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天144815015
-
2 # 卡薩歸客
五十年代初期,回山東老家,廣饒西關。吃的是紅紅的高粱面。吃不下去就哭,玩命地哭。媽媽沒辦法,就到街上買了一個火燒。1968年文革時期去西北外調,路過鄭州下車轉了轉,飯館裡只有憑糧票才能買到的紅高粱面的麵條。沒有白麵的主食可買。1968年年底畢業了,分配到了唐山柏各莊軍墾農場。口糧按當地標準供應,大米,白麵很少。絕大部分是高粱米。在北京從來沒吃過高粱米,好難吃呀。對飯量小的女同學就更難下嚥了!連指導員叫趙太膜的,煞有介事地用木棍敲打飯笸籮,吃不吃高粱米飯,這是路線問題。往事不堪回首。
-
3 # 江北鬍子不開面
八十年代末我去瓦房店收蘋果,在農民家裡還吃高粱米粥。沒有覺得難吃,老鄉還讓我往裡加乾飯,怕吃不飽。楊家鄉,那個村忘記了。村民很純樸,人很好,當時是國光蘋果拿級板卡。黑龍江八十年代初高梁米就少了,能買到議價大米了,摻合在高梁米裡和紅雲豆一起悶,飯香撲鼻。
-
4 # 踏雲攬月
其實高粱米很好吃的。對於高粱,傳統習慣是東北人吃米關內北方人吃麵。這是華人的地域生活習慣。在東北。民間有;高粱米水飯小鹹魚的順口溜。(遼南地區是高粱米飯黃花魚。)高粱米乾飯、高梁米稀飯都是很香甜的。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北糧南調。東北居民的糧油供應聚然減少。食用油居民每人每個月由半斤減少到每人每月三兩。
後來引進一種高產的高粱。叫晉雜五。這種高糧確實高產。但是殼子特別多。口感極差。完全設有了高粱米原來固有的香甜味。這種高梁。入口發澀很難下嚥。但是因為高產。所以在全國推廣。
那個年代,居民供應的品種有限。當時供應的除了極少的米、面之外就是玉米麵、玉米碴子和高粱米。沒有出現晉雜五時。高粱米飯還是很好吃的。只是自從糧店全部改供晉雜五後情況就變了。
中國是文明古國。哪朝哪代。只要是老百姓不滿意。社會上就會流傳民謠。所以東北地區就有了;晉雜五、晉雜五。既難吃,又難煮。這種民謠。
現在糧食充裕了。沒有人再去播種晉雜五了。經過那段歷史的人。都不願觸及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香甜的高梁米已被淡忘,而記憶猶深的卻是難吃,難煮的晉雜五。
如今的高粱米在東北已成為健康食品。價格比大米、麵粉還要高。
東北產的高粱米。有一個品種叫;“大紅袍”。穗大、顆粒也大、煮飯滿屋子香氣四溢。自從晉雜五出現。就再也嗅不到那香氣了。
建議大家可以品嚐一下;高粱米水飯小鹹魚。當然要是在炎熱的暑天那就更正宗了。
-
5 # 手機使用者美
優勝劣汰,這高梁米是太難吃了!我小時候就怵頭吃這飯。吃高梁拉高梁,不消化。吃在嘴裡一粒一粒的,嚼的牙床子痠疼。要是用它熬粥還能喝點。真心不想吃它。
-
6 # 阿文7300
上世紀從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中期,黑龍江的城市糧食供應在定量內百分之六十是高粱米,高粱米飯你說它好吃,並不好吃,你說它不好吃,其實還可以。但有慢性胃病的人吃後難受,刺激胃。在那個年代能吃到高粱米飯也就不錯了!不能小瞧高粱米,它的價格在幾樣粗糧中還居中上位。那時糧食供應統一價格是:玉米麵每市斤5分三釐,玉米渣子6分三釐,高粱米6分8釐,小米7分三釐,大米一角三分一釐,小麥粉二角零八釐。高粱米拯救養育了東北人,我們不能忘記它。
-
7 # 清風知水
高粱米也分品種的,粘的那種好吃,我家鄉鹽城產的高粱很少(掃帚副產品)有一次在大伯家吃過一回,口感很好,後來網購過一回,結果很難吃,向家裡一問,才知道,以前吃的是粘高粱。
-
8 # 阜新老農民
現在我們也種高粱,不過是釀酒高粱。小時候種高粱,是紅高粱,也叫小高粱,產量低,難吃。後來種新品種030,產量高,味道也好。
咋說呢?高粱米飯,真廢柴,煮一鍋高粱米飯的柴,可以煮三鍋小米飯。
而且煮硬一點,胃病的人吃了就疼的要命。夏季,煮高粱米飯,只能吃一頓。農村俗話說得好:小米飯過水七遍供皇上,高粱米過水三遍餵狗。
因為高粱米水飯剩下了,第二頓吃,拿涼水一過,餿了。小米飯就沒事兒。
所以,高粱的吃法就幾種。
第一是夏季煮乾飯,大白菜葉子很大,拿來包菜包,很多人愛吃。
第二煮水飯,配醬茄子蔥蘸醬,也很好吃。
冬季,只能磨面,做餅子,口感十分不好,只能說頂餓。
上面說的都是030,如果是紅高粱,那味道就更別提了!
所以,現在條件好了,種高粱只為釀酒,近十年沒看過誰家煮高粱米飯了!只在城市的大排檔裡,夏季有高粱米水飯配醬茄子。
相比起來,玉米麵發好帖餅子,味道甩高粱米麵幾條街,而且還能餵豬餵羊,高粱餵豬,容易得病。
小米養胃,大米白麵方便,所以,高粱米,大概二十年前就退出農村人餐桌了。
-
9 # Sunny快樂隨遇而安
高粱是低產作物且口感遠不如大米白麵,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主食以大米、白麵為主,高粱米淡出餐桌,同時農民有了種地的自主權什麼好賣種什麼,農業機械化的實現,農民連牲口都不養了,高粱更是沒有了市場,因此高粱基本都沒有人種了,記得九十年代有一親戚給我二斤高粱米,我想已經近二十年沒吃高粱米飯了,現在有二斤高粱米乾脆就做一鍋高粱米飯吧,結果飯做好後吃的時候口感不好乾嚼就是咽不下去。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還是不想吃。
-
10 # 深林裡的青苔
三個原因,第一是產量,高粱現在畝產不到1000斤,連小麥都不如。在以前,高粱產量是遠遠高過小麥的,窮苦人家,種高粱很合算。小麥產量增加,還是雜交技術的功勞。
第二是口感,雖然高粱營養價值並不差,甚至在糖分和蛋白質含量上超過大部分作物,但是口感很差,吃下去也不易消化,這一點是非常致命的。
第三是用途,玉米、小麥、稻穀用途非常廣泛,高粱除了釀酒,貌似沒有別的用途。
第四是種植,高粱的優勢,是耐旱、耐澇、耐鹽鹼,非常適合技術條件不好的時代。現在,由於技術發展,真正種植的土地,條件都好的多了,不適宜種植的地方,大部分退耕還林還草了。
回覆列表
那個年代是全華人民生活困難,節衣縮食,每人每月按定量供應,一般市民24斤,20%細糧,80%粗糧以高梁米,玉米,地瓜幹為主。
改革開放以來,調動了農民積極性,糧食連年豐收,由於農業科技進步,小麥,大米畝產翻倍增長。
再加上副食品豐富,細糧供應有餘,反倒是粗糧成了稀罕物。
高梁米主產於東北黑土地,以前產量高,易管理,大部份用於牲畜的飼料。
現在種高梁改為種水稻,東北大米享譽全國。
現在大米,白麵都吃膩了,高梁米只然要退出歺桌,成為造氿行業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