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韓女婿小ruai
-
2 # 三易生活
日前有訊息顯示,自5月25日19:00開始陸續有網友在各大社交媒體表示自己的微信“炸號”了,而官方則給出了“該微信賬號因使用了微信外掛、非官方客戶端或模擬器,被臨時限制登陸。如果還想繼續使用,須等在24小時之後才能申請解除限制”的通知。據後續相關報道顯示,這些被官方封號的使用者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基本都使用了一款名為WeTool的微信社群管理工具。
根據WeTool官網的介紹顯示,WeTool的初心是作為電腦版微信的輔助軟體,在工作場景中減少運營者繁瑣的手工操作,幫助企業更高效的服務使用者。自其上線以來也受到了眾多運營者的喜愛,包括新東方、學而思、星火教育、喜馬拉雅FM、36氪、愛奇藝等企業,也都是WeTool的客戶,並且在這些運營人員中,WeTool獲得的評價也都很不錯。
目前在外界看來,WeTool的“罪名”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破壞了微信的良性社交關係及生態。對於威脅良性社交關係的罪魁禍首,無論是新世相讀書會、拼多多,還是沾親帶故的微粒貸,亦或是其自家的騰訊新聞,此前都遭到了微信方面毫不留情的打壓,因此WeTool這種在微信上“討生活”的軟體被針對,或許並不意外。
據瞭解,WeTool作為一款微信社群管理工具,與同類產品相比,不僅支援群統計、自動接受好友、批次群邀請、自動踢人、多群轉發、好友去重等功能,還支援接入機器人,因此可以說是極為高效便捷。因此WeTool也頗受線上教育平臺的歡迎,據稱其80%以上的客戶,都是來自線上教育行業。
對於如今的線上教育行業來說,跑馬圈地與佔領市場份額儼然是核心需求,這就要求做到高強度的推廣。但在流量枯竭的時代,常規的買量成本水漲船高,而透過旗下運營人員的個人微信來進行推廣則顯然是成本更低的方式,但這則為WeTool被封殺埋下了伏筆。
有朋友可能在使用微信的時候,有過莫名其妙接受被拉進群的體驗,而這或許就是某平臺的運營使用WeTool在進行社群營銷的一種方式。此前渾水在做空跟誰學的報告中,就用很多微信群聊中不同賬號密集傳送相同好評與購買的截圖,來證明跟誰學透過有組織的刷單來虛增收入。但實際上這些賬號就是俗稱的“托兒”,在運用羊群效應來洗腦群中的其他使用者,並最終促成購買與轉化。
對於使用者來說,被頻繁加好友、拉群,以及汙染朋友圈時間線,這些顯然讓使用微信的體驗大打折扣,也讓信奉使用者體驗至上價值觀的微信情何以堪。因此WeTool的轟然倒塌,實質上是微信自2019年618期間開始強力反外掛政策的延續,當時一大批微信外掛類工具被封殺,也已經表明了官方的態度——這一類影響使用者體驗的第三方工具將會被視為外掛。
而準確來說WeTool其實就是一款外掛,其能夠實現如此驚人的效果,靠的是透過模擬PC端微信,使用程式碼注入及劫持網路協議包等手段,實現模擬群邀請與加好友等操作的網路請求。從這一點上看,WeTool被微信方面認為是外掛而遭到定點清除,其實或許並不冤枉。
所以在WeTool踐踏微信規則以及遊離在灰色地帶的定位,從一開始就很明確,但官方等到其發展壯大之後才出手,也難免給外界以“養肥了再殺”的感覺。但事實上,WeToo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企業微信的競品,在這類的軟體被視為外掛之後,需求卻不會被憑空消失,因此官方只需因勢利導,自然企業微信的使用者也就源源不斷了。
但私域流量的本質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此前的通訊錄或者企業黃頁,在社交媒體沒有崛起之前,私域流量就是自己客戶的聯絡方式。但是在社交媒體時代,私域流量則需是要依附平臺,無論如何操作,維繫私域流量的賬號其實並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畢竟在在與平臺的使用者協議中,通常都會有使用者只有賬號使用權而非所有權的條款,因此用“租來”的賬號獲得的流量,當然也會隨著平臺政策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回覆列表
它能幫你潛入到一個個的微信群裡自動加人,幾天就打造一個5000活粉的賬號;它能批次邀請好友進群,一天拉十幾個500人大群供你釋出營銷訊息;它的智慧機器人能幫你自動處理討厭的售後、投訴等一些列回覆。
如果是做微商,擁有這個軟體恐怕是如獲至寶,但如果是被薅的使用者,那一定會被各種莫名其妙的體驗而感到反感。
如果真要說Wetool踩了哪條紅線,那一定是不顧使用者體驗的瘋狂營銷手段,而這些完全與使用者體驗至上的價值觀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