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數茫茫A

    東南西北是指四個方位,但在中國常常也把這些方位用詞,加入事物的名稱之中,以示區分。當然名字中加了方位的事物,一般都有與之相對(方位)的另一種東西。比如,我們的名山,有東嶽,那麼與之相對應的就有西嶽。有南嶽對應的就有北嶽。同樣有山東,對應的就有山西。有河南對應的就有河北等。

    有人就會好奇,難道就沒有從東方和北方引進的瓜,或者說先在東方和北方種植的瓜嗎?我想肯定是有的。

    先說說為什麼會沒有"東瓜"呢?因為肯定是有冬瓜在前吧。其實早在四五千年前,在中國就已經有冬瓜這種瓜了,而且被廣泛種植,也就是說它(冬瓜)是本地土生品種。因此外來品種的瓜,不可能先於它在中國出現。而東與冬同音,為了便於區別,即使有從東方種植或引進的瓜,肯定也會取一個與東字不同音的名稱,加以區別了。

    那為什麼會沒有北瓜呢?其實是因為南瓜在一些地區也叫北瓜。那麼有可能在南瓜出現以前,可能真的沒有什麼從北方推廣到南方,或者從北引進的瓜了。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發源地,主要是在北方地區,那麼他們那兒的土生品種的瓜,種肯定會有自己的名稱,當然,這個名稱肯定會被推廣到全國,說白了,人家的叫法才是正統,而你南方也好,西方也罷,通通屬於異域偏邦,那麼所產之物肯定會加以方位名稱來區別。而且在我們的文化發源地(北方),再往北,可能真的不出產什麼瓜了。可能這也是,沒有瓜被命名為北瓜的原因之一吧。

  • 2 # 光頭久爺

    有東瓜呀!而且東瓜分兩種,一種是冬瓜,一種是東瓜,粗圓長一點的叫冬瓜,圓圓的像西瓜一樣的叫東瓜,東瓜的籽和西瓜籽一樣,只不過瓜瓤不一樣,西瓜的瓤是紅色,東瓜的瓤是綠色。北瓜也有,有一種小瓜,金色的叫北瓜。還有燒瓜,砍瓜,吊瓜,玉瓜,絲瓜,蛇瓜,香瓜,窩瓜,角瓜等很多瓜,你個傻瓜。

  • 3 # 悟空訪道

    在北方就有北瓜,去年還見一戶人家門前有,結了七八個。北瓜在荒年多,由於口感差,現在人很少種植;至於東瓜麼,據傳,過去有東瓜,也叫霜瓜或雪瓜,它秋天成熟,嫩瓜有小刺,成熟前後身上長白毛或白粉,子皮可做藥,內可做湯或醃製鹹味菜,小時侯北方人差不多都吃過,其味可口。至於東瓜是什麼時候演變成冬瓜,到目沒有人去考證啥年代演變過來的,也沒有人說是什麼原由傳來北方的,你想東瓜和冬瓜,它們有多遠,即然都認為沒有東瓜,那冬瓜又哪來的?

  • 4 # HUA澮河兩岸

    提問者要麼不是農民,要麼你那裡沒有。提這樣問題應該百度一下,或多學習一些疏萊知識再提這樣的問題,不然會笑掉大牙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這裡東、南、西、北瓜都有。不信你可以到我們安徽淮北平原來走訪一下就知道了。

    八十年代有段相聲,好像是馬季與姜昆合說的。其中有這麼一段猜迷語。詞段是這樣的:東風,打一水果名。回答者想了一下說:不知道。問者說:真笨,連這都不知道。告訴你吧,是西瓜(刮)。又問:西風,打一疏萊名。回答說,我知道了是東瓜(刮)(又稱冬瓜)。又問:北風,打一蔬菜名。回答:南瓜(刮)。又問:南風,打一蔬菜名。回答:北瓜(刮)。又問:旋風,打一蔬菜名。回答:撓撓頭,想了想說,不知道。問者說:這你又不知道了?真笨,是絞瓜(刮)呀!(我們這裡絞瓜也說做絲瓜)。

    你說說,寫相聲詞段和說相聲都講嚴謹性的,可供考證的。沒有的他們一定不會亂寫亂說的。所以,你在提問時一定要考慮題目的嚴謹性。我的回答也許你不喜歡,不喜勿噴,但願對你有幫助。

    以上配的圖片是東南西北瓜都有,網上一搜就出來了。自己猜猜對號入座吧!

  • 5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這個問題涉及到植物的傳播方向,以及人們的命名文化。

    如此,吃瓜群眾才有了手中的兵器。

    按照歐陽修的說法,第一個吃瓜的漢人,是五代十國時期一個叫胡嶠的官員,他是安徽績溪人,後晉同州郃陽縣令。

    後晉之後為契丹所滅,胡嶠也被擄走了,做了契丹宣武軍節度使蕭翰的掌書記,這一別中原,就是七年光陰。

    期間胡嶠還跟著去打過回紇,這段歷史被他寫成了一本《陷虜記》。

    按胡嶠的記載,當時種出來的瓜像冬瓜一樣大,味道甘甜。

    但明代神醫李時珍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因為他發現南北朝時的神醫陶弘景曾在《本草經集註》中留下過一句“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的註解。

    這個“之前”是多久呢?至少是“永嘉”年之前,歷史上的永嘉之亂是魏晉最大的悲劇,也是五胡亂華的開始。

    也有的地方稱呼的更直白,夏天的叫夏瓜,秋天的叫秋瓜。

    書中雲:“有青登瓜,大如三斗魁,玄表丹裡,呈素含紅,攬之者壽,食之者仙。”

    好傢伙!這東西玄表丹裡,敢情還是個黑皮瓜,抱著就能長壽,吃了就可成仙,快給我來一萬斤!

    如果要稱呼其學名“Citrullus lanatus”,這種按照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定下的名稱就足以繞暈一群人了。

    南瓜的名字可就多了,過去有叫番瓜,有叫倭瓜,有叫金瓜的,還有的地方管黃色的叫黃瓜,青色的叫青瓜,花的叫平瓜。

    這是真事兒,明人的《賢博編》中明確記載了這種說法:

    實際上,迄今為止南瓜的稱呼依然是亂七八糟,根據地域、品種都有不同的名字。

    之所以人們最終大部分接受了其叫“南瓜”,可能真的與它是從南方傳過來的有關。

    儘管南瓜的原種是美洲,但在大航海時代以後,它很快就經由東南亞等中轉站傳入了中國。

    故明代《本草綱目》有云:南瓜種出南番,轉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

    所以,這可不就是“南”瓜麼?

    不過呢,李時珍這一說法其實是受到了不少人反對的。

    根據某些考據,明朝南瓜很有可能是由北向南傳播的,葡萄牙人將這些種子獻給了正德皇帝。然後它們藉著皇莊擴散,在明末已經到處都是了,以致於黃岡人李時珍作出了“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的判斷。

    所以,南瓜也被一些地方的人稱為“北瓜”,還有一些地方將南瓜中的某些品種稱為“北瓜”(亦有將西葫蘆、筍瓜等叫北瓜的)。

    至於東瓜,其實就是我們常見的“冬瓜” 的另一種名稱,中國之大,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見解和文化,冬瓜自然也不例外。

    這點與南瓜被稱為“北瓜”的情況非常相似,不同地區的人們受限於自己不同的認知,給東西取了許許多多基於自身文化的命名。

    除了“東瓜”這個名稱外,冬瓜也被稱為白瓜、白東瓜、白冬瓜、白瓜、枕瓜等很多名字。

    很多冬瓜命名中主要突出的是其“白”這個特徵,畢竟冬瓜有一身白肉,即便深色的外皮也會長有白色的絨毛,在瓜熟的時候還會有一層冬瓜霜,因此它的名稱不是“白”,就是“冬”。

    結果我們也能看到,今天金瓜在有的地方指南瓜,有的地方指香瓜,有的地方指黃瓤的西瓜,還有的地方指苦瓜;肉瓜僅在某些農村小面積的存在;海瓜在今天一般被用來指海參;黃瓜自己還在與青瓜、胡瓜打架呢;現代名為吊瓜的葫蘆科植物栝樓則被人指名“屎冬瓜”……想要跟這些玩意兒槓,多條命都不夠。

    所以呀,還真是別跟中國那些歷史悠久、地域特色鮮明的傳統名稱較勁,尤其是菜盤子裡的,往碗裡可勁的扒就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被狗咬了一下,有兩層褲子,沒咬破,用打疫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