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注少兒美術

    自20世紀以來,尤其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社會的變革對中國畫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西學東漸、西畫的廣泛傳播以及西畫的寫實造型觀的影響,中國傳統的寫生觀念遇到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畫要獲得發展,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養料,以正確的寫生觀據以引導,並適當吸收西畫的觀念和技巧,以豐富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及語言。

    中國畫和西方風景畫一直被視為人類藝術領域中兩顆燦爛的寶石,延續到今天。中國、西方藝術家們對於大自然中山水、風景都有不同的看法,源於他們不同的價值觀及世界觀,中西方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文化體系孕育了不同的繪畫技法。中國畫的寫生方式與西畫的寫生方式...

  • 2 # 書法葩中葩

    國畫,中國的畫以水墨為主,偶爾襯托礦石顏料。可以說我們的畫使用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國畫內容也都取材自然。寫生的目的在於親近自然,發揮自然之美。

    從國畫主導思想來看,我們更看重自然之道。天人合一的思維。

    西方畫更看重人本身,外界的研究少於人本體研究。他們重點研究人體,人的行為等。這是很初始狀態思想。

    事實上中國早先的人們也是關注人本身,而後逐漸發展成內外兼修,自然合一。這也是西方思想目前階段難以理解的,或許再過幾千年後他們也會迴歸自然……

  • 3 # 撫長劍兮

    在古代藝術是屬於服務少數人的(當然現在也是,只不過現在是展示給專業人士)。

    中國古代特有的文人畫,山水畫。古代能買的起畫的大部分都是文人,很多畫家也是文人。所以古代的畫,大多都是文人的儒家情懷,寄情於景,將心中的胸懷描繪在山水之間。千里江山圖,中國山水畫的巔峰

    中國古代並不只有山水畫,也有一些長卷故事畫,還有工筆畫等等。但是人的細節描繪,是幾乎沒有的,人性在古代是缺失的。恢宏的 清明上河圖 ,中國古代也有這種描繪生活的長卷

    古希臘羅馬畫,未成氣候,也很簡單,就像初步階段,原始的畫些神話在罐子上。

    然後歐洲在基督教統治一下,這個階段幾乎都是畫各種神,三聖圖,聖母聖子圖之類的。而中國的宗教,則更多的是造像,中國的佛造像獨步天下。

    文藝復興時期,更注重人性,對於希臘,不過是假借而已,開始關心人本身。這個時期的畫很多都是把神畫成人,神變成了有人性的人。

  • 4 # 廣州市文華油畫工作室

    中國畫從一開始夏商周出現就是走了寫意路線。而西方繪畫是走了寫實路線。中國山水畫觀看方法是,人在畫中游。西方繪畫更像是在牆上開了一個視窗。追求寫實真實。西畫在對宗教神話描述上也是追求真實。

  • 5 # 沂州老莊

    學習中國畫,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自然”,其次是“意”,其次是是“寫”。這三點不懂,連大寫意入門資格都沒有。不管你,名多大,官多高,概莫能外。

    中我文字中的“自然”一詞,非客觀世界,大自然之謂也。而是內心世界的坦然,抒和,平靜,恬淡。與天地乾坤的旋轉律動保持高度一致,隨日月軌跡聞雞起舞,以天地精神立象盡意,用漢字一語雙關的大手筆營造意境,用書法用筆,入紙化意發酵而出。此釀製陳年老酒的醞酒釀味的精神,正是大寫意的核心的核心,靈魂中的靈魂!

    西畫用“人是萬物尺度”,丈量世界,頭上又頂著“神的啟示”,又因自然科學影響,導致了西畫走向了以人體為中心,神學為主導的審美互動,觀照延伸的科學發展觀。

    西畫求實,中國畫求虛。人類美的歷程就在這種一張一弛,一斂一放中逶迤前行,黃蘭交響!

  • 6 # 詩夜城主

    拋開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來講,中國畫和西方油畫都屬於有生活特色的視覺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還源於生活,從這個方面理解中國畫和西方油畫的藝術特性是一樣的,都以“色彩線條”為載體,唯一的區別是中國畫的意境感柔和,西方油畫的意境感強烈,中國畫的“寫意”也是有“形象”的,西方油畫的“寫實”同樣也有“意境”,

    之所以把中國畫家親近自然叫做寫生,那是因為中國畫是在還原自然生態,畫家創作中國畫時是很純粹的想法,比如藝術大師齊白石的作品《蝦》,在創作之前先了解蝦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徵,才能描繪出蝦的靈性,這就是國畫寫生的意義所在,可以這樣去認為“國畫裡所有的物象都是有靈性的,抒發的是大自然的情懷”。

    然而西方畫家畫的是被人格化的神,這和古代西方最早期的宗教世俗神學思想有關,宗教神權者以藝術的形式來麻痺人們的思想,油畫是最容易產生視覺效果、達成思想意識的藝術;中世紀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畫家的繪畫題材都是由宗教教皇制定的,換句話說,如果宗教神權不認可畫家所畫的畫,那麼畫家的畫就不是藝術了,

    西方油畫裡都是被人格化的神,更主要是為了滿足宗教神權者的私慾,一方面把人的樣子畫成神,彰顯宗教權威,一方面又把神的樣子畫成人,來表現宗教所提倡的“神人合一”的謬論,看似有些親和力,讓“有神論”思想在人們腦海裡根深蒂固。總而言之,中國畫的寫生是在“表現自然現象”,西方油畫是在“表現人文主義”,這就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

  • 7 # 詩詞文化歷史藝術源泉

    這裡總的問題就是中國畫家與西方畫家的差異在哪?下面提出的四個小問題。應該歸納為三個問題第(1)個小問題和第(2)個小問題應該是一個問題。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神,是西方畫家人格化,自然的人文精神,是成為藝術家最佳的途徑。

    先回答這個問題。這是理所當然的。西方畫家信仰神,不只是畫家信神,而是百姓也是普遍的信仰自由,也是信不同的神的。世界東方的中國自古就修佛修道。這與西方的信神是一曲同功。其萬法歸宗的內涵,表現是修佛修道信神萬條道路都通往各自的天國世界。

    當然西方畫家和民眾的信神泛指基督耶穌,能成為公眾認可的畫家,藝術家的最佳途徑當然和信神,畫神的形象有很大關係。一個是神的保佑,保護,一個是每個真正信神的人都有心中神的形象,來審美藝術家所描繪的神的形象。每個信神的藝術家,對神理解,信的層次境界不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藝術境界當然不同。當然“人格化”的程度有所不同。

    這裡題主提出:中國古代畫家不喜歡畫人,與人文精神欠缺有無關係?誰說中國古代畫不喜歡人物畫像,翻開歷史的畫卷,哪朝哪代的都是以人物說圖,來向普遍識字不多的民眾展示中華傳統文化與文章的。四大名著都有普遍的畫本,民眾叫話本,就是看圖畫而認知文明,文化,語言的表現形式。中國傳統的畫本(話本)應該是西方人物畫的祖先,應該是西方畫家學習了華人物畫以後,又延伸發展的色彩清淡濃重對比,成現代優秀藝術家的。

    隨著中國幾乎早以沒有了文盲,傳統四大名著等眾多畫本(話本),以退出了歷史大舞臺。但國家文史等博物館一定收藏著這些珍貴的畫本(話本)。願中國古老的翔翔如生,能飛會舞的人物畫本(話本)重返現代繪畫藝術大舞臺。華人文精神,信仰不但沒有欠缺,而且輝煌的歷史,仍然照耀著人類文明與進步的繪畫藝術和更深更廣的相關藝術境界領域。

    中國是儒家法家道家的原發祥地。儘管西天取經引進了釋迦牟尼佛祖的大乘佛教。但小乘佛教,和中國遠古西藏的彌勒日巴佛祖,大日如來佛祖,黃教白教,密宗等應原於中國。人類最早的神和宗教源於中原大地,最早的文明來源中華。所以中國是地球上文明的中心。何談人文精神欠缺呢?

    第(3)自然信仰是不是人接近自然最好的方法?說的沒錯,人能自覺覺悟,是宇宙中神和佛家道家對人的期待。人自然的信仰來自先天人的本性。一個沒有信仰的人,自然就在本性上失去了自覺覺悟的可能,但神佛道不會放棄每一個人的

    迴歸天界的機遇。也就是說,沒有信仰的人也在接近大自然。也有佛道神在管,只是人背離了人的本性,缺少了靈感的感知而已。

    第(4)自然信仰會不會啟發智慧和科學……?這是一定能開智開慧,讓科學更科學的。

    最後回答題主的總問題:中國畫家親近自然就是寫生,而西方畫家被人格化的神,他們的差異在哪?我們不能說中國畫家都失去了原本神韻的力量,確實有的畫家只善長山水等一切畫。確缺少了人物畫的特徵,就是說,不能手到拿來畫出人物的各種內心世界的感情。

    要明白在世界和中國歷史上,中國繪畫是語言與感情溝通的工具。歷史的四大名著等等的畫本(話本),就似今天的大型電視連續劇。中國的畫家可能做不到這樣傳情傳神的畫本(話本)。西方的畫家除了描繪基督耶穌的神話,可能也做不到讓人看圖畫就能達到象看電視劇一樣的感受。這就是中國畫家與西方畫家加起來也達不到歷史古老畫家傳神,傳情,傳奇的畫本(話本)的最大差異。

    追其達不到歷史上讓公眾能讀懂畫意的原因,是畫家思想意識裡沒有了神韻活的動感受,換句話說,神靈的保佑,呵護不靈了。不是神佛不保佑你了,舉頭三尺有神靈,神就在每個人的身邊。而是人心偏離了神佛要求的低限標準。都把作品當成了經濟的商品,而沒有當成精神的食糧。一念之差,離人物造意的靈魂差之千萬裡。所以現代畫家就很少將活人活現在靈魂的作品裡。這就是現實畫家與歷史畫家最大的差異。

  • 8 # 丙帥輸送帶

    我覺得中國的做畫為什麼要出去寫生就是為了拉近藝術與自然的距離,寫生可以根據看到的自然風景呈現到紙上,這本身就是為了留住四級的自然的風景變化,最重要的是中國最典型的的宋畫就是很好的體現,宋人與大自然的聯絡,這是華人骨子裡的東西 老子的道德經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是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純任自然。

    而西方的的藝術,畫畫比較抽象,靠的是想象力而產生的藝術,西方人覺得好就是好,好就應該把這些人和作品,被無限的放大,從而產生的把他們這些在世界有名的畫家藝術家做信仰。

    中西方的差異就在於,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靠的是傳承,就像老子的道德經經過那麼多年的洗禮和變化,卻依然受到這多人的喜歡這就是文化。而西方的藝術就在於他們善於創新,喜歡冒險。

    我最後的總結是 中西的文化早就在多年以前就有碰撞 ,我以為中西只有互相借鑑才好

  • 9 # 我沒意見你們呢

    中國三千年以來,佛道思想盛行,莊子一首逍遙遊,是避世哲學的典範。尤其是晉唐以後文人士大夫更是以辭官歸家縱情于山野為要挾皇帝的絕招,動不動就告老還鄉。

    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更是把避世歸鄉發揮的淋漓盡致。畫家的題材往往就是從主流的社會意識出發的。舉個例子,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畫家畫個光屁股摩登女郎,顯然不合適。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再說西方,文藝復興前的1000年,被稱為黑暗時代。也就是大約公元五世紀到公元十五世紀這個時候,正是教會統治的一千年,思想禁錮。除了神,人們不能想別的。所以你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都是把神話人物人格化,美美噠。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根源是在文化差別。中國的宮廷侍女圖,從來都沒有這樣坦胸露乳的,西方的油畫也沒有縱情于山水的,十九二十世紀的美術,包括立體派荒誕派等等,也都是在表現個體的內心世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品牌開發商的優點在哪?如何選擇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