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25386075011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要分兩種情況:1—2年級,設計數學情景,一玩帶到課堂,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興趣,暗喻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生活。以興趣支撐愛好,培養學生愛數學。3—4年級,基本是數學符號的感知,比如+、_、✘,÷,口訣,讓學生感受數學符號運算的方便,由玩(感性)到理性,複寫格式的規範性(非常重要)。簡單應用題的嘗試教學,要讓孩子明白題意,不可太快,聽聽孩子的理解(說說他們對問題的認識)。這個時候是培養學生數學思想的初步階段,一定要搞好。4--5年級,是法則,概念,符號,運算律,公式,多邊形,機率初步的簡單問題等等形成與運用的過程,應用題進入更深層次的教學,這個階段,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板書的規範性,字的規範性,解答過程的完整性。讓孩子真正掌握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為後期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 2 # 兔子侃大山

    我來替你解答。

    現在我們這邊數學課講究新課堂,三步六段。

    先學

    現在禁止滿堂灌,學生先自主學習,也就是預習。

    情景引入

    創造一個合適的情景,讓孩子積極的參與進來。畢竟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他們學習的基礎。

    探究

    展示

    這個環節是學生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能夠體會學到知識的快樂。

    練習

    適當的練習,學生學以致用

    小結

    你收穫了什麼?學生對知識的一個沉澱過程。

    基本流程就是這樣。多留寶貴意見。

  • 3 # Miss陳九九

    小學數學課程一般有兩種形式:常規課和公開課。平時上課我們指常規課。

    我以我今天上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為例,講一講如何上一節常規課。

    一、匯入

    常規課匯入部分通常是複習匯入。比如前一課內容是“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不進位加法”,我就會讓小朋友們先做一做前一課的習題。讓小朋友回憶起之前的知識點。可以出如下題目:

    其中24+5= 這個題目的方法跟我今天的內容有很大的相關性,那麼可以將這題拿出來再次提問:你是怎麼想的?

    二、新授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為了讓學生主動積極思考,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時間。

    新授環節是整堂課的重點,一定要給足學生時間理解消化。我今天講的是計算題。計算題的新授課一般都是讓學生把算式列好,再自主思考、互相交流、全班探討這三個步驟。比如今天的例題是這樣的:

    教師讓學生列式24+9= 就可以說:請你們想一想,寫一寫。

    這個過程一定要給足學生時間,同時教師巡視,適當指導下基礎薄弱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瞭解全班學生對於解決這道題的情況。在學生獨立做完後,可以同桌或者四人小組內交流下自己的想法。

    接下來是全班探討。這個環節教師可以事先選好有代表性的答案,讓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的想法。注意在學生講解第一遍時,教師不要打斷學生,即使他講得不好,也是學生自己的東西。教師可在學生全部講解完後再進行補充或提問。有經驗的教師可讓臺上的小朋友充當小老師進行提問。比如我找了兩個小朋友的答案:

    在第一個小朋友講解完自己的想法後,我小聲教他提問:你們聽明白了嗎?

    問:你來說說看,我第一步算的是什麼?

    問:為什麼這樣算?

    第二個小朋友也是這樣。

    這樣小朋友提問-小朋友回答的方式,不僅讓小朋友們理解了算理,也鍛鍊了小朋友的膽子,還提高了其他小朋友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種操作也正好體現了新課標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組織者、引導者。

    三、鞏固練習

    常規課的鞏固練習可以只做課本中的“做一做”,並讓小朋友每題都說一說為什麼這麼做。在第一節課中,就要把重難點講清楚,這樣小朋友才能學得更紮實。知識系統才能更簡潔清楚。儘量避免在新授課後再講解知識點,一來會讓學生搞混知識點,二來小朋友聽得多了會覺得煩,影響學習積極性。

  • 4 # 小數課代表

    我來簡單的說一下:那就是要寓教於樂!

    小學生對於數學這種邏輯性和抽象性的強的學科理解能力有限,沒有概念,所以在課堂上要儘量採用遊戲化或者情景化的教學,利用一些遊戲,教具來把數學的這種抽象新給具象化的表達出來,這樣會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還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這方面,火花思維的課程就比較不錯,挺有意思的,能帶動孩子的學習興趣,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 5 # 數學李老師

    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分層次來說的。

    對於剛進入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上好小學數學課的標準肯定與經驗教師是不同的,但無論是出於哪個層次的教師,上好數學課的前提都肯定是研讀好教材。而這也應該是青年教師去認真努力的方向。

    研讀教材,也就是要對自己要講的內容對應於教材的部分理解透。最基本的理解是能明白教材的設計意圖,是想透過怎樣的方式來向學生來一步步呈現知識。而這些過程正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主要框架。而更深層次的研讀教材,也是在理解了本課教材的前提下,去分析思考知識在本單元,本冊書,以至於學生數學學習的整個時間軸上的上下位關係,以及知識練習,這樣可以讓知識更加立體,不再是知識點,而是知識鏈,知識網。

    而對於經驗教師,上好一節數學課則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要為學習的知識創設一個貼近生活實際的情景引入,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課堂中努力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並能自發的進行反思總結。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功底做支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邊菸酒店的利潤有多大?為何看起來生意不好,卻一直不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