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龍八部》到《射鵰神侶》再到《倚天屠龍》,武功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一陽指在天龍裡二流武功,到了射鵰就成了一絕;梅超風九陰白骨爪一般水平,周芷若速成後就威震武林;天龍喬峰慕容復第一集對決降龍十八掌會飛著打,郭靖就只能站著打;退化到當代人,內功輕功都不會了。老祖宗的武功丟沒了……
-
1 # 北望大坡灘
-
2 # 天下誰人不識君六翮飄
郭靖輕功都不會了?你是電視劇看多了,電視劇和原著差別很大,電視劇改動很多,原著裡的描寫招式武功都是極其詳細的,金庸武功倒退是誤解,天龍八部許多都是倪匡代筆,寫成仙俠小說了,返老還童都出來了,許多武功都過於誇張
一陽指在天龍八部算二流功夫,他與六脈神劍是一種武功,一陽指是六脈神劍的基礎,雙鵰時期的一陽指是王重陽把一陽指與先天功結合,威力與六脈神劍相當,
梅超風練的是殘缺的九陰白骨爪,所以她練錯了,威力確實不如周芷若正宗速成的九陰白骨爪,周芷若用的是白蟒鞭技驚四座。
郭靖的武功不弱於喬峰,喬峰雖然降龍十八掌正宗一點,郭靖勤練二十多年的九陰真經,把降龍十八掌從至剛至陽提升到至剛至柔,後加十三道後勁,一道強過一道,重重疊疊。
所以五絕的水平不弱於天龍,到了倚天時期又是一個武學盛世,空見神僧練成金剛不壞神功與掃地僧的三尺氣牆是一門武功,空智練成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十一門,放在天龍八部也算絕頂高手,掃地僧練了十三門,張三丰雖未出手幾次,武功高深莫測,創出武當一派,與達摩祖師比肩,張無忌集天竺,西域,中土武功之極致,幾乎達到武學最高境界,也是金庸欽點的金書第一男主角,天下第一高手。
從天龍到倚天,應該是上升,而非倒退
-
3 # 該使用者涉嫌聚眾裝逼
金庸從未在書中說過存在武學退化的理論,這種無稽之談只不過是部分讀者的個人看法而已。你說到一陽指,武功無高下修為有高低,天龍八部中有誰把一陽指練到了最高品?天龍八部中除了掃地僧有人達得到笑傲江湖中方證大師的水準嗎?方證的易筋經功力怕是可以做到天下第一。同為修煉降龍十八掌的人,郭靖後期有著九陰真經內力的加持,有著雙手互搏的神功,這功力是喬峰能比的嗎?神鵰五絕的功力肯定高於什麼天龍四絕。至於倚天時代,更是出現了比肩達摩的張三丰,而且連載版明確說了這是武學盛世:元代中土淪於異族,百姓呻吟於蒙古的鐵蹄之下,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抵抗官吏殘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學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間奇人異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世,武功固更見精進,而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書之不盡。其中西域奇士,大都出於崑崙,而中土豪俠,非少林、武當即屬峨嵋。但這是指其卓犖大者,其餘較小的門派山寨,又何下千百。—連載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回》。再往後的明末清初,練過《神照經》的狄雲與丁典可說是不輸於任何時代的頂尖高手。江山各代都有優秀的武功產生,憑什麼用前朝的武功評判今人的功力?
-
4 # 燈閱泰山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功並非一直在退步,每一部小說就是一個世界,有屬於這個世界的武功設定。同樣的一門武功,在不同的人用來,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段正淳手中威力一般的一陽指,在南帝段智興手中,就未必是一樣的效果。
天龍八部中的段正淳,武功天賦很普通,在段延慶面前不堪一擊。他生性風流,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女人身上,一陽指不可能練出多高的水準。
而南帝段智興則不同,他儘管是皇帝,卻並沒有多少妃子,對瑛姑愛意很重。後來因為後悔沒有救下瑛姑的孩子,出家為僧。曾經王重陽在去世之前找過他,用道家的先天功交換了一陽指功夫,假如段智興不是練武奇才,王重陽不可能找他交換武學。
至於梅超風的九陰白骨抓,固然凌厲絕倫,但在《倚天屠龍記》的江湖中並不能橫著走,她之所以可以打敗很多高手,是因為這套武功十分詭異,出其不意之下不好防範。書中有交代,武當七俠中的二俠就看出了這套武功的根底,完全可以贏她。
《倚天屠龍記》中有張無忌這樣的大高手,還有張三丰這樣的半仙級大宗師,武功檔次絕沒有降低。以張三丰的本事,在整個射鵰三部曲中都足以橫行。
-
5 # 金庸小迷妹
這個問題很符合金庸小說的特點,朝代越往前武功越高,越往後武功越低。比如春秋時期《越女劍》的女主阿青一個人可以挑一個軍隊,到了清朝《鹿鼎記》的男主韋小寶基本上不會啥武功了!我覺得原因如下:
一,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也就是說作者必須這麼設定,不然就會讓讀者不適應——為啥離我們那麼近的人都有各種奇妙的武功,我們就沒有呢?所以距離我們越近武功就應該越低!
二,古代有專門的俠客鏢師等需要武功的職業。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那時候沒有現代各種高階武器,要多練武功才行,這樣的一些職業有利於促進武功的發展。
四,很多武功祕籍的失傳。我們知道古代的傳承方式有很多漏洞,比如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同時高深武功也挑武學奇才(可遇不可求),所以這些高深武功就失傳了。
五,有些武功本身就不適合流傳,比如《葵花寶典》。
六,戰爭的不良影響。比如郭靖黃蓉的武功高於他們的子女,除去個人因素,主要就是襄陽失守耽誤了武功的傳承。
七,個人因素,有些高深武功實在是太挑人了。比如段譽能學到六脈神劍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能缺,所以六脈神劍除去創立者就只有段譽練成了。
-
6 # 雪飲冰心聶風
金庸武俠江湖的武功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不過也很正常,這才越來越現實嗎。
而且武功退化論也基於金庸寫作的一個小習慣,金庸寫作之時,經常創作出來一些年輕小白主角,然後再給他們設定一些強大的敵人,悲催的環境,然後讓他們逆襲,但是這麼大差距,如何逆襲成功呢?很簡單,開掛。
金庸開掛基本上都有一個常用套路,那就是主角無意間學到了前代絕學,那就可以實力在短時間內突飛猛漲,輕易逆襲了,說白了,就是學前代絕學來當代武林裝逼而已。比如郭靖學前代的九陰真經,實力直追五絕。楊過學前代獨孤求敗的武功,最後無敵於天下。張無忌學前代斗酒僧的武功,碾壓倚天時代。令狐沖學前代獨孤九劍,大殺四方。石破天學前代太玄經,就可以秒殺俠客行時代。這簡直就是學一些高中學校的文化知識,然後去初中學校之間裝逼一樣,這是妥妥的等級壓制啊。
這樣無形之中,就無限抬高前代的武功,武學退化論也就順理成章了。
金庸小說有著歷史傳承,跨越幾千年,從春秋的吳越爭霸,到清朝中葉的乾隆末年,上到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均可能出現在他的小說中。
題主提出的,為何感覺金庸武功體系是一個退化過程,這是為何?
這個結論我很贊同,在閱讀金庸小說中,我也曾困惑於這個結果。
一般來說,世人推崇青出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才是新陳代謝的規律,為何在金庸武俠中,怎麼就反其道而為之了呢?
首先,傳承人資質有限。金庸先生在其鉅著裡《神鵰俠侶》裡就曾經名言,名師難求,好的弟子更不易求。所以金輪法王才不顧兩軍對壘,意圖收下郭襄,傳其衣缽,以免百年後自己一身的功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運,在沒有資質好的徒弟之前,他們會限於條件,瘸子裡面選將軍,把武功傳承給資質一般的徒弟手中,徒弟先不說發揚光大,能夠自己領悟全面都實屬不易了。如後來的史火龍,降龍十八掌都無法學習全面。
還有一些人,私念更重,雖然武功高強,但卻防著徒弟,只把絕招傳給兒子或者有血緣關係的人,無論他是否能夠勝任。隨便範圍更為狹窄了。如王維揚,八卦掌從來都防著徒弟商劍鳴。所以造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結局。
再次,武學典藏儲存困難。在古代那種條件下,武學大家未必知識豐富,教授方式大多口口相傳,若一時無法領悟,一旦師傅辭世,武學就此中斷。
而像少林寺達摩院把武學經典繪製成冊,並收藏儲存的武林世家,畢竟少之又少。一部《九陰真經》還因為在機緣巧合下被損壞,成為了殘本,而內功大成的《九陽神功》,卻埋在西域高原的深山裡,永遠無法再見天日。
還有,科技進步讓人投機取巧。元代剛有了大炮,到了清朝,韋小寶就可以開動扳機有了火槍。
若是到了熱兵器時代,任你千變萬化,別人一招勝你千千萬萬,隔壁呢。
用進廢退,所以武功一蟹不如一蟹,到現在失傳了也是順理成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