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鑄傑者

    孩子進入五年級,知識複雜了許多,有一點錯誤家長也不用太過於緊張,只要足夠重視,慢慢改正,還會調整過來的。

    下面筆者就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

    做錯題目的原因有很多,孩子一般都會歸結為“我太粗心了”,我知道他們做錯的原因沒有這麼簡單。

    “粗心”是因為存在知識型缺陷。

    有些聰明的孩子,老師講了一遍課本上的知識他就“理解了”,然後就開小差或者做別的事情,課本上的知識都比較基礎,他聽懂了課本上的就以為自己理解了這個知識點,只能說初步認識了這個知識點,如果題目稍微深入一點,可能就轉不過來彎了。針對這一問題,家長應該輔助孩子做一些課本以外的練習題,繼續鞏固所學過的內容。

    “粗心”是習慣性思維。利用一種熟悉的方法解決了一個問題,孩子們會習慣性的用這個方法解決下一個問題,考試的題目一般會把類似的題目放在一起,學生如果不懂得變通,很容易思維定式出現錯誤。如果是在綜合性考試中思維定式會導致很多的錯誤。

    “粗心”是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寫作業不認真,做完不檢查,不打草稿,解題步驟寫不完整,都會影響考試成績。

  • 2 # 小魚彩虹成長記

    我的觀點:

    第一,還是要把基礎打紮實了,基礎分丟分,說明還是不夠紮實。每做一個題都對得明白,錯的明白,不能稀裡糊塗的,不然你覺得他會了,實際上還是糊塗的。

    第二,培養孩子的耐心和細心,練習過程求質量不求數量。

  • 3 # 522210426

    做作業限定時間,就跟考試似的,做完了自己評判哪裡掌握了哪裡沒掌握,覺得簡單也得認真做。一般基礎丟分都是自己覺得簡單,其實出題人早就把坑挖好了,就等馬虎的小孩往下跳。這也是細節決定成績的好壞。

  • 4 # 語文萍

    語文的基礎題丟分,就是我經常跟學生說的話:”老師白送給你分,你兩手往外推說:不要!不要!”為什麼?因為基礎知識題死記的東西多,只要多練,多記,多寫就ok了!

    五六年級,一個七八十個學生的班級,考試時有15個學生考95分以上就挺不容易的!考90分以上必須保證基礎知識題不丟分!

    看拼音寫漢字,組詞造句,同反義詞,筆劃筆順要舉一反三

    孩子學完了每一課的生字,都要給他聽寫,一個字最少要組三個詞,找出同反義詞,用詞造句。

    如:美

    美麗,美評,美女

    我們在美麗的大花園裡做遊戲。

    美麗,漂亮(同義詞)

    美麗,醜陋(反義詞)

    提醒孩子,不管是組詞還是造句都要寫正能量的東西,不要寫反面的!

    字,詞,句不但要會,還要寫的漂亮

    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孩子一筆一劃地寫字,橫平豎直才能保證字不歪,筆順要對,不能寫倒差筆字。寫字姿勢要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姿勢不對字也寫不好!

    一個人的字代表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見字如面,就是這個意思。寫一手漂亮的字能給自己加分!我的習慣是:拿過試卷,找出書寫認真仔細,乾淨整潔的卷子先看,要扣分時不捨啊!怎麼也要想辦法多給幾分!最後看書寫亂七八糟的!抹的黑呼呼的!心情很不好,隨便給點分就行了!我想老師的心情都是一樣的!特別是大考——中高考!老師批卷子的時間是有數的,不允許老師仔細看,想一想就知道了,不漂亮的字多麼吃虧

    基礎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它是死知識多!所以孩子必須多寫多練多記!多閱讀,認字多!考試時才能運用自如,才能不出錯,才能得滿分!

  • 5 # 育鄰人

    粗心大意是每個人上學期間常犯的錯誤之一,還記得當年上學時,對於最基本的題目總是答錯,拿到試卷才發現,有題目的重點文字被忽略了。生活中,文明也有同樣的感覺,那就是對於自認為簡單的事物,我們往往容易一帶而過,並因此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知識點,最終導致答非所問。

    對於比較粗心的孩子,引導其細心的辦法其實各不相同。重點是父母能在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學習,在學習中做到細緻的給予孩子示範,另外一個辦法就是答題之後一定要多檢查,特別是自認為簡單的內容。因為,難題大家都會仔細閱讀題目,細心作答,而自認為簡單的題目往往因一帶而過釀成過錯。

  • 6 # 蕭輝田老師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前兩天學生的期中考試成績。

    這個學生也在上五年級,他的數學成績這次考了96分,這個分數在他們班裡面成績算是非常不錯的。當我看到這個試卷以後,這個學生的。後面的大題基本上沒有錯誤,出現錯誤的就是前面的填空題和計算題,而且都是非常非常基礎的題目。扣掉的四分本不應該錯的,但是因為學生的粗心馬虎導致沒有得到滿分。

    其實有很多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考試當中基本上大體不會出現太大的失誤。而失分點主要就是在基礎題和簡單的計算上面。這並不是學生的基礎薄弱,主要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出現了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學生有重視課本,重視教材。

    學校每次考試的題目都不會是太難,都是源自於課本的基礎知識。只是在基礎知識上出現了延伸或者是變式,這就需要學生一定要重視課本,重視教材。將課本中的例題一定要認真的去總結分析。尤其是對相應的練習冊曾經出現錯誤的地方一定要多加留意。以我們冀教版數學為例,都會有相應的一課一練。每次講完新知識以後,學校老師都會讓學生做相應的一課一練,以加強和鞏固課本的基礎知識。透過這次考試。很多題目其實就來自於一課一練中一些題型的變式,在考試之前我也一直在強調學生一定要將一課一練,曾經做錯的題目,重新再做一遍。但是很多學生並不重視,只是在不斷的盲目刷題,最後考試並沒有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所以說,盲目刷題,不如真正的把自己知識點上的漏洞補上,把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強化記憶!

    其次,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細節。

    考試的時候都是基礎題丟分,這隻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沒有把細節做到位。細節決定成敗,很多學生會有這樣的誤區。基礎題非常簡單,不值得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就是難題,偏題,這能夠顯示出我與別人的與眾不同,正是因為這種忽略基礎知識,導致顧此失彼,本該非常容易得到的分數卻沒有得到。既可惜又可恨。所以學生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待任何題目都要一貫對待,越是簡單越是基礎的題目,越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越能考驗孩子在對待細節問題上的態度。

    第三,注重做題質量,不要盲目追求做題數量。

    熟能生巧,只有透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夠逐漸的掌握做題規律和解題方法。但是同時也一定要注重做題的質量。對於同一題型要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尋找同一類題型的內在聯絡,增強同一型別題目的熟練度。熟練度等於正確率。對同一題型相當熟練了,再出現同樣型別的題目,那麼它的正確率相映就會提高。但是有相應的練習並不是盲目的去追求做題數量。練習題是做不完的,要有選擇性的,有針對性,有重點性的去查詢一些高質量的題目,在做題目的同時要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尤其是在做題的細節方面多下功夫。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習知識基礎的牢固性。

    總之,要保證基礎題不丟分,一定要注重細節,迴歸課本回歸教材,注重做題的質量嚴把質量關,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考試當中把該得到的分數必須拿到,而不是因為忽略細節導致失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期間單位放假,效益不好。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