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深憶往纏綿

    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孩子是他們崛起的唯一希望,所以他們就打著為孩子的未來著想旗號逼迫孩子學這學那,不過雖然是打著這個旗號,但是實際上也確實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畢竟自己又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為了孩子長大了不會像自己這樣一無所有隻能逼迫孩子成長,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個別的天才能過目不忘之外,大部分人只能去花時間去學習各種知識,而帶來的結果就是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是一個死迴圈,你現在一無所有,如果你將來想過的舒坦,只能現在努力,但是如果你吧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那麼玩的時間自然就少了,如果你想快樂,那麼你就沒有學習的時間了,而如果你現在不學習,將來不出意外你還是一無所有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現在對人才的需求是越來越大,而隨之帶來的結果就是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所以現在的窮人如果想要翻身只能靠知識,而知識只能靠時間的積累,而在固定的時間下如何讓自己超越別人?就只能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積累,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甚至一些有錢人,他們的後代也在努力,為什麼?因為他們不僅要保證自己的地位,還要進一步擴張,他們不像窮人,他們從小過慣了錦衣玉食,如果讓他們像窮人那樣生活,沒幾個能堅持下來的,所以窮人失敗大不了維持現狀,但是他們一旦失敗,那基本就是死亡

    所以,在這個誰會上,童年的快樂基本不存在,除非你的父母不在乎你的未來,給你留有足夠的家產讓你揮霍,不過如果你不努力,那麼家產遲早有揮霍完的一天,總而言之,比起童年的快樂,未來的發展更加重要

  • 2 # 何處是家鄉

    全文閱讀了題幹,一位內心糾結,一旦下定決心,又很堅強的母親。

    我覺得,這位母親似乎對“快樂的少年”有點誤解。文中用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說明,快樂的少年並不重要,卑微的成年才是多麼的悲哀。快樂的少年就是放任不管嗎?似乎不太貼切吧。

    看看《動物世界》,獅子媽媽和豹子媽媽也教育自己的孩子們,小獅子和小豹子們頑皮打鬧,媽媽一般只是趴在那裡慈愛地看著,可要是鬧得太厲害了,照樣用大爪子一頓削,小傢伙們立刻就老實了。打獵時,媽媽都會認真教孩子方法,這個時候的媽媽就是老師,嚴厲程度不亞於人類。

    當然了,人類需要學習的技能太多太多,已經多到了父母心疼孩子的地步,於是這才有了“快樂童年與卑微成年”的糾結。這個時候的人類父母,與獅子、豹子,與所有動物一模一樣,他看到什麼不好的現實,就希望自己的孩子避免未來出現什麼情況。

    問題是人類的世界和獅子豹子的世界太不一樣了。動物的世界裡,父母面對的生活模式就是孩子的生活模式,它們面對的情況十萬年、百萬年也不會發生什麼變化。父母很自信,它的教育一定是對的,孩子按照它的指導方向學習,肯定能夠很好面對未來的生活。

    今天的人類父母有這樣的自信嗎?我相信是不會有的。於是,今天人類的教育方式基本上茫然一片,社會上有什麼,教育機構宣傳什麼,大多數父母就會選擇什麼教育內容。

    可以肯定的是,在數不清的教育理念裡,一定有大量是不能適合所有孩子的,一定有適合的,也一定有不適合自己孩子的,即使這些教育機構聲稱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如何先進與高超,也必然會得出這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包括各路教育專家也同樣如此,沒有任何一個專家的理論是能得到所有人支援與認可的。結果更是如此,不論什麼教育理論,一定有成功與失敗的案例。

    面對這些不爭的事實,我想問,憑什麼一個普通父母就有自信,認為孩子按照自己認定的方向學習,就一定是對的,未來就一定有很不錯的成年呢?絕大多數父母,只不過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與身邊少的可憐的案例作為思考的根據而已,你又憑什麼認為你的孩子的經歷會和你個人或身邊的某某某一樣呢?

    我不是在和這位母親玩邏輯推理,而是陳述事實。作為普通的父母,任何人也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你怎麼知道今天你看重的東西,就是未來對孩子成年以後有作用的東西呢?換言之,今天你給孩子的痛苦童年和痛苦少年,會不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呢?

    看看每年高考結束時各個高中撕書的場面吧,孩子們是在發洩對知識、對學習徹骨的仇恨呀!這樣的仇恨,會不會伴隨孩子們的大學生活呢?假如是的話,你前期十幾年的努力又能剩下多少價值?

    快樂童年和快樂少年當然不是隨意的放縱與不作為,而是有技巧的誘導,是儘可能的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所謂素質教育,絕不是簡單的藝術修養培訓,而是結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向的找尋。如果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發現自己學習興趣,那將是最成功的素質教育。如果做不到,至少也要教會孩子做人的基本素質,並且能讓孩子起碼是一個沒有明顯欠缺的人。

    比如題主舉例的那個青年,一旦面臨決策就必須要聽母親的,沒有成年人應有的應對生活能力,那當然是失敗案例,可這個案例只說明他的父母不懂教育,並不能說明快樂教育是錯的。

    我個人始終認為,公立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是最節約成本的教育。一個老師帶幾十個學生,有固定的教學大綱,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有固定的教學方向,有固定的教學場所,這種模式與流水線作業沒有區別。流水線之所以打敗小作坊,原因只是節約成本。可孩子不是商品,節約成本的教育,一定不是最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恰恰是小作坊式的教育,才有可能是適合的教育。所謂因材施教,你有什麼材料,你適合做成什麼樣子,就向什麼方向培養。

    但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絕不能是公立教育的方式,因為成本太高,社會負擔不起如此龐大的資源付出,只能用流水線式的格式化教育。

    我們這些普通父母無力左右教育方式,我們能做的,只有盡力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這種格式化教育毀掉。因此,就需要每一個父母首先認識到這一點,其次要盡力消除這種教育的負面影響。假如你的孩子恰恰適合這種教育方式,那你很幸運。可假如你的孩子不適合,就需要父母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了。

    然而,現實中看到的並非如此,大量父母採用“削足適履”的方式,不分輕重砍掉自己孩子超出學校的規格的部分,力圖讓孩子符合學校給出的要求,還美其名曰,要讓孩子學會適應社會。

    問題是,社會是需要多種人才的,你並不知道哪種才能就是唯一。可學校教育方式是單一方式,並不是按照社會要求分別培養的。這種顯然的不匹配,就需要每一個父母去彌補了。

    快樂教育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快樂的學習,主動地求學,把學習變為一件快樂的事情。至於學習的內容,當然不是書本知識這一種,而是每一個孩子自己的特點與天分。最起碼,也不應該是把學習變成痛苦不堪。是人都知道,面對痛苦沒有人會欣然接受,但凡有機會,每個人都願意遠離痛苦。

    有人會因為痛苦無法改變,就把痛苦當做習慣而堅持下去嗎?就算是有,那也是極其個別的現象。我這是針對某些父母認為,“只要從小讓孩子努力學習,將來孩子就能形成學習習慣”的奇談怪論,發出的感慨。

  • 3 # 小崔崔xcc

    說句不太不正確的話:

    以大多數父母給孩子的起跑線,即使不給他一個快樂的少年,他照樣會有卑微的成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解說記得因毒奶要直播吃屎,他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