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慢慢先生
-
2 # 史觀新談
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否換一種方式提問更好一些,不是說誰更厲害,而是說嬴政和張良二人在中國封建王朝的發展史上,誰的功績更大?
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一統的偉大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王。
與常見的影視劇中不同,但比其的經歷更加精彩,也更加的傳奇。嬴政出生於趙國,由於其母親的原因,生於趙國邯鄲,是莊襄王王的中子。莊襄王崩逝的早,嬴政13歲即位,期間因為年少,尊呂不韋為父相,由其把持這秦國的朝政。
21歲嬴政親政,當時秦國的內政已是比較混亂,黨派林立,勢力龐大的有呂不韋黨和嫪毐、太后趙姬兩黨。年輕的秦王便表現出了他的政治手腕和處事的果斷,他深知,如果秦朝內政繼續這樣下去,自己將沒有出頭之日,會將是一個傀儡,這是具有千古一帝氣魄的嬴政所不能忍受的。於是在嬴政舉行受冠禮的時候,暗中埋下伏兵,將作亂的嫪毐一黨剿滅,並且將趙姬關進了禁宮。同時,以雷霆手腕和大勢罷免了呂不韋的父相職位,發配於巴蜀遠地(當時的巴蜀遠未開發,實屬蠻荒之地)。
強勢的嬴政在肅清了秦朝的內政之後,對外,便開始了他的統一大業。期間,嬴政重用李斯、尉繚等人,積極的推行華夏的一統戰略。耗時約10年,征伐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
一統後,嬴政自感自己的政治功績高於三皇,蓋過五帝,單單一個字不足以彰顯自己的功績,便以何用,稱皇帝,史稱始皇帝。
在軍事上,嬴政統一六國,完成了華夏的一統大業,對外,修建了長城,抗擊匈奴。
政治上,嬴政建立了一套中央高度的集權的政治機構,廢除周朝的分封制,建立至今影響深遠的郡縣制。
文化上,統一了文字。
經濟上,更改了度量制,統一了貨幣,修型了交通。
一系列等等,這些對後世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發展史是產生了非常重要意義及深遠影響的。
“秦之先伯翳,嘗有勳於唐虞之際,受土賜姓。及殷夏之間微散。至周之衰,秦興,邑於西垂。自繆公以來,稍蠶食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而羞與之侔。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史記》
漢初三傑——張良張良(約前250年—前186年),字子房,南韓(今河南省新鄭市)人,西漢初傑出的謀臣,與當時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少年時即跟隨著劉邦,與蕭何、韓信等一起協助劉邦崛起於微末,最終打敗強大的楚軍及項羽,創立西漢。
伐秦時:獻於計策,使得弱勢的劉邦搶先入關,保證了軍事上的順利,率先進入關中,這對後面的漢軍是有著重大的影響的。
鴻門時:又是張良獻策護的劉邦全身而退。張良在這次生死攸關的鴻門斗爭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幫助劉邦安全脫離虎口,又使項羽內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禍根。
定都時:是初。打敗項羽,國基初定,定都何處?這無疑對新興的西漢王朝的鞏固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的。張良則對劉邦分析道何處都城的優劣好壞,分析全面而深刻,加之素負重望,又深得劉邦的信賴,因而漢高祖劉邦當即決定定都關中。漢五年八月,劉邦正式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
明哲保身:張良除了他的獻策,使之劉邦定鼎天下之外,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不貪戀於權利,才使得自己能夠安穩度過晚年。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評《史記》。
能力上,嬴政與張良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且生於不同時代,所以並不太好妄自比較,但是就功績上而言,張良肯定是不能與秦始皇嬴政相提並論的。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功績是無物可代的。而張良只是一個謀臣的身份,說到底,還是服務於帝王的,即使放在秦朝,張良也只是一個“李斯”的版本。正所謂是:世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
回覆列表
這兩個人應該算各有千秋。
就好像籃球明星庫裡和足球明星梅西,你說誰厲害?
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嬴政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統一全國,結束了戰國幾百年的分戰,修長城,書同文車同軌,歷史功績毋庸置疑。
而張良,作為漢初三傑之一,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更難得可貴的是,功成後,不迷戀權位,全身而退。
因此,一個是作為一把手決策,一個是作為謀士獻策,都是傑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