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笑6675
-
2 # 碰詞兒客
早年間看過一篇外國小小說,講的是孩子給媽媽開報酬清單,媽媽給反開了一個,結果入不敷出,孩子不好意思了。在不好意思中,孩子明白了愛。媽媽完成了一次愛的教育。
當然也可給孩子勞動報酬,勞動教育本身就應包含勞有所得。在得之後,可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和習慣。中國孩子的教育,我以為,缺失的就是理財課。
總之,因材施教,大愛無疆,教無定法。
-
3 # 家教流程
當然可以!但必須變通!
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姐家孩子就是這樣,無論乾點什麼都要向我姐要一些獎勵,而且有的時候提的要求非常的過分,不給就滿地打滾,央求姥姥姥爺,哭的梨花帶雨,老人心疼孩子,有求必應。
後來我給我姐提了幾點建議,慢慢的把外甥女的毛病改過來了。
一:幫助孩子理財,把原來攢的錢存起在沒有給她提建議之前,孩子已經攢了很多的錢,但是這些錢孩子並沒有正規的用途,今天買點零食,明天買點玩具都亂花掉了,這個時候我們父母要告訴孩子,有一種方法可以讓錢生錢,可以讓錢變得更多,孩子單純一定會相信,這個時候你可以把孩子的錢拿過來,存到你的手機微信或者是支付寶裡,每天給孩子看一看他的錢的收益讓我給他傳遞一種理財觀念。
二:給孩子提更高的要求,用更長的時間,給更多的錢我給我姐提的建議是,如果孩子每天都能夠按時起床,起床之後,把被子疊好,按時吃早餐,按時上學,堅持一個星期便可以得到30元錢。
堅持一個學期就可以得到300元
堅持一年,可以得到1000元。
廣大家長放心,孩子一定會在中間有所疏忽,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和孩子講好條件,如果他哪天做不到,就要從這些錢當中扣除一小部分,當做懲罰。
這個要求並不是唯一的,我們可以提各種各樣的你認為合理的要求,同時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的,對於孩子的毛病能夠起到改正作用的,一定要注意,不要提過多的要求,找一個主要問題,但一定是生活上的問題。
三:任務轉移,把獎勵放到獎勵學習進步上來在孩子生活上的任務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可以適當的給他提一個學習上的任務,但是這個任務一定要簡單容易完成。
例如:
每天堅持寫五十字日記
每天堅持睡前看兩分鐘名著
每天堅持默寫一首古詩詞
每天堅持背誦三個英語單詞
一定要孩子特別容易完成,或者任務量不多的任務,讓孩子做完之後有滿滿的成就感,體驗到自信的感覺,同時長期堅持下來,這又是一筆非常大的收穫,不僅收穫了知識還能收穫來自於父母的獎勵和心態的改變。
獎勵可以由金錢變成其他獎勵,包括興趣培養、親子活動、外出旅遊、同學聚餐等等。
四:引導孩子想要什麼?父母一定要知道我們為什麼這麼做,其實我們不是為了用金錢或者是獎勵的方式去吸引孩子學習,或者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們的終極目的是: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確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很多孩子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看到別人有什麼,他就想要什麼,看到這個社會流行什麼,他就想要什麼,看到什麼賺錢他就想要什麼,這種經常變換的目標和想法對於孩子的長期學習和能力培養是極為不利的。
所以廣大父母一定要在一次又一次的目標設定當中和一次又一次的獎勵之後,對孩子強調,並且引導孩子,讓孩子樹立自己的長遠理想,明確自己的目標,讓他知道每一次任務,每一次獎勵,都是讓他離這個目標更近了一步。
-
4 # 地理梁老師
要求上小學的兒子幹活,兒子反手卻向家長要工資,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判斷下孩子是開玩笑式的還是真這麼想。若孩子真認為自己幹活家長應該支付工資,其價值觀已經產生了缺陷,個人不建議給付費讓孩子做家務,那本是他該做的,絕無支付費用的必要。
孩子幹家務向家長要工資,這是價值觀扭曲的徵兆,而這種價值觀的扭曲可能來源於學校教育,也可能來自於家長的早期教育。從記事起,老梁對爸爸媽媽招呼要做的事情從來都是屁顛屁顛跑的飛快,那個時候從來沒想過要向爸媽要錢,總會覺得爸媽喊幹,那肯定是自己應該去幹。到了上初中、高中的時候,回到家裡,看父母都在忙,自己閒坐著,有時候都會產生很不好意思的情緒,直接投入到他們的事情裡去幫忙。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幹活時爸媽和老師都會告訴我們勞動是光榮的,幹活是作為團體一份子的義務。
再回到這個問題,孩子要錢才看做家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老梁猜測要麼是學校老師教的,要麼是家庭成員教的,因為小孩子像一張白紙,你教什麼他就做什麼。
現今社會,金錢至上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在腐蝕著孩子。班主任為了讓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為了讓學生打掃衛生,為了讓學生遵守紀律,制定出獎勵金錢的班規的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為了培養孩子的家務意識和家務能力,獎勵金錢的也有。這些行為看似激勵孩子,實則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推卸教育責任的做法。
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遵守紀律是本分,學生打掃公區衛生是勞動教育,為的是讓他們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成果形成時的成就感,家長讓孩子做家務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做事的能力,到最後這些品質孩子都沒學到,就學到一點,我照著做就有錢拿。自然而然,下次再讓我做,不給我錢我就不幹了。
孩子幹家務向家長要工資,如果家長給了,孩子將變得自私自利、“唯利是圖”。以前是孩子做家務,家長主動給錢,突然有一次,家長需要孩子做家務,孩子說給錢就做,如果家長這次給了,意味著後面再喊孩子做任何事,孩子都會理所當然地要“勞務費”。
長此以往,孩子將會形成一個觀念:要我做事,就必須給錢。他將失去樂於助人的品質,他將失去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將變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將變得“有錢能使鬼推磨”,總結成兩個詞就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圖”。
長大以後,好點的情況是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我不管”的做事準則,別人幫忙都是明算賬;稍微次之的情況是養成“別人給我做事就是應該”、“我給別人做事就得付錢”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最壞的情況是“唯金錢至上”,只要給錢,啥事都敢做,違法犯罪也不怕。
發現孩子有“金錢至上”的苗頭,家長一定要抓住機會、巧妙教育。孩子已經形成了不給錢就不幹活的觀念,此時家長切不可直接反對或者和孩子起衝突,要順著孩子的思維,智慧地解決此問題,讓他心服口服。
家長可以暫且答應孩子這次的要求,他做完家務,你給錢。等到閒暇時間,坐下來和兒子一起制定個“付費”計劃。將父母需要孩子做的掃地、拖地、洗碗、拿快遞等日常家務都明碼標價,再告訴孩子有新的需求,可隨時新增並標價。
翻過來,告訴孩子,既然你幫媽媽幹活要收費,媽媽幫你幹活時不時也該收費呢?做飯、接送、洗衣服、打掃房間這些父母幫孩子做的事諮詢孩子意見,也明碼標價。明確告訴他,在媽媽義務範圍內的買衣服鞋子生活用品,媽媽可以出錢,如果你自己要吃零食、要買玩具,就用自己的錢。
這樣的“付費”計劃實施一段時間後,孩子一定會受不了。媽媽可以讓他再次說出自己的感受,並趁機教育他: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做家務不是誰幫誰,而是大家都應該承擔一份,這就叫責任。當兒子寫作業累了,媽媽給你削個水果吃,當媽媽腰痠背痛時,兒子主動接過拖把,這就叫愛。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人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能學會給予別人愛。
總之,家長當謹慎看待這個問題。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以德服人,用同理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哪裡錯了,自己應該怎麼想,怎麼做。
-
5 # 鄔太狼新家庭教育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讓我想起了《家有兒女》這部電視劇裡面的情節,劉梅每月都給孩子發零用錢,但是三個孩子對媽媽的分配方式有些怨言。夏東海知道後主動請纓,要在家裡實施一套全新的分配方法——家務卡,也就是靠做家務賺積分,月初有積分換零用錢。這個方法一出效果果然就不一樣,但是日子一長,孩子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卡做家務,也逐漸的走了樣,只成功數量不求質量,但大人們頭痛不已。
對於小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錢,很多家長都很糾結。給錢吧,能夠讓孩子瞭解,掙錢需要勞動,讓孩子珍惜生活。又擔心孩子習慣了這種物質獎勵,變得唯利是圖,金錢至上。
我覺得處理這個問題要很靈活,既要有無償的義務勞動,也要有有償的家務勞動。家長要把握好尺度和方式,千萬不能讓金錢成為孩子做家務的誘餌。
首先也要孩子明白,參與做些家務,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間,每個星期掃一次地洗一下碗,這是孩子作為家庭成員應有的一種責任感。如果孩子有了這些基本的認知之後,能夠幫助父母額外分擔一些家務,就可以得到一些零花錢。這樣是可以的。
但是給錢也是有講究的,有藝術的。不能夠完全用利益去驅動孩子的行為。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被認可之後的喜悅,體會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而不僅僅在金錢上。
所以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父母要細心的觀察瞭解孩子心態的變化,尤其要對這幾個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一是孩子是否對自己勞動的成果產生了自豪感。
二是孩子是否認真的在做事,是為了幫助父母還是為了錢應付了事。
三是父母的喜悅和感謝是否傳達到位。
因為對孩子來說,為父母分擔辛苦是一種天然的動力,即使不付錢,只要有父母的感謝和尊重,他們依然會感到幸福的。
家長只有瞭解這個積極的動機,才是真正的瞭解孩子,才能夠真正使用好“付工資”這種有益的教育方法。
-
6 # 佩玉者
生活不是平靜如水,家庭需要小插曲,孩子在家庭中做一些家務勞動獲得一些報酬,並沒有什麼丟人的,如果孩子不幹,該花的錢難道家長就不花了嗎?
關鍵就是引導對於孩子從事家庭勞動,創造一些為家庭的服務,家長支付工資支付金錢,完全可以,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孩子零花錢透過自己的勞動來創造,沒有什麼可以去詆譭的。
在某個年代中華人不是很羨慕西方人,西方的孩子動不動就突破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嘛,無論是創造價值的過程中獲得的報酬是來自其他家庭,還是來自自己家庭,都是勞動創造財富。
為什麼我們在羨慕西方的孩子透過來動創造自己的財富的時候,獲得報酬就感到那麼的敬佩,那麼的福氣,為什麼自己中國的孩子透過這種方式和家長討要工資的時候就感覺到不正常了。
在網路中,這種行為被稱為舔,如果非得再加上一個字的話,那被稱為跪舔。
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也應當與時俱進,因此我覺得孩子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是無可厚非的,是值得家長思考和控制的。
家庭也是一個小單位,在這個單位中也有經濟活動,而這個經濟活動完全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執行。
所以我支援孩子透過勞動獲得自己的報酬。
-
7 # 李康滿183397530
兒子正讀小學讓他幹活卻伸手要工資,作為家長,我認為不應該支付。
既然只是小學生,年齡不過十歲左右,這麼小的年齡,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既能鍛鍊他的勞動能力,培養他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正確思想,又能使他學會生存技能,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現在的孩子多是嬌生慣養的一代,因此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各位家長必須高度重視。
家長雖然不可以對孩子輕易許諾給其工資,但可以對他進行精神獎勵,如口頭表揚,或帶他到外遊玩一次,這同樣能使孩子得到勞動的快樂。
反之,如果付給他工資,弄的不好能使孩子產生物質至上的思想,這是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
-
8 # 流水無言
不該,因為家大家都在做,都有共同做家務多責任,我兒子也是三年級,放假就叫他做家務,這時最合適,家長不要等大了,大了再讓他做,大了根本叫不動了。應從小培養。
-
9 # Brian345
應該,因為就要從小知道勞動才有回報。不要讓孩子在學習的階段有了錯誤的思維方式。給多少你自己決定,但要讓孩子明白這世上沒有不勞而獲了!
-
10 # 小樣的找掐吧
不該付,因為孩子也是家庭成員中的一份子,既然是家裡的一份子就有責任和義務承擔家務,除非他她不是這個家裡的成員,是客人否則做家務也是孩子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家孩子做家務從來沒給過她錢,家務也照樣做,如果付工資那是僱傭關係,他想成為家庭的傭人嗎?
-
11 # 強sir的路
孩子為什麼要“工資”呢?我想有幾種情況:
1.孩子缺錢,想買些東西,沒錢
2.孩子被環境所影響,感覺做事情賺工資是正常的。
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能理解“規則,價值觀”的概念,具體可以百度“科爾伯格道德三段論”,體會一下
建議你這樣
首先,跟孩子說,好的,我知道了。你需要多少錢(兩個作用,一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值得信任的,有需求向家長反饋是可以得到正面回饋的,二是孩子會在心裡評估對比這個勞動的價值,隱形的作用很大,對財商提高什麼的也有意義),然後孩子就會說個數或者不要了,因為孩子在思考後也許會想到這個事情本身就是應該做的。
不管孩子說什麼,支援他
如果要的太多,就直接說我感覺不值這麼多就行了。
直說吧,我感覺還是孩子想買玩具你沒有給他買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權利與義務意識,事實上很多家長也在嘗試這種教育方法,比如洗碗1元、拖地2元。孩子透過勞動獲得收入,讓他知道勞動是可以獲得報酬的,也讓孩子明白,父母的付出也是透過辛勤勞動獲得的。但是,同時也要跟孩子算清楚,孩子的成長,每一步父母都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