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哥談國學

    針對這種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選擇,帶來社會整體福利下降的情況,謝林提出的“公地模型”很好地解釋了這一問題。

    一、“公地模型”:

    人們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相互之間會產生利益衝突。如果他們能夠自我約束,他們的整體利益就會得到提高。但現實是:人性往往是自私自利的,往往是不加節制地使用公共資源,結果導致公共資源的枯竭,最終導致社會整體利益的下降,反饋回來會給每個人都帶來負效用。

    二、典型案例列舉:

    1、每個人都開車上班,導致大堵車,結果每個人都遲到。

    2、人們不加節制地捕魚,造成漁業資源枯竭,最後每個人都無魚可捕。

    3、在早高峰的高速公路上,如果向南的車道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那麼另一個方向車道的車速下降往往比向南車道還要快。原因非常可笑,就是向北車道的司機出於好奇心,想看看另一邊車道究竟發生了什麼,於是不約而同地踩了一腳剎車,花10秒鐘的時間匆匆往那邊看了一眼。10秒鐘看著沒什麼,但如果每輛車都多花10秒鐘,那麼後面的車速度就會越來越慢,有的司機到達事故現場會多花10分鐘時間,最後面的司機甚至可能會耽誤1個小時。

    三、解決“公地模型”困境的方法措施:

    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來維持秩序,透過強制性的法律法規加嚴格執法來確保違反規定的人會得到相應的懲罰。例如

    1、公路堵車問題:制定交通方面法律法規,教育人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交通警察現場維持秩序。

    2、漁業資源枯竭問題:制定漁業方面法律法規,採取定期禁漁措施,漁政執法人員現場執法。

    3、城市街道亂停亂放、違規擺攤問題:制定城管方面法律法規,採取城市管制措施,城管執法人員現場執法。

    4、城市街道欺行霸市、假冒偽劣、投機倒把、無資質違法經營等問題:制定市場方面法律法規,採取市場管制措施,市場執法人員現場執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EB前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