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南第一扁頭哥

    以前生活條件差,俗話說,米不夠菜來湊,用菜來填補米的短缺,當然省米了。

    以前養魚並不簡單,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俗話說勞力是第一生產力,如果把過多的勞力用在養魚的勞作上,別的方面勞作肯定會大打折扣,就沒有過多的精力來生產更多的糧食,糧食產量勢必減產,口糧肯定會減少了。

  • 2 # 安慶山裡人

    以前農村條件差,沒錢花就賣糧食,結果自己就沒糧吃了,為了活命就只能拿蔬菜來充飢,這就是種一園菜能省下一擔米,省下的米再拿去賣錢補家用。

    而魚在以前可是高檔食品,吃飯有魚時,越吃越有味,都要多吃一碗飯,窮人本來糧食就不足了,吃魚還要多吃飯,這就是養一塘魚要多吃一擔米。過去人多不容易呀,連飯都吃飽,看現在人們的生活和以前沒法比呀,一定要珍惜。

  • 3 # 鄉村小酷

    農村老人的說法是真實存在的,以前農村田少人多糧食產量低。別說有米飯吃了,有雜糧吃都很好生活了,種一園子菜除了人吃,爛菜葉,蕃薯根,都可以餵雞鵝鴨。也可以做豬食,養大雞,鵝,鴨,豬可以換錢買米,又能省點養殖成本。所以有種一園子菜省擔米說法。以前養魚塘大多喂草的,家裡有魚塘的大多去野外找草。或者自己去荒地魚塘邊種點草拿來餵魚。沒有多餘糧食餵魚,但又要花多一份精力和勞力去打理魚塘,無形之中反而吃多擔米。自己魚塘有魚開煲加餐會比平常多點。也印證有魚塘吃多擔米

  • 4 # 種植世界

    農村老人常說:“種一園菜,省一擔米;養一塘魚,多吃擔米”。這話怎麼理解?其實,作為農村老人來講,他們經過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這句話,道理肯定是對的,人人心裡都明白,但可能說不明白這個道理的為什麼。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是為什麼呢?

    菜園茄子

    這主要在於老人們以前讀書少,沒有相應的知識作支撐。但作為今天的現代青年,我相信這個問題很多年輕人都是可以解答的。為什麼吃魚會多吃飯,吃蔬菜會少吃飯?因為魚肉肌纖維短,屬於細嫩食物,能增加人的飲食量,不知不覺會多吃。而蔬菜的肌纖維長,屬於粗纖維食物,食之能增加飽腹感,自然而然的會少吃飯。這個道理,相信大家平時應該有注意到的吧?

    香美農家菜

    農村老人們總結的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經驗都是久經風霜而來,都有其特有的道理。雖然老人們不一定能說明白其中道理,但事實證明結論是正確的。種一園菜,天天吃菜,每人每天每頓少吃一碗米飯,以前農村家裡人多,一家至少四五口人以上,有的甚至有七八口乃至十口人,這樣省下來的數量可是不少啊!因此,才有“種一園菜,省一擔米”之說,是完全符合邏輯的。

    魚塘捕魚

    魚肉,應該每個人都吃過,肉質細嫩,口感頗佳,食之能勾起食慾,一人一頓吃一斤魚肉不是問題,甚至有的吃魚厲害者,一人能吃三、五斤魚。我成都有個朋友,長得一肥二胖的,特別喜歡吃魚,他一個人一頓飯可幹一條五、六斤的大魚,吃得渣渣都不剩。魚肉吃著香,能增加食慾,不知不覺中就多吃了。大家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愛吃魚者大多體重超標,甚至肥胖者甚多。為何?不是魚肉的問題,多吃魚有利健康,但是吃魚的人容易不知不覺中多吃食物,攝入量過多就轉化為脂肪了,不胖才怪。因此,“養一塘魚,多吃擔米”是存在的,只是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香美魚肉

    細細回想這句話,覺得我們的老一輩甚至老幾輩人的細心觀察,總結出了很多金句,並且透過現代實踐檢驗都是蠻有道理的。雖然他們不一定能說出來為什麼,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結論是對的。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真應該向老人以及老人的老人們學習,多觀察、多總結、多提煉,就能總結出很多很接地氣的農村生活、農業生產、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各種知識,這樣的人生蠻有意義的,不是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夕那天好多人在公園裡摟摟抱抱,散步的大爺不能專心鍛鍊身體,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