不夠準確,內容中還有較多的錯誤部分,那史書的意義豈不是被大打折扣?其實古代人考察更久遠的歷史更加困難,古代歷史的記載有很大一部分都受民間傳說,人人口口相傳的歷史故事的影響。

      聽取民間歷史故事,是史官撰寫史書的一個重要途徑,這種口口相傳,代代相承的歷史故事到底有多大的真實性?對史書撰寫到底起到了何種影響呢?

      1.民間歷史故事的形成

      歷史上口口相傳,代代相承的故事經過長時間的流傳,在歷史中被拋光打磨,逐漸成為了別具一格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民間歷史故事。

      民間歷史故事和實時發生的故事不同,民間歷史故事一定是有較長的歷史,已經難以追溯其起源,難以判斷其真假,一般都是在一傳十,十傳百中逐漸形成的被美化或者被誇大化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根源可能存在也可能根本不存在,民間歷史故事可能是百姓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可能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批判。

      中國古代社會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包括言行舉止都被嚴格的控制,根本沒有所謂的言論自由權,而民間故事就成為了百姓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

      2.民間故事的傳播途徑

      中國古代社會封建等級秩序森嚴,平民百姓和統治階級的差異較大。又加上古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等都比較低,因此普通平民百姓是很難能夠讀書認字的,更何況學習歷史。

      平民百姓所認知的"歷史",一般只有兩種獲取途徑,第一種就是口口相傳,社會上流傳著的故事,會一直透過口述的方式橫向傳播開來。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代代相承,家族中的長輩將自己上一代和自己一代發生的歷史大事或者自己聽聞的故事講給下一輩聽,下一輩人又等到老的時候講給後輩聽,以此來縱向傳承"民間歷史"。

      這兩個過程中,人的表達方式是故事性質的重要影響力,因此故事的傳播過程中會帶有比較強烈的主觀意識,造成較大的誤差。因此,雖然說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都是毫無依據的,但是一定都是不夠客觀的。

      二、史官採集故事選擇驗證記錄在冊

      由於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侷限性,歷史早期發生的事情難以考證,文字記錄很少,流傳下來的便更少了,但是史官又必須滿足史書撰寫的要求。因此,史官只能從民間故事中去選擇,從較為年長的老者口中去打探他的所見所知。

      在描寫同樣朝代或時期的不同史書中,也可以發現對於同一件事物的不同描寫。比如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各史書就記載不同,特別是對流傳於更早時期的三皇,三皇人選時常有爭議。

      而不同史書的不同記載,大多都是因為參考書籍的不同和聽到的民間流傳故事的不同

      2.撰寫史書所採用的史料具有神秘色彩

      關於古代史書記載類似三皇五帝這樣毫無考古依據的人物在本應該準確客觀,科學的史書中的情況,並不是歷史早期才會發生的情況。

      古代社會百姓的認識能力受到限制,而且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宣揚君權神授的思想後,統治者用神化的君權和神化傳說等加強對君權的鞏固和對百姓的思想控制,這些神話故事更是成為了讓百姓深信不疑的"真實歷史"。

      在朝廷官方都推行鬼神說的基礎上,更何況判斷力比較低的平民百姓呢?因此,也可以發現中國古代傳統民間故事大多都是帶有鬼神色彩的,而史書採集史料時常常根植於民間社會,史書的記載也少不了這些被神化了的歷史故事,後人又讀前人史,形成迴圈。

      三、口頭上的歷史故事成為了特殊的歷史傳承載體

    1.瞭解各類民間的歷史故事

      史書一般被分為野史和正史兩種,其劃分依據其實就是寫史的人和其考證程度。一般來說,正史都是由朝廷組織,史官撰寫的相對而言更加準確的史書,野史一般都是由個人撰寫的,真實性有待考究的,多取材於民間的史書

      這也證明,古代社會,民間百姓口中流傳的歷史故事確實是對史書撰寫產生了巨大影響。

    史官在撰寫史書時,絕對不是當下發生什麼事情便撰寫什麼事,古代社會,人們還沒有坐觀天下事的能力,因此很多撰寫史書的文人學者會參考很多史書,資料,文學作品,還會跋山涉水,實地考察,和當地人交流,從當地人從上一代傳承下來的故事中感知自己認為的真正的歷史原貌。

        2.正確看待民間歷史故事的影響

      民間的歷史故事既不是民間故事,也不是歷史故事,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具有一定歷史參考意義的故事。

      民間故事基本上都是在基於生活實踐上虛構的,其準確性和真實性比較侷限,而歷史故事就是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事件被百姓認知並流傳的事件。

        而還有一類是真實存在的事件,但是沒有被過多的文字記錄,經歷過這件事件的人已經去世或者只剩下幾個,但是這些人將這些事情講述給了自己的後代,這種還需要考證但是一定程度上是真實存在的故事是對歷史記載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的。

      因此,更要合理認識這類活躍在百姓口中的"歷史",並不是所有自發流傳的都是流言,都不具備真實性。在研究瞭解這類口口相傳,代代相承的民間歷史故事時,要善於判斷其和生活聯絡緊密的部分,然後加以驗證,以此來豐富史書撰寫的史料來源。

        總結

      民間歷史故事是民間文學和歷史領域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民間歷史故事透過口頭形式,要麼口口相傳要麼代代相承,逐漸形成廣為流傳,讓百姓有共同認知和想法的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人們沒有文字記載的能力和條件,就先在口頭流傳而後透過口述的形式一直傳承下來。

      民間歷史故事根本上來講是從生活中出發的,因此其內容雖然並不侷限於實際情況但是也是在一定真實的和一定合理的範圍之內的。對於歷史記載來說,並不是毫無用處,在為歷史研究提供方向,反映當時社會發展程度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影響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農村造一所有個性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