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英老師,(上海評彈團)老藝術家、評彈名家、有名評彈藝術家、書壇上的女搭檔:彈詞藝術家沈偉辰和孫淑英。
孫淑英人如其名,靦腆文靜雅緻,可是和她談起評彈,整個人都不一樣了,侃侃而談娓娓訴來,煥發著動人的光彩,眉宇間盡是珍愛之情。當年她就是懷著這股熱情毅然從常熟來到上海,選擇評彈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誰也不會想到當年那個愛唱歌的鄰家女孩會成為著名的評彈演員,可是誰都可能想到一個身懷理想與熱情的人在不斷地努力與追求下會走出一條屬於她自己的路。
孫淑英她記得在17歲的時候,因為她特別喜歡唱歌、唱越劇啊,歡喜(喜歡)唱的,但是唱越劇呢,沒有個介紹,所以沒成功。那麼正巧,她隔壁有一個人他喜歡彈琵琶、喜歡唱評彈,那麼她每天跟著他聽聽,跟著他唱唱。那麼那時呢,常熟有一個業餘評彈隊,她就參加了,和他們一起。那時候人蠻多的,大概有十幾個人,男男女女,那麼每到晚上的時候,總是有的到這個人家裡去唱,有的到那個人家裡去唱,蠻熱鬧的,那麼大家就排了幾個短小的節目,有說、有唱、幾個節目經常到鄉下去,有種到俱樂部去啊,專門去唱唱,所以大家蠻開心,那麼後來在19歲的時候,19歲的時候呢,這時她在常熟廣播站裡實習了三個月,因為三個月期滿呢、就要轉正了,正在這時,上海評彈團的唐耿良和吳君玉老師到常熟來招生,他們招生呢,一面演出、一面在物色人物的,當時他們很多人都去考的,考了下來,後來通知她了,說是叫她到上海再來考,當時有三個人,那麼過了幾天、他們到上海來考,一到上海評彈團來考嘛,考了以後,老師聽了以後,嗯、覺得他們三個人的喉嚨都不錯,那麼就通知他(她)們進上海團,那時她開心得不得了,常熟的廣播員也不做了,就馬上捲了鋪蓋到上海來,記得那時是6月份,那麼當時來考的人當中大概有六、七個人,只取了三個,一個被常熟團拖住、沒去,另外還有兩個,她和一個女同學、一起到上海來,那麼從那時開始,孫淑英她就正式進入評彈團當學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這來形容最初的孫淑英是再合適不過的,沒有家庭的薰陶、沒有名師的指點,就因為對唱渴望,她開始接觸評彈。可以說孫淑英對評彈的追求完全是自己性靈之所至,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有對藝術的執著。
那麼她怎麼會拜薛筱卿老師的呢,因為她那時喉嚨蠻細的,唱出來好像力度不夠,那麼叫她唱“薛調”呢就是說增強一些硬度,增強一些剛性,不要太軟,軟了之後容易聲音發抖,所以就叫她拜薛筱卿老師,當時跟薛老師之後,她就正式學《珍珠塔》,一年之後,薛筱卿老師就帶她上臺,那時上臺呢,是在上海人民電臺,上三個檔,她主要是老師帶她從一點一點開始,開始時、比如一回書中給自己一刻鐘的書或者給自己十分鐘的書,就讓她慢慢地在臺上鍛鍊,但是一個月下來呢,聽眾的反應蠻好,還是覺得她唱“薛調”比較滿意的,那麼後來跟著薛老師也在碼頭上唱了,書相應多些,但是因為三個人出去總歸有時書說起來比較尷尬,比如一回書中只有兩個人物,那麼放了三個檔之後呢,那麼自己就要分掉下手一半書,那麼下手的書呢,就一個人坐著,一個人沒有書說也難過的,所以後來她就不說《珍珠塔》了。
《西廂記》是孫淑英、沈偉辰這對書壇姐妹的紅娘,也是孫淑英拜師學藝的引薦人,因緣巧合促成了評彈界的一段佳話。談起中途放棄《珍珠塔》這件往事,孫淑英露出了坦然的一笑,也許只有放得下的人才能真正拿得起。
當時演《珍珠塔》改《西廂記》呢,就是自己倒也沒什麼捨不得,為什麼呢,因為演《珍珠塔》的人比較多,當時有好幾檔書了,有朱雪琴、郭彬卿啊,饒一塵、趙開生啊,有好幾檔書都是演《珍珠塔》的,但是演《西廂記》的人沒有,所以領導上考慮她們兩個人、兩個小姑娘,形象比較好,因為書裡大部分都是紅娘和鶯鶯,紅娘和張生,或者是鶯鶯和張生的書,那麼蠻適合她們兩個女雙檔,所以她當時也比較喜歡《西廂記》,所以當時她也一口答應下來,兩個人就說《西廂記》了,但是《西廂記》的書的確是蠻難說的,為什麼呢,因為裡面的句子詩句比較多、那麼裡面寫得比較細膩,有種文學性比較高,有種根本就是不容易懂,那麼怎麼樣呢,當時就看王實甫的原著、看董解元的《西廂》,看《鶯鶯傳》、《元稹記》這幾本關於《西廂記》的書她們都拼命地啃,不懂的地方問老師,所以這幾本書看了之後,對《西廂記》應該說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對人物也比較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演的時候好像自己心裡也有點底,剛剛開始,第一次演《西廂記》的時候,的確因為對裡面的人物也不是最瞭解,書也比較生、那麼隔夜背起來,所以上臺的時候兩隻腳會發抖,自己控制都控制不了,開出口來唱的聲音也是發飄的,總好像自己心裡沒個底,但是經過一次一次臺上鍛鍊,自己對人物一次一次的認識、瞭解、熟悉,所以慢慢地《西廂記》人物在自己心裡慢慢豐滿起來,在演的時候也比較自如了,不像開始時那麼緊張。那麼《珍珠塔》呢她有時在碼頭上當開篇時也要唱唱,因為她“薛調”還是比較喜歡的,所以她還是要唱唱的。
面對機靈乖巧的沈偉辰,孫淑英有時真是惱也不是、氣也不成,只好跟自己生悶氣。可對著那真誠的笑臉,又有誰會真的動氣呢,這對姐妹的情誼就是在這樣的嬉鬧中像陳年的老酒愈老愈香醇。她和沈偉辰呢,因為大家年紀比較輕,那麼有時難免會發生一些磨擦,但生活上一般說起來互相幫助比較多,沒什麼大的矛盾,那麼在臺上呢,就是說、往往有時的確是為了一句唱詞、為了一段詞會爭起來,大家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大家就不理了,有一次自己真的火了,火得不得了,火得怎麼樣呢,自己送給她自己繡的枕頭套當時繡得非常好,有一對,自己送她一隻,自己恨得用牙拼命把花咬掉、不給她了,當時自己就火成那樣,那麼她呢就在邊上跳啊、引自己笑,當時由於她這樣一引,自己的火一下子就退了。剛開始時有時候臺上難免會忘記,有時說錯啊、但是能補的總是要補,比如說自己說錯了、她幫自己補掉,自己說了一個漏洞,她幫自己補掉;她有的時候說得忘記了,那麼自己有時候能夠提醒她,這個提醒當然不能蠻明顯的,比如什麼地方、自己看一看,她知道了、從下說上來,或者自己稍微邊上提一個字,她就知道了,因為搭檔搭得長、大家彼此比較瞭解,所以在她忘記的時候,自己儘量能夠幫她提醒,她忘記一句,自己把下一句話怎麼提上去,那麼她馬上就知道了、那麼再說下去,所以臺上一般說起來沒有很大的弄僵的,當然有的時候也會一頓口、這個是比較難免的,所以兩個人在這方面都比較默契。
幾十年在藝壇辛勤耕耘著該是休息的時候了,孫淑英主動提出延遲三年退休,她說她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退休之後嘛,因為剛剛退休,自己比她大三歲,那麼自己先退、她晚退,那麼自己退了之後、她沒有下手了,假如《西廂記》再要去找一個下手吧、一下子是不會配合得這樣密切的,那麼她去做別人下手吧,她自己要讀書這樣一把年紀、她也不肯,所以當時自己就決定延遲三年退休,晚三年、陪她三年,讓她也到了退休年齡、自己再退休,所以當時自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自己(孫淑英她)等到58歲,自己就開始退休。一退休呢,因為女兒到澳洲去了,等到她退休了,自己馬上就到澳洲去,自己就和她分開了。在演藝生涯中,除了情如姐妹的沈偉辰,孫淑英還有其他許多良師益友,每一次合作,每一段演出對於她都是一個珍貴的回憶,有了他們孫淑英的舞臺人生才更加絢麗。剛開始她和張鑑庭老師在上海的一個友誼、就是中蘇友好大廈、以前的中蘇友好大廈裡面上臺去演過,那時的演,的確是緊張得不得了,因為張老師的“張調”一定要個好的琵琶去託,她自己的琵琶、自己知道是蹩腳的,那麼託的時候尤其緊張,張老師那時是極力地鼓勵孫淑英她,你不要怕、不要緊的,唱錯嘛,你彈錯、我會唱下去的,你定心好了、我不會弄僵你的、你大膽地彈,所以這一場自己印象特別深的。在他的鼓勵下當時自己演得自己覺得還算可以。還有呢,就是當時在自由結合的時候,有很多老師都到南京去,自己和雲瑞老師拼的《珍珠塔》,因為當時陳希安老師喉嚨不好,那麼就叫她和另外一個同學一起去拼檔,自己拼白天、她拼晚上,自己說白天書、她說晚上書,那麼兩個人一起背,那時也是每天,那麼自己因為跟過薛老師,所以《珍珠塔》應該說比較有點熟的,所以背呢、也不是花很多很多的功夫能夠背,就是講那時大概說了將近一個月,這一個月呢,雲瑞老師對自己幫助非常大,因為雲瑞老師,一個是他耐心比較好,另一個是他教學生比較細膩,不管是在彈上、唱上,他都一絲不苟,在(周)雲瑞老師那兒、的確自己學到了很多很多東西。
記得62年的時候他們到香港去演出,當時楊(振雄)老師帶著她和劉韻若、演三個檔,就是演《絮閣爭寵》,演這回書的前面,自己是緊張得不得了,為什麼呢,老師是“楊派”的創始人,是位有名的一位老師,而自己是個剛剛出來的一個青年演員,所以自己緊張得不得了,心裡又是高興又是緊張,開心些什麼呢,這次演出是對自己的培養,而且是一次鍛鍊的機會;緊張呢,就是生怕在這次演出當中白己不要說錯啊、或者是彈錯啊,所以非常緊張。老師看到她這種心情以後呢,他是極力地鼓勵她,叫她不要緊張,膽大才能藝高,你如果一緊張、臺上反而要說錯,在老師的鼓勵下,她自己就放大膽子上臺去了,當然、開口前是緊張的,等到一開口,自己覺得自己慢慢地放鬆下來了,所以這一次演出呢對自己來說,還是比較成功,老師對她的評價也是蠻高。
孫淑英老師,(上海評彈團)老藝術家、評彈名家、有名評彈藝術家、書壇上的女搭檔:彈詞藝術家沈偉辰和孫淑英。
孫淑英人如其名,靦腆文靜雅緻,可是和她談起評彈,整個人都不一樣了,侃侃而談娓娓訴來,煥發著動人的光彩,眉宇間盡是珍愛之情。當年她就是懷著這股熱情毅然從常熟來到上海,選擇評彈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誰也不會想到當年那個愛唱歌的鄰家女孩會成為著名的評彈演員,可是誰都可能想到一個身懷理想與熱情的人在不斷地努力與追求下會走出一條屬於她自己的路。
孫淑英她記得在17歲的時候,因為她特別喜歡唱歌、唱越劇啊,歡喜(喜歡)唱的,但是唱越劇呢,沒有個介紹,所以沒成功。那麼正巧,她隔壁有一個人他喜歡彈琵琶、喜歡唱評彈,那麼她每天跟著他聽聽,跟著他唱唱。那麼那時呢,常熟有一個業餘評彈隊,她就參加了,和他們一起。那時候人蠻多的,大概有十幾個人,男男女女,那麼每到晚上的時候,總是有的到這個人家裡去唱,有的到那個人家裡去唱,蠻熱鬧的,那麼大家就排了幾個短小的節目,有說、有唱、幾個節目經常到鄉下去,有種到俱樂部去啊,專門去唱唱,所以大家蠻開心,那麼後來在19歲的時候,19歲的時候呢,這時她在常熟廣播站裡實習了三個月,因為三個月期滿呢、就要轉正了,正在這時,上海評彈團的唐耿良和吳君玉老師到常熟來招生,他們招生呢,一面演出、一面在物色人物的,當時他們很多人都去考的,考了下來,後來通知她了,說是叫她到上海再來考,當時有三個人,那麼過了幾天、他們到上海來考,一到上海評彈團來考嘛,考了以後,老師聽了以後,嗯、覺得他們三個人的喉嚨都不錯,那麼就通知他(她)們進上海團,那時她開心得不得了,常熟的廣播員也不做了,就馬上捲了鋪蓋到上海來,記得那時是6月份,那麼當時來考的人當中大概有六、七個人,只取了三個,一個被常熟團拖住、沒去,另外還有兩個,她和一個女同學、一起到上海來,那麼從那時開始,孫淑英她就正式進入評彈團當學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這來形容最初的孫淑英是再合適不過的,沒有家庭的薰陶、沒有名師的指點,就因為對唱渴望,她開始接觸評彈。可以說孫淑英對評彈的追求完全是自己性靈之所至,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有對藝術的執著。
那麼她怎麼會拜薛筱卿老師的呢,因為她那時喉嚨蠻細的,唱出來好像力度不夠,那麼叫她唱“薛調”呢就是說增強一些硬度,增強一些剛性,不要太軟,軟了之後容易聲音發抖,所以就叫她拜薛筱卿老師,當時跟薛老師之後,她就正式學《珍珠塔》,一年之後,薛筱卿老師就帶她上臺,那時上臺呢,是在上海人民電臺,上三個檔,她主要是老師帶她從一點一點開始,開始時、比如一回書中給自己一刻鐘的書或者給自己十分鐘的書,就讓她慢慢地在臺上鍛鍊,但是一個月下來呢,聽眾的反應蠻好,還是覺得她唱“薛調”比較滿意的,那麼後來跟著薛老師也在碼頭上唱了,書相應多些,但是因為三個人出去總歸有時書說起來比較尷尬,比如一回書中只有兩個人物,那麼放了三個檔之後呢,那麼自己就要分掉下手一半書,那麼下手的書呢,就一個人坐著,一個人沒有書說也難過的,所以後來她就不說《珍珠塔》了。
《西廂記》是孫淑英、沈偉辰這對書壇姐妹的紅娘,也是孫淑英拜師學藝的引薦人,因緣巧合促成了評彈界的一段佳話。談起中途放棄《珍珠塔》這件往事,孫淑英露出了坦然的一笑,也許只有放得下的人才能真正拿得起。
當時演《珍珠塔》改《西廂記》呢,就是自己倒也沒什麼捨不得,為什麼呢,因為演《珍珠塔》的人比較多,當時有好幾檔書了,有朱雪琴、郭彬卿啊,饒一塵、趙開生啊,有好幾檔書都是演《珍珠塔》的,但是演《西廂記》的人沒有,所以領導上考慮她們兩個人、兩個小姑娘,形象比較好,因為書裡大部分都是紅娘和鶯鶯,紅娘和張生,或者是鶯鶯和張生的書,那麼蠻適合她們兩個女雙檔,所以她當時也比較喜歡《西廂記》,所以當時她也一口答應下來,兩個人就說《西廂記》了,但是《西廂記》的書的確是蠻難說的,為什麼呢,因為裡面的句子詩句比較多、那麼裡面寫得比較細膩,有種文學性比較高,有種根本就是不容易懂,那麼怎麼樣呢,當時就看王實甫的原著、看董解元的《西廂》,看《鶯鶯傳》、《元稹記》這幾本關於《西廂記》的書她們都拼命地啃,不懂的地方問老師,所以這幾本書看了之後,對《西廂記》應該說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對人物也比較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演的時候好像自己心裡也有點底,剛剛開始,第一次演《西廂記》的時候,的確因為對裡面的人物也不是最瞭解,書也比較生、那麼隔夜背起來,所以上臺的時候兩隻腳會發抖,自己控制都控制不了,開出口來唱的聲音也是發飄的,總好像自己心裡沒個底,但是經過一次一次臺上鍛鍊,自己對人物一次一次的認識、瞭解、熟悉,所以慢慢地《西廂記》人物在自己心裡慢慢豐滿起來,在演的時候也比較自如了,不像開始時那麼緊張。那麼《珍珠塔》呢她有時在碼頭上當開篇時也要唱唱,因為她“薛調”還是比較喜歡的,所以她還是要唱唱的。
面對機靈乖巧的沈偉辰,孫淑英有時真是惱也不是、氣也不成,只好跟自己生悶氣。可對著那真誠的笑臉,又有誰會真的動氣呢,這對姐妹的情誼就是在這樣的嬉鬧中像陳年的老酒愈老愈香醇。她和沈偉辰呢,因為大家年紀比較輕,那麼有時難免會發生一些磨擦,但生活上一般說起來互相幫助比較多,沒什麼大的矛盾,那麼在臺上呢,就是說、往往有時的確是為了一句唱詞、為了一段詞會爭起來,大家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大家就不理了,有一次自己真的火了,火得不得了,火得怎麼樣呢,自己送給她自己繡的枕頭套當時繡得非常好,有一對,自己送她一隻,自己恨得用牙拼命把花咬掉、不給她了,當時自己就火成那樣,那麼她呢就在邊上跳啊、引自己笑,當時由於她這樣一引,自己的火一下子就退了。剛開始時有時候臺上難免會忘記,有時說錯啊、但是能補的總是要補,比如說自己說錯了、她幫自己補掉,自己說了一個漏洞,她幫自己補掉;她有的時候說得忘記了,那麼自己有時候能夠提醒她,這個提醒當然不能蠻明顯的,比如什麼地方、自己看一看,她知道了、從下說上來,或者自己稍微邊上提一個字,她就知道了,因為搭檔搭得長、大家彼此比較瞭解,所以在她忘記的時候,自己儘量能夠幫她提醒,她忘記一句,自己把下一句話怎麼提上去,那麼她馬上就知道了、那麼再說下去,所以臺上一般說起來沒有很大的弄僵的,當然有的時候也會一頓口、這個是比較難免的,所以兩個人在這方面都比較默契。
幾十年在藝壇辛勤耕耘著該是休息的時候了,孫淑英主動提出延遲三年退休,她說她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退休之後嘛,因為剛剛退休,自己比她大三歲,那麼自己先退、她晚退,那麼自己退了之後、她沒有下手了,假如《西廂記》再要去找一個下手吧、一下子是不會配合得這樣密切的,那麼她去做別人下手吧,她自己要讀書這樣一把年紀、她也不肯,所以當時自己就決定延遲三年退休,晚三年、陪她三年,讓她也到了退休年齡、自己再退休,所以當時自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自己(孫淑英她)等到58歲,自己就開始退休。一退休呢,因為女兒到澳洲去了,等到她退休了,自己馬上就到澳洲去,自己就和她分開了。在演藝生涯中,除了情如姐妹的沈偉辰,孫淑英還有其他許多良師益友,每一次合作,每一段演出對於她都是一個珍貴的回憶,有了他們孫淑英的舞臺人生才更加絢麗。剛開始她和張鑑庭老師在上海的一個友誼、就是中蘇友好大廈、以前的中蘇友好大廈裡面上臺去演過,那時的演,的確是緊張得不得了,因為張老師的“張調”一定要個好的琵琶去託,她自己的琵琶、自己知道是蹩腳的,那麼託的時候尤其緊張,張老師那時是極力地鼓勵孫淑英她,你不要怕、不要緊的,唱錯嘛,你彈錯、我會唱下去的,你定心好了、我不會弄僵你的、你大膽地彈,所以這一場自己印象特別深的。在他的鼓勵下當時自己演得自己覺得還算可以。還有呢,就是當時在自由結合的時候,有很多老師都到南京去,自己和雲瑞老師拼的《珍珠塔》,因為當時陳希安老師喉嚨不好,那麼就叫她和另外一個同學一起去拼檔,自己拼白天、她拼晚上,自己說白天書、她說晚上書,那麼兩個人一起背,那時也是每天,那麼自己因為跟過薛老師,所以《珍珠塔》應該說比較有點熟的,所以背呢、也不是花很多很多的功夫能夠背,就是講那時大概說了將近一個月,這一個月呢,雲瑞老師對自己幫助非常大,因為雲瑞老師,一個是他耐心比較好,另一個是他教學生比較細膩,不管是在彈上、唱上,他都一絲不苟,在(周)雲瑞老師那兒、的確自己學到了很多很多東西。
記得62年的時候他們到香港去演出,當時楊(振雄)老師帶著她和劉韻若、演三個檔,就是演《絮閣爭寵》,演這回書的前面,自己是緊張得不得了,為什麼呢,老師是“楊派”的創始人,是位有名的一位老師,而自己是個剛剛出來的一個青年演員,所以自己緊張得不得了,心裡又是高興又是緊張,開心些什麼呢,這次演出是對自己的培養,而且是一次鍛鍊的機會;緊張呢,就是生怕在這次演出當中白己不要說錯啊、或者是彈錯啊,所以非常緊張。老師看到她這種心情以後呢,他是極力地鼓勵她,叫她不要緊張,膽大才能藝高,你如果一緊張、臺上反而要說錯,在老師的鼓勵下,她自己就放大膽子上臺去了,當然、開口前是緊張的,等到一開口,自己覺得自己慢慢地放鬆下來了,所以這一次演出呢對自己來說,還是比較成功,老師對她的評價也是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