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古達觀

    美國精英教育的核心是精神,除了提供一流的軟硬體設施和環境,更側重於培養學生的人生規劃及思考能力,期望把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承擔責任的一大群人。美國精英教育打破了我們對精英教育的傳統理解思維,這裡不看重身份背景和經濟基礎,不是把所謂優秀的學生培養成為精英,而是給所有學生提供能成為精英的機會。它強調兩個能力:一是不斷嘗試擁抱失敗的能力。一個學生無論天資多麼優秀、學習成績多麼好,若是從來沒有嘗試失敗、經歷失敗,那是會被看不起的,也是 不會取得大成功的。所以美國精英教育的學生都以參加社會實踐為榮,他們到亞洲、到非洲去做義工,做各種志願者。二是大膽質疑主動選擇的能力。美國精英教育永遠不會給你現成答案,先入為主地讓你被動接受,而是迫使你打破一切成規,質疑一切權威,自己去選擇,自己去做主。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才會去創新,才會去創造,才會去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情,才不會把成功僅僅理解成體面的工作和高薪,才會不斷內省人生的意義去幫助更多的人。

  • 2 # 使用者吉祥如意ABC

    首先,這題目使人摸不著頭腦,據我所知,美國的教育沒有更多的功利性指向。教育的目的就是學習知識及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能力。教學方法多以瞭解和引導為主,不以死記硬背已知的結果結論這種固定模式為主。這和中國的教育理念正好相反,我們是以死記硬背現成的結論為主。事物是活的,也就是運動的,變化的。引導學生靈活的掌握其本質及發展的變化規跡,是符合科學規律的。而我們的教育,宏觀上講,是把本來活生生的事物,硬往死板固定的框架裡塞,活事變成死事。千篇一律,固定模式。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一是要聽話,順從。二是要死記硬背,下死功夫,功夫死下。即頭懸樑,錐刺股。三是要加大力度,量度。內容和作業越多越好,越難越好。老師與學生近似在做貓和老鼠的遊戲。紀律上如此,學習內容上也如此。尤其試卷上,陷阱重重,招數百般,以難倒學生為目的。奇怪的是如果學生出題,照樣也能難倒先生。但事涉權威,是絕對不能挑戰的。由於教學及內容和辦法完全是死套路,於是考試便成為了評價學生成績的必然手段。於是分數就成了必爭的目標。分數就成了升學的階梯。分數就成了好學生,壞學生的分界線。分數就成了人才與智力的區分標準。而獲取分數的種種機緣巧合被統統囊括在其中,例如有的學校教研組跟蹤歷年試題內容,劃重點複習區段,睬題押題。有的學生正好複習到了考試的內容,更多的學生是下功夫死背,記住了只需硬記,不需分析的科目。當然,也有抄襲作弊成功者。這也罷了,因為寬容是我們的本性。但是,分數精確神奇到0.1分就可能被或者不可能被重點學校錄取。未免使人驚歎,天不助我。由此而斷定,考入重點學校就是好學生,落榜的就不是好學生,聽起來可笑,但卻人人深信不疑。說了這麼多國內教育,有點跑題,但只要對照,便可理解。美國的教育不是這樣的,無論課堂紀律,還是教學方法。他們不以束縛學生的行動和思維為手段,不是以聽記背為主,而是啟發學生思考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出發點。那怕是稀其古怪的問題,也被充許,老師不於斥責,同學不於譏笑。而想象力,提出並發現問題,是創新發明的必備條件,任何抹殺行為都是不可取的。至於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國的學校是設定問題,佈置問題,其中老師不提任何要求,不設任何框框,由學生自行解決。而學生唯一可求助的是圖書館,在圖書館內查閱資料,解決回答。偏偏所設問題並沒有統一答案,可以用各種方案解答。看起來沒章法,實質是中國古時的無為而治。提高學生自學和主動學習的能力,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是教育不可輕視的一個環節。比較起來,這種辦法符合兒童及青少年成長,體智同步發展的需求,也是教育的根本精髓。其次,美國學生的學習任務並不繁重,有較多的生活實踐活動,文體娛樂活動時間,使學生始終保持天真快樂,輕鬆愉快,朝氣活潑,隨意而行的境界。而我們目前的教育,在大眾心目中還停留在科舉的功名階段,一些教育界人士和家長關注的仍然是好學校,好工作那點事。當然,這與社會各階層工薪待遇有關。美國的普通工人和農民在各階層薪酬中,甚至比一般公務員高。窮富懸殊很大,但職業間待遇懸殊還在可接受範圍。這也是使學校和學生並不把謀取職位放在首位,而是以提高個人整體素質,全面均衡發展為首位的原因之一。總之,教育理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職位為本。美國沒有精英教育一說,但有教育"精英"之實。大學的教育方法沒有變,但以私立學校為主的常青藤學院,實行的是圈子教育。也就是隻有圈子內的人,才能走進校門。他們大多是生活中的精英階層,他們的父母輩都是政商界的知名人物,或者至少是中產階層中的傑出人物。進入這些學校,除了入學的相應考試,還需要政商資深人士及校友的推薦,後者為必備條件。結果必然是,也只會在這個圈子內選擇。這些人本身是精英階層,故把這些學校叫做精英學校,學生自然是被學校所教育的精英。但教育理念並沒有變,用哈佛校長的話講:教育就是使學生明白和發現誰在胡說八道。就這麼簡單。

    最近,風聞英國採用了中國的數學教材。於是國內便炒作了起來,好象英國要採取中國的應試教育方法了。教材是教材,與教育制度及方法牛頭不對馬嘴,千萬別誤解。

  • 3 # 二娃娃

    你瞭解真正的美國精英教育嗎?

    實踐出真知,這是人所共知的真理。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味道,那麼嘗一嘗才知道,如果你想真正瞭解美國教育,那麼只有去美國留學後才知道,否則對美國教育的 認識只會流於表面。真正透析美國精英教育,見諸報端的文字固然可以拓展視野,但傾聽海外名校精英的分享更不可或缺。

    無需刻苦?對素質教育的膚淺理解

    相對於國內的應試教育,美國提倡的是素質教育,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很多華人卻缺乏對於素質教育的透徹瞭解,似乎一提素質教育就認為到美國後無需再那麼刻苦學習、沒有那麼多考試、不以分數論高下、有很多精力參加課外活動……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嚴同學說:出國前,我腦海中也有這樣的印象,但是出去以後才明白之前的認識是非常膚淺的。事實上,美國的學生都很刻苦,而且 學的知識更深入,不努力是不行的。而且,學生作業都會被打分,記入成績,最後和所有平時考試、期末考試成績一起計入的總成績,這就要求學習是不能搞突擊 的,必須穩紮穩打,這樣才能透過最終考核。美國大多數學校對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基本要求是每學期的平均分達到80分,國內60分萬歲的思想是遠遠不行的。嚴 同學總結說:透過在美國的幾年學習,我意識到,原來對國外素質教育的理解太過膚淺,事實上,美國的素質教育更加註重對社會需要人才的培養,更加註重學生堅 實基礎的鍛鍊,更加註重多項能力的培養,所以出國有混文憑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也是站不住腳的。

    寬進嚴出?對名校申請的錯誤解讀

    每提及高考的嚴酷性,很多媒體及家長總會聯絡到美國大學“寬進嚴出”原則,認為美國大學門檻相對很低,入學後才會嚴格管理;中國則是入學難,但進入大學後 管理相對鬆散。事實上,“寬進”只不過是華人相比高考對美國大學申請方式的一種表面解讀,並非代表美國大學申請門檻低。美國的教育舉世聞名,全世界想去美 國留學的學生不計其數,怎麼可能設定低門檻呢? 啟德教育集團美國教育中心總監塗攀介紹說,所謂的“寬進”更多指代的是申請方式與中國不同。美國大學本科的錄取沒有類似中國的“高考”,美國的SAT或 ACT考試被中國家長及學生稱為“美國高考”,但實際上和中國高考相差甚遠。美國大學本科錄取採取的是綜合考核,即全面考核申請人的學術潛力(高中成績、 SAT或者ACT等)、特長與才藝、課外活動等因素。學生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大學,錄取後也可以自由選擇將入讀的大學。相比高考,美國大學的入學方式看似 “寬進”實則嚴格,更多考察學生貫穿高中的綜合能力,而不像高考,千鈞重擔集於一次考試,因此學生壓力較大,也顯失公平。對於留學而言,名校永遠是稀缺資 源,雖然不似中國高考一爭分數之高下,但卻是一場看不見競爭對手的、無形的、綜合實力的巔峰對決,沒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只能對名校望洋興嘆了。

  • 4 # 西蒙小歌

    美國精英教育很普遍,比中國還要嚴重。美國常春藤名校的畢業生掌控者美國各大領域的重要資源,幾乎形成了一種壟斷。在中國,這種名校一統天下的格局還沒完全形成,但估計未來也要形成了。

    我最近看了一本不錯的書《優秀的綿羊》,就是談美國精英教育的,值得推薦。此書全程高能,有對精英主義教育最好的分析,而且通俗易懂,非常有可讀性,書裡面的金句非常多,可以說句句說到我心裡了!我不願意再看那些只謳歌教育真善美的文字,但對這些針砭時弊、看到精英教育本質的文字大為讚賞。

    書中講到,美國當今的名校大學生,“對成就和成功有著一種被壓迫式的追求:他們都覺得自己必須要以最高效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從而再接著去追逐下一個更高更偉大的目標。這種被動的壓迫和緊張導致了這些名校生不能從容地去發展一段深刻的感情,遺憾的是,這些深刻的感情是可以化解他們身上這種無時無刻追求成就的壓迫感的。更糟糕的是,這種被動的壓迫並非是建立深刻感情的唯一阻力,比它更具殺傷力的是名校生們內心的恐懼,他們害怕在他人面前示弱,擔心自己成為一位眾人眼中的屈服於壓力的弱者,因此他們拒絕示弱。”

    這樣的看法是非常精闢的。精英教育應該是博雅教育,而不是讓學生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必須有更開闊的視野,以及真正的責任意識,成為社會的脊樑柱,而不是為了私利而生存的人。在這點上,中國教育也必須有更多反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曉松節目下架,中國歷史研究院評價其為「奇談謬論,虛無歷史」,還有哪些資訊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