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打工人之家

    秦國的軍隊有三種結局:一是章邯等人率領與六國交戰的中央軍團,大部分被殲滅和投降,人數至少在四十萬以上;二是防備匈奴的北方軍團,因為是蒙恬和扶蘇的舊部,持觀望態度,始終未能出兵作戰,人數大約是三十萬;三是南方軍團,在趙佗的帶領下,劇地稱王,建立南越政權,也未參與作戰,人數大約是五十萬。

    首先要訂正一個概念,秦國的百萬虎狼之師,經過統一六國的最後作戰,戰損定然不少,比如在平定楚國的作戰中,戰死人數就高達二十萬人,面對六國的滅亡前的最後反擊,秦國的戰爭傷亡加起來不會少於五十萬。六國雖敗,秦國亦屬慘勝。要知道當時華人口最高也不到兩千萬。秦軍雖勝,也是疲憊不堪,難與戰前相比。

    而且,六國不服,需要分兵駐守,即使有百萬之師,真正能在短時間集中起來作戰的也不會超過五十萬。所以承擔與六國聯軍作戰的章邯中央軍團,人數不過三十萬,其中大部分是由囚徒和勞工組成,囚徒、勞工人數高達二十萬,說明當時秦國已經無兵可用。而囚徒、勞工未加嚴格的軍事訓練,已經是遠遠不是當年的虎狼之師了。項羽破釜沉舟,三天內九戰九捷,以少勝多,以一敵十,完全就是追著秦軍砍,這種情況在統一六國之前的秦軍幾乎是不可能的。說明此時秦軍的戰鬥力已經極低,已經拿不出更多、更強的軍隊了。

    秦國北方軍團。是由蒙恬將軍率領的修長城並戌邊的軍隊,人數三十萬。但這與建國初的軍隊早已大不相同了,一是質量很差了,大部分是由犯人和民夫構成.而且隨著蒙恬將軍的遇害,這支軍隊對中央心懷滿,已是一盤散沙。後來秦國調這支軍隊來守咸陽,竟然遲遲不進,直到子嬰投降也不見一個人影。

    秦國的南方軍團。本來奉命南征,人數有五十萬。秦派往南方的軍隊,在秦二世元年的時候,這個軍隊的“正司令”任囂已經病入膏肓,他對“副司令”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說,現在中原盜賊頻起,此時應當關閉五嶺關隘,在兩廣割地稱王,這個趙佗,原本是趙國真定人,可見他進入秦軍應該是受秦國“上首功”政策的影響,希望參軍獲得富貴,因此,割地稱王符合他的根本利益,於是他不去救援,在兩廣做了他的南越王.

  • 2 # 老K講故事

    在秦朝快要滅亡之際,所向披靡天下無敵的秦軍都在哪裡?

      毫無疑問,戰國中後期的列國軍隊之中,被稱為“虎狼之師”的秦軍可謂所向披靡,到秦始皇時期更是所向無敵,不僅軍隊戰鬥力極強,且兵力更是達到恐怖的百萬上下。然而,秦國橫掃天下不過短短十餘年,秦末天下大亂之際,秦國竟然出現了兵力不足,甚至不得不以驪山刑徒臨時組建軍隊前去平叛,那麼曾經的強大秦軍,都去了哪裡呢?

      嶺南秦軍:南征百越損失慘重,秦末亂世並未回援

      根據《史記·王翦列傳》的記載,王翦在率領六十萬秦軍攻滅楚國,“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為郡縣”之後,隨即便“南征百越之君”,迅速投入到了攻打南方百越的戰鬥之中。所謂百越,主要指長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等地,因此地居住民族眾多,故曰“百越”。

      不過,王翦的出兵只是試探性進攻,秦國真正對百越用兵,乃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雖然具體時間目前尚有爭論,但關於秦國攻打百越動用的兵力,從各種史料的記載來看,秦國至少分兩次動用了六十萬人。

      根據《淮南子·人間訓》的記載,秦軍首次進攻百越,動用兵力多達50萬,在主帥屠睢率領下,秦軍兵分五路撲向百越:一路自江西向東進發,攻打東甌和閩越;中軍兩路攻取南越,其一經今南昌,越大庾嶺入廣東北部,其二經今長沙,循騎田嶺直抵番禺;其餘兩路則入廣西,攻西甌,一路由萌渚嶺入今賀縣,一路經越城嶺入今桂林。

      不過,秦軍的首次進攻並不順利,除第一路於同年攻佔東甌和閩越之外,其餘四路秦軍皆因山高路險、河道縱橫、水土不服等原因陷入戰爭泥潭,而越人則在譯籲宋率領下充分利用地利與秦軍周旋,戰爭異常慘烈。譯籲宋死後,新首領桀駿甚至對秦軍發動了反擊,秦兵“伏屍流血數十萬”,“而夜攻秦人,大破亡,殺尉屠睢”,主帥陣亡之後,秦軍“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終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祿無以轉餉”(《淮南子·人間訓》)。

      據史學家分析,公元前214年之前的第一階段戰爭中,秦軍傷亡高達30萬人左右,剩餘的10餘萬秦軍則在主帥陣亡後,全部退回了兩廣北部邊界一帶。而慘烈的戰爭讓兩廣同樣損失慘重,人口銳減高達一半。

      秦始皇得知前線戰敗後,認為秦軍戰敗主要由補給線太長所致,因此徵調軍民修築靈渠,至公元前214年靈渠建成後,以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徵發10萬援軍再度攻打南越,由於兩廣在前次戰爭中損失慘重,這次秦軍成功攻佔嶺南全境。

      雖然秦國為征服百越之地,付出了高達三十萬上下的傷亡代價,但駐守南越的秦軍畢竟還有二十餘萬。然而,秦末天下大亂時,由於百越尚未徹底平定,且咸陽與南越之間的楚地主要由義軍控制,朝廷命令難以抵達,再加上秦二世所作所為不得人心,南越秦軍並未回援。

      上郡邊軍:蒙恬死後逃散大半,王離率軍回援全軍覆沒

      根據《史記·蒙恬列傳》的記載,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春,“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設立九原郡,蒙恬則率領麾下秦軍駐守上郡十餘年,在修築長城的同時,震懾防禦匈奴。

      而在《史記·匈奴列傳》中,則記載“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如果按照這裡的記載,蒙恬統率的上郡邊軍其實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其中一部分是攻打匈奴時統率的十萬軍隊,其餘二十萬軍隊則是後來遷徙來的“適戍邊者”。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歸途中病逝,胡亥即位之後,則派遣使者捏造罪名,賜死了公子扶蘇,蒙恬雖然心中存疑沒有自盡,但還是被囚禁於陽周,後被胡亥派使者殺死,而上郡兵馬的指揮權,則被轉交到了王翦之孫王離手中。

      《史記·匈奴列傳》有載,“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從這段記載來看,蒙恬在軍中聲望極高,當其被胡亥殺死,而天下又起義四起之後,原本的“適戍邊者”便又都逃散了。也就是說,王離麾下統率的上郡邊軍,其實只剩下了十萬左右。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秦末天下大亂,各地諸侯紛紛自立,在章邯率軍平定楚地叛亂之際,秦二世下令王離率軍攻打趙國。於是,王離率領上郡邊軍,自井陘關攻入趙地(路線存疑),擊敗趙軍之後,將趙王趙歇圍困於鉅鹿城中。

      此後,趙王趙歇向各路諸侯求援,楚懷王熊心以卿子冠軍宋義為主將,以項羽為副將,亞父范增為末將,率領六萬楚軍北上救援。項羽先奪宋義兵權,後“破釜沉舟”向秦軍發動猛攻,王離統率的上郡邊軍就此被滅。

      各地駐軍:叛亂前期消耗殆盡,章邯統率主力投降後被坑殺

      秦國統一天下後,關中和全國各地同樣也駐紮著一些秦軍,這些秦軍的數量絕對也不少,只是由於駐紮分散,而沒有在秦末天下大亂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從《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來看,丞相李斯之子、擔任三川郡守的李由,其麾下便統帥著2.5萬秦軍,後義軍攻城,雙方死傷慘重。之後,李由又率領殘餘秦軍隨同章邯作戰,負責駐守雍丘,項羽、劉邦率兵攻城,李由重傷之下仍然拼命指揮作戰,最終被劉邦部下曹參所殺。而李由所率領的這部分秦軍,也就此損耗殆盡。

      秦軍戍守各地的軍隊總量雖然不少,但由於太過分散,而胡亥前期對天下叛亂又漠不關心,導致各地秦軍始終處於各自為戰的境地,缺乏統一的協調指揮,結果在風起雲湧的叛亂之中,被消耗殆盡。

      章邯雖然最初平叛統率的是由驪山刑徒臨時組建的軍隊,但隨著戰爭的持續,這些驪山刑徒也在戰爭中被持續消耗。《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即胡亥派遣長史司馬欣、董翳支援章邯,又如前文所述的李由軍隊,便加入了章邯平叛的隊伍。

      此外,章邯先後在東阿、濮陽兩次被項梁擊敗,秦二世又緊急徵發關中全部兵力增援章邯,《資治通鑑》對此有載,“二世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從而迅速幫助章邯穩住陣腳,進而一舉在定陶之戰中擊敗並殺死項梁。

      如上,章邯前期統率的驪山刑徒,在歷經長期征戰之後,其實已經逐漸被各地殘餘秦軍和新徵發的秦軍所取代,而這也是秦國僅存的軍事力量。可惜,在鉅鹿之戰中,由於秦國國內局勢動盪(李斯被殺),以及王離軍團的戰敗,章邯最終選擇了投降,而其統率的二十萬秦軍,則在隨同項羽西入關中途中,被坑殺於新安一帶。

      秦軍兵源:由於秦二世的殘暴統治,關中百姓也不再支援秦國

      秦軍戰鬥力之所以強大,除了先進的武器和軍功制的激勵之外,秦國的強大動員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而這則源於秦國完善的戶籍制度和強大的執行力。然而,由於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間的一系列無腦操作,導致民心盡喪,秦國動員力根本無從發揮。

      要知道,春秋戰國以來,列國實行兵制皆為徵兵制,即除了少量常備軍之外,平時在農閒時組織百姓參與軍事訓練,戰時則大量徵發百姓參與作戰。因此,常備軍雖然是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但龐大的動員能力,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軍隊戰鬥力的保證。

      然而,秦二世時期,自李斯上了一道《上書對二世》後,胡亥開始推行嚴格的“績效考核”,以誰收的稅多、誰抓的犯人多、誰處死的囚徒多,來判定一個官員是否盡責,結果導致秦國制度全線崩潰,秦國官吏完全變成了酷吏。與此同時,秦二世在關中大興土木,又耗費大量糧草飼養狗馬禽獸等動物,結果搞得關中百姓怨聲載道。

      此外,秦二世沉溺玩樂,朝中大權全部交由趙高掌握,而趙高為了統領朝政,於朝中大肆任用私人、排除異己,結果不僅搞的朝廷烏煙瘴氣,而且曾經秦國引以為傲的“二十等爵位制”也遭到全面破壞,獎勵機制的喪失,也是導致百姓拒絕參軍作戰的重要原因。

      當百姓不再支援朝廷,秦國的動員力無疑將迅速下滑,這是導致秦國關中兵力空虛,劉邦入關而無法徵調兵力對抗的原因,要知道楚漢爭霸時期,關中可是劉邦的重要兵源地,可見關中並非無兵可徵,而是由於秦二世的殘暴統治,根本沒人願意為朝廷作戰。

      綜上所述,秦始皇時期秦軍不僅戰鬥力極強,秦末天下大亂時,雖然嶺南秦軍並未回援,但上郡邊軍和各地駐軍,實際上都參與了平叛,可惜在鉅鹿戰場損失殆盡。再加上秦末天下大亂時,秦國失去了後備兵源,結果竟然導致秦軍出現了兵力空虛的問題。

  • 3 # 高紅權先生

    秦朝實行的是兵民一體的制度。老百姓拿起鋤頭就是民,扛起刀槍就是兵。

    這樣做的好處是省錢。如果國家總是保持著一支龐大的常備軍,在戰國時代,那是根本就養活不起的。戰國時期,其他國家也都是這麼做的。

    因此,在不打仗的時候,秦朝的軍隊是很少的。一般也就是有點維持治安的力量。

    陳勝吳廣起義後,發展的速度太快了。起義軍的膨脹速度在秦朝那個時代,簡直就是核爆炸一般了。可以說,陳勝吳廣他們到了哪裡,哪裡的老百姓就群起響應,因為大家都活不下去了,都盼著殘暴的秦朝趕緊完蛋,所以起義軍發展得特別快。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等人被天降大雨困在了大澤鄉,在那裡,走投無路的他們揭竿而起。到了九月份,由周文指揮的起義軍已經殺到了距離咸陽城不足百里的戲地了。

    這速度太快了。快得讓秦王朝根本就來不及召集在四面八方種地的關中農民,等他們放下鋤頭,一家一家地集中起來,咸陽城早就該被血洗過三回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出現了章邯把驪山刑徒編成軍隊的事情。驪山刑徒人員集中,數量龐大,正好改造成軍隊。

    這便是陳勝吳廣起義時,秦朝的正規軍到哪裡去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換的電池的蘋果5s檢測不漏電,為什麼依然耗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