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際敬身心健康專家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情緒不受別人影響,那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1、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

    可以經常問自己,提醒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樣的?”遇到事情有了負面情緒後,可以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會這樣,我現在有什麼感覺?”如果對方對你無禮,那你對你的情緒也會有更好的處理。我們要承認自己的負面情緒,學會覺察自己。

    2、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

    過度的壓抑情緒反而會帶來更不好的結果,所以,我們也要適當的、恰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對方說了一些不恭敬的話,你可以轉身不搭理他,也可以對他說“如果你能尊重別人,好好說話,別人也會尊重你”。而不是當場和他爭吵,直接說“你這人怎麼這麼沒素質!”其實這樣,也拉低了你的素質。

    3、修身養性,提高自己

    可以想一想,為什麼他人會對自己無禮,是他對每個人都這樣?還是隻針對你?如果你只是個例,那就要想想自己的問題了。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讓人看不起?是不是自己的人際關係相處的不融洽?還是說自己對於外在的聲音太敏感了,或許在別人看來那根本不是無禮呢?重視自身的修養,一個平和的心境,會讓你的精神面貌表現得足夠好。

    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如果你變得足夠好,情緒足夠穩定,那你也不會因為別人的隻言片語而惱怒。

    於際敬,《易思維問題解決》創始人,知名心理專家,從業20餘年,上千小時諮詢個案

  • 2 # 祝融松

    這位網友提的問題我不知發生背景情況,所以回答有點難,有可能使你失望,只能憑我七十年人生路程談的看法:對無理小人之言語只能不屑一顧,因為在小面前越理他越無理,更添煩惱,你不理他,他自覺無趣,慢慢會淡下來。對懂理之人曉之以理,誤會自然解除,頓時海闊天空。在社會上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都去計較,沒有必要,挙腳相交更為不可,

  • 3 # 安好大愛

    我看了很多人的回覆,一大堆文字,各個角度的剖析都有,可是,!其實,個人生活經驗告訴我:這個問題,你幹嘛要去琢磨呢?你越琢磨,說明你越在乎,也就越會自尋煩惱ヽ(‘⌒´メ)ノ,所以,幹嘛不直接無視它呢?心不動則不疼!

  • 4 # 周梵
    惱怒情緒不該有嗎?

    其實我不太清楚,提問者是如何界定禮貌的範疇,因為光是禮儀方面就有很多禮貌的規範和標準,如我讀大學那會兒,有個室友從一個同學不經意的做了個動作從她身邊跨過去,結果對方火冒三丈,叫嚷對方欺負人,後來才瞭解到在他們東北是這種行為就是冒犯。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文同背景,不同的生長經歷我想對無禮言行的認知都不一樣,所以我就暫且就把禮貌定義為對別人尊重與友好吧。

    當對方的無禮言行讓我們感受到了敵意,

    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值得被愛,...

    我們當然會惱怒,這是正常的情緒。可提問者又說如何做到不被惱怒?是內在覺得惱怒情緒不該有?還是覺得生氣影響或破壞了關係所以最好不要惱怒?…….。

    是因為對方的這個言行讓我們感受到威脅?還是我們自我價值感低被對方勾出來,讓我們憤怒?還是我們沒有勇氣出來表明自己的界限讓我們怒火中燒?……

    這都值得我們去看好好的審視自己。所以這是我講的第一步,認識你自己。

    去真正看到對方的動機和情緒

    當我們能看到自己時,我們就能去看到對方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情緒,在NLP裡有一句話,任何動機和情緒都沒有錯,只是行為不恰當而已,對方那個看似挑釁的行為是否在表達害怕?或者掩藏內在的脆弱?或者證明自己的強大?或者你的話激起他的無力感?……當你看得更深一點,你就會發現他沒有智慧以更平穩,中正的態度來表達,你就可以更慈悲。

    接納並表達自己的憤怒

    對於對方無禮言行,你當然可以表達你的憤怒,為什麼不呢?任何情緒都是接納和允許的,你可以表達你的憤怒,但可以不用憤怒的表達。

    比如我經常在路邊,街上聽到媽媽或者爸爸對路邊的孩子說:“生什麼氣啊?這又什麼好生氣的,沒什麼啦!這樣不好”…….是的,生氣,哭,難過…… 大人們都認為這是不好的,所以當我們生氣,難過,脆弱時我們也會認為這是不好的,智慧就是伴隨著經驗、覺察產生的,如果此時覺察到自己內心有悲傷,難過或生氣,那麼無論多少人告訴你悲傷、憤怒、難過是應該或不應該 ,是對或是錯它都存在於那裡,那是一個事實。那麼你開始就具備臨在的智慧了。情緒是一種能量,它能來也能走,它來就好像邀請它喝杯茶,你可以釋放它,然後感受它,然後用前面的兩個步驟轉化掉。

  • 5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言行無禮的人,他們的行為會令我們很不快,甚至心生憤怒。這種被他人影響情緒的感受往往讓人很不舒服,很多人都想改變自己,做到所謂的“雲淡風輕、看淡放下”,那麼,這有可能做到嗎?怎麼才能做到?

    首先,我們要學會把“他的事”與“我的事”分開。

    大部分言行無禮的人往往有著與社會常模相異的行事準則,或者他們的情商較低、比較自我為中心,因此才會有這樣明顯讓人覺得無理與難堪的言行。那麼,這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我沒必要為他人的問題買單,讓自己難受。

    而且,從一個扭曲的視野裡看出去,外部正常的一切都是扭曲的,我沒必要為了在這個扭曲的視野裡顯得“正常”,反而來扭曲自己。既然有問題的是他,那麼他說的那些傷人無禮的話就是偏頗的、不合理的,我們何必要放在心上呢?

    其次,我們要學會將視野拉遠,嘗試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站得更高些來看待眼前的事。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從可怕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中倖存下來,並由此深刻領悟進而創造出了意義療法。在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中,他闡述了自己如何從當下可怕的、悽慘的、看似毫無意義、難以忍受的現實境地中超脫出來——這便是讓自己去設想未來會如何在著作中闡述當前現實對自己的影響,如何將這一切傳遞給學生、病人。透過這樣超越現實的視角,他成功將自己從可怕的現實中抽離出來,使心境慢慢平復。集中營裡如此可怕的絕望都能因此得到緩解,那就更不用說我們現實中這些相對和緩的問題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我覺得這句話不是在教我們無條件、無底線的退讓,而是不要去和無謂的、瑣屑的人與事計較。這退和讓,都為的是讓自己更練達通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S官宣離婚,你覺得意外嗎?主要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