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以後,兩個孩子的家庭已經越來越多了,可能當你的第二個孩子到來的時候,你已經不像第一次迎接小寶寶那樣感覺新鮮和處處小心了,你有對付老大的經驗,可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你是否又遇到了更棘手的問題:你剛安撫好這個,那個不高興了;你用當年同樣的方法教育老二,發現不管用了;你總是聽到他們中的一個向你抱怨你們的不公平……看到這,你會不會想獨生子女家庭要好得多,其實不然,不管是多子女家庭還是獨生子女家庭,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這時候就要學會如何與孩子們相處。
1. 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理解他們的感受
永遠不要說:“你不應該有那樣的感受。”雖然大部分父母都不會偏袒某一個孩子,但是孩子有自己的私人邏輯,他不這麼認為,他只相信他看到的那一幕。
2. 當兩個孩子起衝突的時候,不站在任何一方
有時候小孩子會在你沒有看到的時候挑起衝突,就是為了讓你解救他(形成一種受害者心態)。要同等地對待他們,“孩子們,我相信你們能解決問題,在找到解決辦法之前,你們需要去不同的房間(或者同一個房間)。”又或者當兩個人遊戲時發生衝突,向你求救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我現在必須要把這個玩具收起來了,直到你們倆想到一個能和平相處的方式再來告訴我,我相信你們能解決好。”
3. 要確保每天與每個孩子都有一段單獨相處的特別時光
如果一個孩子嫉妒另一個孩子,要讓他知道嫉妒沒關係,你想和每個孩子都有特別時光,很快就輪到他了。
4. 向每個孩子傳遞正面的資訊,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麼獨特
比如,告訴老大:“你真的很擅長組織一些活動。”告訴老二:“你真的很擅長怎麼和大家一起愉快的玩耍。”要讓孩子明白你很欣賞他們獨特的品質,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被爸爸媽媽所愛著。
5. 永遠不要在孩子們之間作比較
當你說:“我相信你可以和姐姐做的一樣好”時,你或許以為你在鼓勵孩子改善,其實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你還不如姐姐。”這會讓孩子感到氣餒並造成競爭。所以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特別之處,而不是把兩個孩子做對比,哪怕你的內心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不過只要你的口中說出這樣的話,就證明其實你的內心已經在不自覺中將兩個孩子做了比較,這樣對於哪個孩子都是不公平的。
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以後,兩個孩子的家庭已經越來越多了,可能當你的第二個孩子到來的時候,你已經不像第一次迎接小寶寶那樣感覺新鮮和處處小心了,你有對付老大的經驗,可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你是否又遇到了更棘手的問題:你剛安撫好這個,那個不高興了;你用當年同樣的方法教育老二,發現不管用了;你總是聽到他們中的一個向你抱怨你們的不公平……看到這,你會不會想獨生子女家庭要好得多,其實不然,不管是多子女家庭還是獨生子女家庭,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這時候就要學會如何與孩子們相處。
1. 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理解他們的感受
永遠不要說:“你不應該有那樣的感受。”雖然大部分父母都不會偏袒某一個孩子,但是孩子有自己的私人邏輯,他不這麼認為,他只相信他看到的那一幕。
2. 當兩個孩子起衝突的時候,不站在任何一方
有時候小孩子會在你沒有看到的時候挑起衝突,就是為了讓你解救他(形成一種受害者心態)。要同等地對待他們,“孩子們,我相信你們能解決問題,在找到解決辦法之前,你們需要去不同的房間(或者同一個房間)。”又或者當兩個人遊戲時發生衝突,向你求救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我現在必須要把這個玩具收起來了,直到你們倆想到一個能和平相處的方式再來告訴我,我相信你們能解決好。”
3. 要確保每天與每個孩子都有一段單獨相處的特別時光
如果一個孩子嫉妒另一個孩子,要讓他知道嫉妒沒關係,你想和每個孩子都有特別時光,很快就輪到他了。
4. 向每個孩子傳遞正面的資訊,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麼獨特
比如,告訴老大:“你真的很擅長組織一些活動。”告訴老二:“你真的很擅長怎麼和大家一起愉快的玩耍。”要讓孩子明白你很欣賞他們獨特的品質,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被爸爸媽媽所愛著。
5. 永遠不要在孩子們之間作比較
當你說:“我相信你可以和姐姐做的一樣好”時,你或許以為你在鼓勵孩子改善,其實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你還不如姐姐。”這會讓孩子感到氣餒並造成競爭。所以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特別之處,而不是把兩個孩子做對比,哪怕你的內心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不過只要你的口中說出這樣的話,就證明其實你的內心已經在不自覺中將兩個孩子做了比較,這樣對於哪個孩子都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