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觀是個好態度

    謝邀,第一次被邀請就是這麼高深的問題,只想默默地說一句臣妾做不到啊~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6日)是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米蘭。1715年8月17日作為傳教士抵達澳門,並以“郎世寧”作為名字,開始了他在中國宮廷長達數十年的藝術生涯。郎世寧具有堅實的素描功力,描繪人物維妙維肖,深得皇帝的喜愛。雍正皇帝胤 、乾隆皇帝弘曆以及弘曆的后妃、子女等都曾由郎世寧留下了肖像。郎世寧對於清代宮廷繪畫所獨有的中西合璧繪畫風格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郎世寧不但自己在宮廷內作畫,而且還將歐洲繪畫的技藝傳授給中國的同行。他的中國學生多達10多人,這些畫家連同他們的老師郎世寧, 在宮廷中形成了一種既不同於以往的宮廷繪畫,又不同於同時代的文人繪畫及民間繪畫的新穎、別緻的流派,並使之成為雍正、乾隆時期宮廷繪畫的主要風格。

    郎世寧對於透視法在中國的引進也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時期的學者、大名鼎鼎的總督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寫過中國最早介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文中就曾提到該書是和朗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裡面附有很多介紹歐洲透視法的木刻圖。

    (百度百科詞條解釋)

    據文獻記載,郎世寧的畫法被稱作“線畫法”,代表當時宮廷的主流畫派。郎世寧來到中國以後,畫有大量作品,存世的有近百幅。 雖然郎世寧的繪畫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但是他擅於採納中國繪畫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藝術的基本特點,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創作了新的畫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匯通。郎世寧所作的油畫人物肖像畫,在造型上都相當嚴謹,注重解剖結構和立體感的表達,但是在光線的運用上則與歐洲畫法有所區別。歐洲畫家喜歡錶現人物臉部在特定的光線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傳統的中國寫真技藝,則要求被畫者是處在不受光線變化常態下的相貌。從清宮的肖像上可以看到,歐洲畫家來到中國後,為適應中國觀者的欣賞習慣,而在畫風上作了微妙調整。

  • 2 # 卯卯12

    郎世寧和西洋樓   對美術不熟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郎世寧,但他參與設計的圓明園西洋樓可謂無人不知。聶崇正認為,曾被英法聯軍掠走,前幾年被購回的大水法12生肖部分獸頭,有些極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雖然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但很多地方都明顯看到“郎式風格”。   郎世寧作品市場   聶崇正介紹,現存郎世寧的作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明款的,畫上題有“臣”字,都是為皇帝畫的,大概有六七十幅;另外還有一部分作品雖然沒有他的題款,但西洋風格很濃,也能達到郎世寧繪畫水平。兩者加起來可以過百。   郎世寧的作品現主要存於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鎮江市博物館、瀋陽故宮、天津藝術博物館也藏有一兩幅。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德國柏林的東亞美術館也藏有個別作品。

  • 3 # 文藏

    從郎世寧一生的業績來看,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大膽探索西畫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法、新格體,堪稱郎世寧新體畫。郎世寧來到中國後仔細研習了中國畫的繪畫技巧,他畫的中國畫具有堅實的寫實功力,流暢地道的墨線,一絲不苟的層層暈染,外加無法效仿的顏色運用,中西合璧,煥然一新。以其獨創的新畫體博得了皇帝的賞識和信任。

    從現存的郎世寧親筆畫跡來看,它既有歐洲油畫如實反映現實的藝術概括,又有中國傳統繪畫之筆墨趣味,確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 在1724年所繪為雍正祝壽的《禽獻英芝圖》中,郎世寧充分展示了他的西畫功底。此圖造型準確、精細,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圖中物象具有比較強烈的凹凸立體感。彎曲盤旋的松樹枝葉掩映,樹皮斑駁,居中挺立的白鷹則極為突出,羽毛的質感很強,呼之欲出。中國畫並不僅是將山水動植物當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賦予所繪物件某種喻意。

    郎世寧以嚴謹紮實的寫實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繪畫特色,以及作品整體上濃厚的歐洲繪畫風格和情調,確立了自己在官廷畫師中的地位。

  • 4 # 國家人文歷史

    說到郎世寧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影響,也許更多的是讓華人見到了西方繪畫的一些技巧。但是對於他的畫作,後世的意見並不一致。

    郎世寧不是第一個把西洋畫風傳入清宮的畫家,卻稱得上中西結合畫法的最早實踐者。畫界對他的作品歷來褒貶不一:褒獎者認為其吸取了中西方美術的精髓,既寫實又富有東方特色,開一代新風,是清代宮廷繪畫的代表;否定者則說,郎世寧畫作形勝卻無神,“工細到了極點,僅僅表示了畫家們極度用心與恭敬,表現不出創造性的才華”。乾隆皇帝一方面讚歎他驚人的寫真技藝;另一方面憾其在意境上“遜於古格”。直到近代研究者把這位義大利籍清宮畫家放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視角上賞評,畫家郎世寧才重新回到應有高度。

    傳統文人畫厭惡過於精工的雕琢,寫自然絕非摹仿自然,郎世寧寫真技藝一流,但缺少靈動與神韻,沒有中國畫的筆墨意趣。乾隆所要求的“合筆畫”彌補了其在山水樹石等描繪上的缺點,整部作品卻無法和諧統一,非中非西,非驢非馬。英國馬戛爾尼訪華團成員約翰·巴羅在圓明園看到過郎世寧的畫,評價說:“所作畫純為華風,與歐洲畫不復相似,陰陽遠近,俱不可見。”甚至連郎世寧自己對於自己的畫作都不甚滿意。要說最賞識他的,還要數乾隆,這個皇帝認為郎世寧的畫已達到藝術極品,乾隆最欣賞他的人物畫,認為無人出其右,畢竟這在當時還沒有照相技術的清朝,的確十分的難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語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