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樓頂生活
-
2 # 過盡千帆45
喝酒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決定。俗話說得好“喝酒量家計”。送禮只選茅臺/五糧液/這是閉著眼選都不會錯的。自己喝就找個熟人釀酒作坊買點散酒(必須是純糧酒)喝。
-
3 # 談酒說笑一小汪
如果散酒渠道可靠,且保證是純糧固態釀造的白酒,肯定是選擇散酒價效比高。50一斤的散酒酒質比得上200的瓶裝酒。散酒節省了太多不必要的費用,特別是宣傳廣告費。
如果沒有可靠的渠道,不能確認散酒的品質,建議選擇瓶裝酒,大廠嫡系產品。100元以上的基本能保證是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至於酒質,這個不好評價,如果是清香型,酒質還是不錯的,如果是醬香型,酒質估計是最低端的。因為這跟成本有關係。
每個大酒廠,知名酒廠附近都有很多個小酒廠,甚至是家庭作坊。這些小酒廠生產的酒有些酒質也不錯但是沒有名氣,買不上價格。如果來這些小酒廠選擇散酒,價效比很高。附近的村民基本都不喝瓶裝酒,都是打散酒或者賣個上百斤的酒罈,存散酒,存個幾年再喝。
-
4 # 跑者老北愛品酒
一,一般酒友選擇:大廠嫡系,渠道為王。大酒廠的品牌品控相對穩定,嫡系酒是大廠的主打各個消費層次的品類。同一個廠的嫡系酒比開發酒定製酒更有保障。另外銷售渠道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渠道靠譜,流轉可溯源,酒的流通環節透明。價格而言,大廠嫡系渠道銷售的酒,可能會貴一點,但是對於沒辨別能力的普通消費者,還是建議大廠嫡系,渠道為王的思路選擇,花錢買品牌好酒,不會錯。
二,相對專業人士選擇:可以透過品評來選擇一些小廠渠道的酒。小廠也有好酒,但必須要有專業的品評能力才能鑑別。不要聽任何的故事,也不要相信大師的吹噓,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沒有足夠能力品評酒體的好壞,不建議走這一條路。
三,選擇自釀。白酒的釀造流程其實很簡單,但是能把酒釀好卻不容易。但是如果又要考慮喝酒的資金成本,又想喝放心的純糧食酒。可以嘗試自己釀製。自釀的好處是:自己掌握整個流程,確保純糧。缺點是:酒體只要在釀造的一個環節上有差池,口感和品相, 遠遠達不到商品酒的標準。畢竟裝置和工藝都相對簡單粗放。但是你喝得放心,自己約的炮,含著淚也會打完。
-
5 # 芙蘭一醉
如何選擇優質酒?這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與其尋得方法千千萬,不如明白這裡面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比如:價效比高的散酒與廣告效應好的品牌酒,你會選擇哪種呢?可以這麼說:對於不同的消費者,每個人的選擇是截然不同的。那有沒有對錯呢?我認為沒有,只有合適不合適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價效比好的散酒呢?其實,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很難去界定散酒的價效比,除了靠自己的感官和主觀認知之外,其他可參照的東西很少,因為我們無法知道他的原料、工藝、技術、管理以及勾調等方面的具體細節,所以也就無從判斷酒的好壞了。我不是說現在市面上沒有好的散酒,只是很少而已。
選擇價效比好的散酒需要消費者去真正的瞭解他的生產釀造過程才行,真正的有專業人士去評鑑才行,不然只能是“外行看熱鬧”。
其實,我這麼說也為那些真正良心釀酒,但沒有品牌的散酒師傅提個醒,如何讓消費者知道你的貨真價實,如何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才是關鍵。
什麼是好的品牌酒嗎?別看廣告,看“療效”。品牌有其商業價值,對於酒企來說,好的品牌為他們的商品帶來一定溢價能力。不同的品牌溢價能力不同,所以酒的價格也不一樣。這也就解釋了清香型白酒的牛二價格,為什麼比不上汾酒。
品牌還有其社會價值。它的社會價值在於:品牌被社會監督和輿論所加持著。也就是說:品牌犯錯的成本很高,一旦一個品牌出現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之後,社會的監督機制就會開啟,社會的輿論就會像洪水一樣吞沒它。前些年比如:某鬼、某池等,就是這個問題。
所以,對於酒企來說,品牌的價值更重要,所以他們不敢、也不能這樣做。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除非腦袋有病!
那麼,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同等價格的酒,我更傾向於選擇品牌的酒,畢竟各方面相對穩定。如果是同等酒質的酒,我更傾向於選擇散酒。(注:重要的前提是你得懂白酒等專業知識)
如果對於白酒不太懂或者一知半解,我還是勸您選擇品牌酒,雖然多花錢,最起碼買個放心。
價效比是一個主觀的認知行為,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比如:同樣的茅臺酒,對於不同需求的人來說,價效比就完全不同。
所以說,用合適的價格、買合適的酒、用在合適的場合,才是選擇優質酒的底層邏輯。
至於如何“合適”?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回覆列表
優質酒對人喝來說就是口感好,味道香,好下口,不上頭,不幹喉嚨,不辣喉嚨,醒酒時間短!
對於價值來說就是有收藏價值的酒,認可度高的酒,有潛力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