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離愁”是中國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一種情結,也是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一種文化意象,是“春愁”中的一種型別。所謂春愁,簡而言之,指春日裡的愁緒。
具體而講,春愁多是由春光易逝而引發的愛春、惜春之情和對歲月無情流逝的無奈之感。春愁往往還夾雜著閨怨之情、離別之恨、家國之愁和身世之悲等複雜情感。“春日離愁”即是其中一種,敏感多情的文人墨客看到無限春光,很容易勾起內心的離別愁緒。不管是花開花落,還是草長鶯飛,抑或柳絮漂浮,總能勾起他們的離愁別緒。
奼紫嫣紅,芳草萋萋,固然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旖旎春光,可一旦想到春光易逝,勝景不在,詩人和詞人總容易聯想到離別之苦和相思之痛。
在中國古詩詞中,春日離愁的表現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 睹芳草而思離別
《楚辭》裡的“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開創了以芳草抒發春日離愁的先河。王維的“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還有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等詩句,都是透過芳草寄予離愁別緒。
2. 詠楊柳而喻離別
“折柳送別”是中國古代一個很重要的文化習俗和文化意象。從《詩經》裡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開始,以詠柳寄予“惜別懷遠”之意,慢慢成為一種傳統。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即以詠柳來抒發對遠方丈夫的刻骨思念。
3. 見落花而傷離別
古人見落花而傷懷,很容易勾起傷春怨別之情。晏幾道的“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詞人因目睹落花微雨和春燕雙飛而引發對遠方心愛之人的刻骨思念,讀來深情婉轉而又唯美詩意。 “春日離愁”,是一種很常見的文化意象。在文人墨客的筆下,這種抽象而敏感的情愫,時而朦朧,時而夢幻,時而迷離,更夾雜著悲歡離合、命運浮沉和國仇家恨等複雜情緒,以及歲月流逝和人世無常之感,引人深思,韻味無窮。
“春日離愁”是中國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一種情結,也是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一種文化意象,是“春愁”中的一種型別。所謂春愁,簡而言之,指春日裡的愁緒。
具體而講,春愁多是由春光易逝而引發的愛春、惜春之情和對歲月無情流逝的無奈之感。春愁往往還夾雜著閨怨之情、離別之恨、家國之愁和身世之悲等複雜情感。“春日離愁”即是其中一種,敏感多情的文人墨客看到無限春光,很容易勾起內心的離別愁緒。不管是花開花落,還是草長鶯飛,抑或柳絮漂浮,總能勾起他們的離愁別緒。
奼紫嫣紅,芳草萋萋,固然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旖旎春光,可一旦想到春光易逝,勝景不在,詩人和詞人總容易聯想到離別之苦和相思之痛。
在中國古詩詞中,春日離愁的表現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 睹芳草而思離別
《楚辭》裡的“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開創了以芳草抒發春日離愁的先河。王維的“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還有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等詩句,都是透過芳草寄予離愁別緒。
2. 詠楊柳而喻離別
“折柳送別”是中國古代一個很重要的文化習俗和文化意象。從《詩經》裡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開始,以詠柳寄予“惜別懷遠”之意,慢慢成為一種傳統。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即以詠柳來抒發對遠方丈夫的刻骨思念。
3. 見落花而傷離別
古人見落花而傷懷,很容易勾起傷春怨別之情。晏幾道的“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詞人因目睹落花微雨和春燕雙飛而引發對遠方心愛之人的刻骨思念,讀來深情婉轉而又唯美詩意。 “春日離愁”,是一種很常見的文化意象。在文人墨客的筆下,這種抽象而敏感的情愫,時而朦朧,時而夢幻,時而迷離,更夾雜著悲歡離合、命運浮沉和國仇家恨等複雜情緒,以及歲月流逝和人世無常之感,引人深思,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