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弘道
-
2 # 雅礱江邊的漂石
從王陽明的社會貢獻來說,他的一生應該算是成功的了。
王陽明雖然命短,只活了57歲。但他的人生顛沛流離,充滿了詭異奇妙。他曾經是京城裡的浪蕩公子,他曾經是朝廷裡的紅人,雖然他多次考試都沒有入圍前科,但只要持之以恆,終將事成。
王陽明最終算是當了官,但在那個宦官專權的時代,王陽明總算被人算計,鋃鐺入獄,好在有父母家人的周旋,終被劉謹放了一馬,發配不毛之地貴州,但總算還是吃公家飯的人。
歷來偉大人物都是經歷過心志磨鍊的人,王陽明的大起大落,讓他對天地萬物、人世滄桑有了認識和感悟,自己的命運何以如此,天地之間是否有一種什麼規律在左右著人們的行蹤和萬物的發展變化。
正是人生不平凡的經歷,使王先生步入了哲思的路,且在宋儒們的影響下走上了格物致知的路。
王陽明的天賦極高,他在貴州龍場結合自己平生所學的知識和個人在生活中遭受的種種磨難苦思冥想,最終突然悟道,創立了被世人所推崇的陽明心學。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雌花顏色頓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心外。這是王陽明心學中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心外無物,心外也無理。如果心死,一切外物和理都宣告結束。
知是行,行也是知。沒有知外的行,也沒有行外的知。這是王陽明心學的第二層內容:知行合一。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人生下來哪有什麼善惡之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判斷是非標準的能力增強,人們就會懂得善惡,分清是非,這個時候的人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意念,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懂得了善惡的區分,也就有了良知,有了良知就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修行,去惡為善,作為一生的修行來堅持。
王陽明被世人尊稱為繼孔子之後的第二個儒學大師,近代不少成功人士都受到其思想的影響,可見從王陽明的社會貢獻來看,他算是成功的了。他的心外無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心學三層次值得後人慢慢品評細讀,深刻領會,定會受益匪淺。
遺憾的是,王陽明的健康保持得不怎麼樣,雖然他是個軍事家,經常帶兵打仗,但終究還是隻活了57歲,否則他也許在心學的研習上還會有更加卓越的貢獻。
-
3 # 南宮舞柳2
成功啊!要不他怎麼成為聖人的!其天橋論道!心學!對後世影響深遠!你要論職位高低!富裕程度可能比不上你這位噴子!
-
4 # 雁77
我們對王陽明的評價就是基於其社會貢獻,而不是因其自身功名,他自己也是立足於貢獻社會,從未汲汲於功名利祿。其實他一生鬱郁不得志,前半生被貶蠻荒之地,後半生被嘉靖皇帝打壓,只有在危難之際才想起他,他過早去世也可以說是拜嘉靖皇帝所賜。就社會貢獻來說,其所獲功名利祿不值一提。
王陽明是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唯一一人,而“立德、立功、立言”,都是頂級的社會貢獻,平常人盡平生之力做到一項就不錯了。
“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立德以垂世,立功以濟世,立言以傳世,這樣的社會貢獻還不夠嗎?還稱不上成功嗎?放在上下五千年,他都是不朽傳奇,絕大多數人都難望其項背。
幾百年後的我們仍以王陽明言行做垂範,這就是他的社會貢獻,這就是不朽。
-
5 # 牛仔很忙8243
首先,達到內在認可的成功才是真的成功。
其次,王陽明的心學改變了朱熹理學帶來的弊病,在當時來說很有進步意義,對當今來說,也有很大意義。
回覆列表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王陽明及其人生要事有一個較為基本和全面的瞭解。我自認自己還遠沒有達到這個條件,但也不妨談一談我個人的一些想法,願意在這裡與網友進行了一個分享。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上講,看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主要從“立功、立言和立德”三個角度來分析和確定。
從我對王陽明的瞭解,我認為王陽明的一生做到了“立功”、“立言”和‘立德’,他真正是一位偉大的中中國人。
在“立功”方面,人們可以通過其一生的行為和在“職場”做出的很多事情看得非常清楚,在這方面的影響力相對較弱。
在“立言”方面,從他的《傳習錄》可見一斑。王陽明的“心學”在中外思想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其巨大的影響力經久不衰,“立言”的結論不可置疑。
在“立德”方面,從他一生的行止和在人才教育上的效果上看,王陽明是自己所提倡的“知行合一”理論的最偉大的實踐者,他真正做到了“話理論為方法”和“化理論為德性”,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綜上所述,王陽明對中國思想史和道德教育的貢獻是巨大和深遠的,他的一生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