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遊四海578
-
2 # 使用者世界和平遊蒼穹
真正的太極拳是有用的,毛主席的警衛員李銀橋就是練太極拳的,沒有用能讓他保衛毛主席嗎?馬雲聘用的第一個保鏢李天金也是練太極拳的。太極拳分大架、小架,大架就是廣場上鍛鍊身體的那種,小架才是實戰、殺人的拳術。
-
3 # 檢子
格鬥術和搏擊僅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的武術中的犄角旮旯罷了。
武術文化要有書法,武術老師要研究研究書法。不要給人以一介武夫的現象,讓人覺得武術教練更是一箇中華文化的傳承人。還有多多少少了解一下中醫藥,如果喜歡,還可以瞭解一下京劇為首的戲曲。
中華文化就是武術,中醫藥,戲曲,書法。一個也不能少
-
4 # 漪思飄緒
如今的太極拳,一種鍛鍊身體的體操。用來鍛鍊身體,是有用的。
作為拳術,顯然已不能與楊露禪、武禹襄的時候相比。
楊露禪訓練兒子十分苛刻,長子楊鳳侯因為練功過度,積鬱而逆反;,楊班侯也被大強度訓練折磨得幾欲輕生;楊健侯一回想起當初跟著父親楊露禪學武功的時光,就不忍心讓楊澄甫受當年自己受的那份苦......後來,楊澄甫閉門謝客,苦練6年,先與太極名家吳鑑泉搭了次手,才敢開拳場,當拳師。
從1912年起,許禹生相繼發起創辦北平體育研究 社、北平體育講習所、北平行健會,面向社會各界教授武術。當時,楊少侯、楊澄甫都在體育講習所、行健會任教,但所授太極拳的形式、內容、方法 及效果,全然不同。
楊少侯 得技於二伯父班侯,不善交際,所教家傳太極拳難度極大,推手又哼哈作聲,搭手即打即放,學者如墜霧中不知所措,雖喜其技卻生敬畏之 心,多不敢問津,這可能是少侯技缺少傳人的主要原因。
楊澄甫 恰剛過而立之年,如其父健侯,溫和謙恭,善於通達權變,他接受長兄教訓,在教學中,不像少侯那樣 不問物件青紅皂白,一味地“我學什麼便教什麼,我怎麼學的便怎麼教”,而是將家傳太極拳的高難動作,或捨去或簡化,進行改造,以適應社會各階層、各年齡 段、各種身體狀況的學者。由於方法得當,故人人願意學,樂意學。於是,在推廣太極拳上,楊澄甫做出了極大貢獻。
那時,學太極拳的人,多是帶藝投師,從學多家。楊澄浦就刪去楊氏太極拳的多層面基本功訓練,直接傳授大眾版的太極拳套路。
如今,練太極拳的,是本著強身健體的方向而練習的,沒有基本功訓練,沒有技擊訓練,只是一段活動筋骨的體操。所以,就出現了質疑“太極拳能不能打”的聲音。
可能,這時有人說太極拳沒有基本功,就是“盤架子”練套路,就行了。
還舉例子說明:陳發科(1887-1957)是號稱“牌位大王”陳長興的曾孫,師承其父延熙。陳發科極不善言談、年少學拳時,其父也不在身邊。所以沒有留下任何拳論拳譜,在數年間就靠盤架子,打敗了堂兄,實乃武學奇才。
這段故事,非常籠統,沒有說訓練方法,也沒有雙方的重量級別。古言有“一力降十會”,太極拳亦有“四兩撥千斤,需有千斤力”之說。練不出相應的力氣,怎麼打敗堂兄。當然,你常練太極拳,是比體質弱的人會強一些。
太極拳,在小說中被誇大成“神拳無敵”,但,現實裡沒有練成之說,只有自身力量與拳術技巧的應用程度。
不過,當代的太極拳,還是以強身健體的作用,松沉彈抖的表演為主了,沾粘相隨的太極綿拳漸漸失傳。
-
5 # 張安邦
網友在提問中也說了是在小說中,小說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
所以,小說或影視中的太極拳,源於真實的太極拳,但是高於現實中的太極拳,起碼不是務實的太極拳表現形式,最多是寫實。
請記住,寫實不等於真實!
太極拳跟所有的傳統武術一樣,最初的根源肯定是古戰場,但是又不同於冷兵時代的軍事搏殺,既然已經民用,肯定是有變化的,比如訓練的強度降低,起碼對抗不可能有實砍實殺的上陣機會,民間爭鬥絕不同於沙場生死相搏,起碼心理承受不一樣。你拿個塑膠刀玩起來沒問題,但是,真捅了人,估計兇手自己就失去理性了,懵了,或者更極端。
所以,你想想,手裡有血的噁心......
所以,不要拿民間傳統武術跟冷兵時代的軍事技能相提並論,更不要拿今天的傳統武術跟穿鷗汀武術剛誕生的時候相比。
太極拳在它誕生的時代,肯定是實用的,不然怎麼生存,就像今天,你創立一門拳術試試?別說延綿不絕數百年,你玩個幾十年試試?
與時俱進,是太極拳當下的唯一出路!
健康無疑是當下很多人的第一要素,太極拳必然在健身的方面強烈綻放,養生的多是中老年人,這些人會去打架麼?可能有,但是絕非大多數,沒有人會在一小撮人身上花太多的精力,尤其是教拳為生的老師們!
教拳為生是一半是生意人,一半是武術家!
-
6 # 春來火紅的木棉花
太極拳肯定有用。大凡一個東西,產生並能流傳下來,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太極拳自產生並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作為傳統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今天要努力發揚光大,造福人類。事實上,2020年12月,太極拳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有名分走向世界,造福全人類了。據一些資料顯示,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過億的人們習練太極拳,為人們所喜愛。太極拳顯示出勃勃生機、無限的生命力。在我們周圍,早晚之間,在公園裡及各處可以練拳的空間裡,千千萬萬的人們習練太極拳,太極拳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太極拳作為傳統武術範疇的一分子,傳統武術分為內家拳、外家拳,內家拳最著名的品種有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太極拳流派的有河南省焦作市的陳氏太極拳、河南省溫縣的和氏太極拳、河北省永年縣的楊氏太極拳和武氏太極拳、河北省任縣的王其和太極拳、北京市大興區的吳氏太極拳、天津市武清區的李氏太極拳七大流派。
我們國家是著力推廣太極拳體育運動的。除了列入全運會、亞運會的太極拳比賽專案外,努力爭取成為奧運會的比賽專案,並且又著力推廣普及人民群眾的太極拳體育運動。太極拳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流派多,比如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七大流派(陳氏、和氏、楊氏、武氏、王其和、吳氏、李氏),各流派的套路眾多,楊氏85式、115式,陳氏56式等等。國家體委又編有42式、24式、28式等等,作為比賽、表演、普及的用途,這些工作為普及人民群眾太極拳運動打下了基礎。簡化版的太極拳,易學易用,深受群眾的喜愛。我們看到公園等地方的男女老少打的太極拳,多是簡化版的太極拳。
太極拳肯定有用,這是毫無疑問的。練過太極拳的人們都知道,能強身健體,特別是對那些亞健康狀態的人們,更有其獨特的價值,現實中許許多多的事例都說明這一點。
事實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太極拳具有勃勃生機、無限的生命力。在太極拳運動中的許許多多的太極拳大師、傳人和千千萬萬的太極拳愛好者都為太極拳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光大作出了貢獻。
-
7 # 硬核大鬍子
太極拳當然有用了,最大的作用就是滿足一些人,不想付出很強的體能訓練,自己幻想著自己成為高手的感覺。穿著練功服在背景音樂的這個渲染下,自己就進入了一種物我兩忘的狀態。逐漸逐漸的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人活著嘛,不就是為了對自己內心的滿足嗎?至於說什麼防身自衛殺傷的話。有槍幹嘛還用拳。至於太極拳能不能養生,這就相當於催眠能不能給人治病一樣,有的時候他自我催眠了,你認為他能養生他就能養生。因為在我看來太極也好,站樁這種長時間的靜態等長收縮是無法起到心肺功能的訓練。也就是說練太極拳不能夠增強你的體能,至於你的抗乳酸能力算不算養生的話,你認為算那太極拳就能養生,如果你認為不算,那他就不能養生。
太極其實可以把稱為是一種文化符號文化標籤就行了,你如果想把它當成是一種很強大的搏擊術,那就錯了
-
8 # 流星雨12002
現在常見的是24式太極操,健身用的,不是真正的太極拳。太極拳貌似緩慢,實則柔中帶剛!練好了,實戰應該很厲害!
回覆列表
答,內家拳外家拳打贏對手就是好拳。你說太極拳有用嗎?
一,當然現在廣場公園裡的太極舞是鍛鍊身體用的。
冬煉三九,夏煉三暑;十年苦修,誰敢說太極拳無用?
另外,不要為名字和影視劇所困擾。
75年左右,見過兩本很薄的《太極拳》和《太極劍》,沒有清楚的分清楚那一家,我認為那就是為實戰準備的。太極拳能戰否?當時難住我的是,這麼慢,功夫不到是無法完成動作的。其實,慢也是一種功夫,氣血容易達到四肢末梢。現代人想到的,過去人早早考慮過了。學拳是為了用,交手磨鍊才能長真功夫,關鍵時刻發揮大作用。
二,太極拳也要鍊鐵砂掌,打沙袋,踢木人樁。胳膊不粗,老繭不硬不厚,沒有力量,也就是花拳繡腿,做做樣子,唬唬人用的。
保證充足的訓練時間,每天堅持8至10小時。
過去古人都瞭解跌打損傷,以備受傷時用。現在有了專職醫生,也是時代進步的表現。
三,不要用牛車和汽車飛機比擬。例如,在山間小路上,多好的汽車,多好的技術真的不如一輛毛驢車跑快!不服氣不行。
四,太極拳要改革,必須適應當下的拳臺需要,排打內功是不可少的,不然對方一個大擺拳,不要說打在頭上,就是身體任何部位都可以解除你打鬥意志。一個連疼痛都抗不住的武者,最好不要說自己是練拳術的,真丟人!
五,外部的打壓必不可少。只有你失去了鬥志和耐力,自由搏擊,拳擊和泰拳才能獨佔鰲頭。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獎金自然不會少,惹人眼紅啊!
六,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太極拳必須有自己的自信和拿手絕活,這樣上臺,才會信心滿滿,不贏不歸。過去人們不適應拳擊,以為動不動打的頭破血流,而且沒什麼觀賞性,就是一個血腥,巴不得禁止才好!人們都欣賞泰森,就體質和技術好來講,練傳統功夫真沒有幾個人比他強,實戰經驗更是不在話下。不服不行!
泰拳更不用說,氣勢上就佔了先。抗擊打能力強,人偏瘦,個子不高,胳膊不長,按說身體不佔優勢,人家卻佔有拳臺的不敗之地。意志耶!傳統的,不合時代的,該拋棄的絕不珍惜!人家敢打,我們敢嗎?約束的東西太多,無形當中,阻礙傳統功夫的發展。
所以說,練太極者,必習泰拳,膝肘並用,爭取一擊必中。習形意者,必練拳擊,千招會不如一招精。頭上一擊,可比身上十擊!太極和形意一定要練摔跤和擒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