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珂珂聞
-
2 # 曲江家學
名、字 這兩個的起源和意義是有所區別的,估計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最早出現的是“名”,名,一個口,一個夕,夕是晚上的意思;名的發音和冥一樣,名也是晚上的意思。以為上古之時,照明條件肯定是比較差的,一到晚上就互相看不見,就需要自己說我是誰來相互識別,這就是名。所以《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名”:
“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名的出現很早,現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大量的關於用干支來表示的商代各種王的名、諸如武丁、盤庚、帝乙等。
所以你去讀古籍,通常古人自稱的時候都叫自己的名。比如呂布字奉先,他自稱的時候就說“布如何如何”,而別人稱他的時候則叫“奉先如何如何”。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字”的起源是代表一種身份,對別人稱字,有表示尊重的意思。字的本意是生孩子的意思,後來因為和文連用,就變成了“文字”的意思了。古人最早是根據象形來畫出元初的符號文字,這個叫“文”。後來藉由這些“文”來組合,衍生出更多的文字,這些就好像是“文”生出來的孩子,所以叫“字”。
文字在上古時期是有神聖性的,而且基本上也只有祭祀階層和貴族階層能接觸到文字,那麼到了商末至周朝的時候就出現了給貴族成年男女表字的禮儀,這個在《禮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這種表字的方式一來是一種身份認可,二來也形成一種禮儀,即在古代直呼其名是不禮貌的,就要叫別人的字了。
後來這種名字禮儀的發展逐漸完善和普遍,就不再僅限於貴族了,普通人有了文化,也可以取個表字來表示自己是有文化的人。而這種表字一般會根據其本來的名來進行意思的拓展,比如曹操字孟德,操有操行德性之意。取名錶字,也成了華人表達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方式。
回答完畢,
一點個人愚見,權作拋磚引玉~
古代人的名字是很講究的,不像現在的取名這麼簡易。
現代名字是連著的,而古代的名與字則是分開的,雖是獨立的,但名與字卻是實實在在的相輔相成,相互依存。
古代的名是從出生開始便取的,字則要等到長大才會有,且字由名生,它是名的解釋衍生而來的。就如諸葛亮,他的名為亮,字孔明,孔中之明即是亮,孔明就有光亮的意思,是承接亮之名而取的。再如張飛,名飛,字翼德,亦是對飛的詮釋。
名與字用途大有不同,名是家中長輩呼喚所用,而字是平輩之間稱呼的,殊途同歸,兩者於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字與名有意思並列的關係,還有的是承接,擴充名的解釋,所以字不是隨便取的,更多的需要依據和講究。
字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取,時間上也有限定,男子弱冠,女子及笄才能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