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朝文DMU

    一、沒有孔子和儒家,諸多王朝將更加短命

    集孔聖人與孔老二的譭譽

    秦國奉行法家,到了秦國統一天下後,依然推行是嚴刑峻法,導致暴秦役民,二世而亡。聰明如漢,漢朝首先是黃老學,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到了後來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朝由此安定強盛,西漢東漢是其他多數王朝難以企及的高度。

    如果沒有孔子和後來的儒家學說擴大作為主流思想文化,可以想象,中國的諸多王朝將在思想文化上瞎蒙瞎弄,官民也會失去基本的價值觀和文化統一。對於中國來說,的確還沒有一種剛柔並濟、被君官民共同接受的思想,法家道家都不適合——儒家卻最後千年檢驗中做到了!

    統治者奉行法家,按照嚴刑峻法和華人傳統的權力基因,中下層的多數人將成為這種國家制度的被踩踏者,苛政猛於虎的情況會從古到今。

    晉朝、隋朝也是二世而亡,他們都是君主混用, 內亂迭起,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治國家的制度文化。晉朝採取九品中正制,隋朝雖然廢除了九品中正制,但對內對外和秦一樣,重勞役稅負,對外好戰。

    二、沒有孔子和儒家,科舉制度就很難出現

    隋文帝開始了科舉制度的雛形。

    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都無一例外繼承和發揚了科舉制度,而且科舉制度的試題範圍,儒家經典是最重要的考試題目(對於科舉制度的間接形成,儒家是有貢獻的)。

    儒家思想文化成為考題,有利於讓古代重要的群體——讀書人或仕族能夠了解掌握儒家學說,對於施行仁政,對於內化的社會秩序都有幫助。

    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古代的安定是靠家——國來達到的。家風嚴、仁政不苛政要求基本替代了諸多其他思想,潛移默化,這種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任何反社會反平民反天下的君主和王朝,都會被視為離經叛道。這對國民思想性格的養成是有好處的(讀過書的人群更明顯)!

    換句話說,孔孟及其日後的儒家徒子徒孫,對於選拔人才——透過儒家薰陶的人才成為官吏管理社會——經濟社會的有序發展。

    孔子儒家學說的侷限性

    莊老學往往是在安定繁榮的社會更受推崇

    孔儒學說,當然有侷限性。

    1,孔儒學說主要回答了民和君的關係問題,回答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問題。但對於民——官——君(中央政權)的關係問題,尤其是官在中間的作用和規範,公共領域空間的思想和治理,沒有回答或者提出系統觀點(這方面還不如法家)。

    而儒家進取積極的學說,也可以視作功利的思想(齊家治國平天下),被用作科舉制度被披套上了功利的外衣。這導致了范進中舉般的癲狂,由此帶來了人們對科舉制度以及儒家的抨擊!

    往往在中國社會出現的是,當儒家走不通的時候,或者人們厭倦現實的時候,於是想起來注重個人養生的道家——健康養生(古時候是煉丹)和虛無出世入世(莊子的那一套),在現代中國的興起最根源的還是道家——老子莊子!

    2 沒有回答術——對於自然界,對於科學技術,孔儒學說是匱乏的。在他們看來,政治文化人心就是一切,而到了現代,科學技術才是國家社會的核心競爭力。

    孔子是大聖人,是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精華,但有一段時間他總被人罵,也有一些人全盤否定他,達到自己的現實目的。其實管人家孔子什麼事?

  • 2 # 時光永作渡

    不請自來,個人觀點,純屬參考!

    秦國奉行法家,到了秦國統一天下後,依然推行是嚴刑峻法,導致暴秦役民,二世而亡。聰明如漢,漢朝首先是黃老學,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到了後來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朝由此安定強盛,西漢東漢是其他多數王朝難以企及的高度。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

    假如中國文化最終選擇道家,而道家的思想主要是小國寡民。大家希望創立一個理想的國度,百姓不需要官員來管理,人民不需要法律來約束。在這國家裡沒有偷盜,沒有戰爭,人民樸素,飲食簡單。只是這樣的國家似乎只存在於理想之中,而現實當中很難存在。道家思想很難在社會上推行,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而已。

    沒有孔子,就沒有思想,中華文化就沒有靈魂,孔子號釋迦摩尼,默罕默德,耶穌是同樣的偉人,孔子更是中國代表人物,它是古代中國思想的結晶。沒有孔子,中國思想就不會影響世界!

  • 3 # 林輝4567

    如果沒有孔子,中國的道德水平會很低下,孔子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經歷2000多年的發展,已經刻在在了華人的血液中。成為了東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 4 # 戰國曲士

    春秋戰國時代鐵器、牛耕等更先進的生產方式開始使用,生產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再加上諸侯國兼併戰爭開始多了起來,人口流動性也多了起來,更多的人見識到了不同於自己生長環境的新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多人開始思考宇宙宇宙萬物,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人性,思考社會治理。

    於是很多人提出來了不同的見解和主張,也就是諸子百家爭鳴,各自闡述販賣自己的見解。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只不過是當時的一個流派,恢復周禮這種想法在當時恐怕不止孔子一人想到了,甚至有可能孔子也是受到他人啟發才提出儒家學說。

    所以歷史上就算沒有孔子此人,也會有人提出這個學說。

  • 5 # 南看天下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很有拓展性,我們來開放腦洞,假設一下!

    1中國文化或許會多元化發展,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或許能誕生更多的思想家。和儒家同時代的思想家墨家,法家,道家或許不會這麼早被儒家掩蓋!失去光芒!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直到近代華人的思想才有了多元化的思想。

    2儒家學說不能說壞,凡事都有2面性,儒家壞就壞在被封建統治者當成控制人民的思想工具,尤其科舉制中八股文的出現更加深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的禁錮!

    3華人的名族性格的確立!一個民族和人其實是一個道理!都有他的名族性格,華人性格中的謙卑,勤勞,傳統,包容都離不開儒家思想的渲染,但是性格中的軟弱,盲從,個人顧個人的性格跟儒家思想中的某些思想也不能說脫得了干係!

    4東亞文化的認同度。如果沒有儒家文化,或許在東亞的文化圈中中國的文化認同度絕對沒有今天這麼高,眾所周知,南韓,日本,越南的文化或多或少都有中國文化的影子。這有封建統治者的功勞,但是也並不能改變儒家思想中的弊病!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孔子,儒家文化不會這麼燦爛!但是凡事有利有弊,我們要用全面的眼光來看待它!

  • 6 # 日日新書房

    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孔子,就好像沒有太陽和月亮一樣,我們一直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空間裡,就好像歐洲漫長的中世紀一樣。

    孔子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起到了無可取代的首屈一指的重要作用:他之前的文化賴他總結,他以後的文明賴他開創,沒有孔子,我們讀不懂尚書,讀不懂周易,我們文化發展的方向也不知道在哪裡。

    孔子說自己述而不作,但以他的言論為主體的論語,集中提現了中華文化的智慧,是中華文化進入軸心時代的重要標誌。和佛陀和佛經,基督教的聖經一樣,論語具有穿越時空的大智慧,在人類歷史上散發著永恆的光芒。

  • 7 # 文德奧特曼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大文學家,如果沒有他的話,也就不會有如今的儒家思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奔跑吧兄弟 》、《極限挑戰》、《王牌對王牌》、《中國達人秀》哪款讓你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