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記錄生活的人

    我覺得這是很多70,80年代出生在農村,又沒有讀過多少書的人最真實的寫照。

    我們這些出生在農村的70,80年代的人。有的因為家裡窮而讀不起書的,有的因為自己成績差不想讀書的都年紀輕輕就出門打工了。在那時看覺得打工比讀書有出路的人不少,所以很多的農村家長並沒有很重視孩子的讀書教育,在加之那個時期流行南下打工,把外面說得美輪美奐,遍地是黃金。我們這些年紀輕輕就的孩子就這樣被長輩半哄半騙的帶了出去。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對我來說外面的世界並沒有像長輩們說那麼美倫美幻,但也並不是苦不堪言。剛開始出去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難免會受一些刁難跟白眼,在這些刁難和白眼中有的人越挫越勇,有的人停步不前。那些越挫越勇的慢慢的得到重用,得到提升,而那些停步不前的仍在原來的崗位日復一日的做著同樣的事。

    由於自身沒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工作薪酬也是穩步不前沒有什麼變化,再加之平時的日常開銷不懂得規劃和節儉,一年下來口袋還是空空的,甚至有的十年下來也沒攢著什麼錢的人不計其數。他們蹉跎了歲月,荒蕪了人生最後什麼也沒得到,只有無處安放的靈魂。

    因為沒錢,你不能在你工作的城市買房定居,所以那個城市再美再繁華對於你來說都與你無關,你只是一個過客。這個城市沒有你的立足之地,如果這時的你選擇回到農村,可那時你又會發現農村也沒有你的安身立足之處。因為你雖是農村出生的孩子,可你卻沒幹過什麼農活,你也吃不消農活的辛苦,你也沒法適應農村的生活。雖然農村的生活曾經讓你那樣熟悉,那樣懷念。可當你再次接觸時你才發現你再也回不去了…

  • 2 # 壹號館長ing

    我曾經也用這句話發表過狀態,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為了生活,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去遠方,可能遠方的城市很繁華,但是他們心裡所向往的還是自己生活的那一片土地。城市裡多少人來來往往,再繁華,對於他們來講只是暫時安身之所,儘管再怎麼燈紅酒綠,璀璨奪目還是那麼冷漠無情,也只是為了理想前程不得不在這打拼。然爾故鄉卻是我們心中溫暖的所在,它再不美麗也是美好的,因為是它的一方水土養育了我們,還有我們摯愛的親人。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那個成長的老家越來越想念,思鄉之情溢於言表,所以我們都希望有朝一日,榮歸故里,落葉歸根。

  • 3 # 星星點點贊

    看多了城市的喧鬧繁華,也看開了活著的意義,有時候就在想如果老了,還是回到老家,種點菜養點雞鴨,種點花草,和老公一塊過一種你耕田我織衣的生活未嘗不可,沒有事的時候開上車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何樂不為呢。

  • 4 # 善自西來

    這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說法。肉身和靈魂可以透過交通工具來切換啊。選擇自己認為對的生存模式,就會想到如何讓自己靈肉儘可能合一。慾望太多,想法過於完美,不論在鄉村還是大都市註定是一場遺憾。

  • 5 # 鄭主任愛單挑

    通俗的說就是習慣了城市的生活狀態買不起房,融不到所在的城市,老家雖然有我們的根但是已經不習慣老家的生活方式了。

  • 6 # 一顆狗尾巴草

    現實的社會現實的人,這句話看你怎麼去理解了,在農村活著很容易,但是生活很不容易,為了生活漂泊到城市,卻發現到處喧囂嘈雜,原來自己只是換了個地方繼續活著!

  • 7 # 我的星辰之旅

    我覺得這是有些農民工的真實寫照,農村收入不高,養不活一家人,就是家鄉容不了肉身。為了生存,不得不遠離家鄉,到城市打工。

    在佰生的城市舉目無親,又由於自己水平有限,語言適應能力差,見識少,在城市找不到一個知己,朋友,說說心裡話的人。

    所以心心念念想的是自己家鄉的親人,朋友,同學,左鄰右舍,家鄉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把自已靈魂置身在這城市之外,所以無法安放自己的靈魂。

  • 8 # 從前慢者

    這就是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屬於時代的特徵。我們的教育就是這麼引導學生的,結果到頭來發現想的太縹緲,終是得了空心病,成了無根草。

  • 9 # 艾菲兒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

    收成好的時候還能勉強供應一家人的生活費用,萬一遇到自然災害或者收成不好的年頭,可能一年就白忙活了。

    目前,中國的大部分農村地區還比較偏僻,環境閉塞,思想落後,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也都不盡完善,就業機會更是少的可憐。

    所以農村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選擇透過讀書考大學這條路走出去,留在大城市裡發展就業、結婚生子,而那些沒讀多少書的年輕人也都選擇外出打工賺錢,貼補家用。

    城市的喧囂繁華、車水馬龍,無不對從小生長在農村,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此處沒有貶低的意思)的孩子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城市的交通發達,資訊傳遞速度快,人的思想自由超前,各方面的配套設施完善,就業的機會也多。

    所以‘寧要城市一張床,不要農村一棟房’是大部分年輕人的普遍想法。

    但是,對於那些剛剛畢業或者出來打工的年輕人來說,想要在大城市裡紮根立足,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大城市的高房價、快節奏,就業、落戶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這些沒有背景、沒有人脈的農村年輕人。

    有多少人曾住在狹窄陰暗的出租屋裡,屋子的大小隻夠放下一張床和一個小書桌,走路都要側著身走。

    有多少人每天要擠三四個小時的公交地鐵去上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有時候加完班已是凌晨,卻每每面對老闆的指責謾罵一聲不敢吭。

    有多少人曾晚上躺在陌生的床上徹夜不眠,心裡想了無數遍,要不就放棄吧,第二天卻照常從床上爬起來該幹什麼幹什麼。

    生活對於每一個成年人來說都不容易,尤其對於從農村來的一無所有年輕人就更是殘酷,他們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拼搏的勇氣和不服輸的幹勁。

    他們遊蕩在這諾大的城市裡,為了自己的某種信念或夢想,默默地咬著牙堅持著。

    那些最終堅持下來的人,他們終於憑著這些年不懈的努力在大城市裡安了家,有了一席落腳之地,在這裡娶妻生子,生活工作,慢慢生根發芽,儼然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城市人,但心裡卻總有那麼一個角落是空空落落的,好像始終沒有辦法真正融入到這個城市裡。

    大城市雖然喧囂熱鬧,人來人往,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彷彿都是戴著一套面具,客氣禮貌,卻沒有幾個可以真正交心的人,不像兒時一起在農村長大的那些善良、純樸的小夥伴,他們不虛偽、不矯揉造作、不爾虞我詐。

    日日面對著鋼筋水泥的冰冷,心就再也升不起溫度。久而久之,也就變得麻木了,漠然的應付著季節的變換而無動於衷。

    生活只是重複又重複,了無生趣。

    這時候,腦海中無數次浮現出那個從小長大的那個小村莊。

    那裡的草木青翠碧綠,透著清新;花兒濃郁芬芳,嬌豔欲滴;溪水純淨透明,沒有灰塵;空氣沁人心脾,沒有汙染;人心簡單純粹,沒有隔閡。

    每當想起,都會有種難以言狀的激動與惆悵。

    那是我們始終念念不忘卻再也回不去的故鄉,我們靈魂安放的地方。

  • 10 # 鳳凰嶺老叟

    在中國的這一歷史階段,大批的農民轉為市民。整個國家、民族從農耕文明轉向城市文明。速度之快,來不及“換裝”,極不適應……

    慢慢來吧!沒有人能拿出一個完整對號的應對方案。只有“摸著石頭過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全民理性消費對社會的經濟有多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