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退役老人
-
2 # 今俺來思
肯定幫了,如果孔子不幫,顏回連孔子的師門也進不了。
孔子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最大的私學,私學是啥,就是現在的校外培訓機構——不拿國家工資,全靠學生學費來維持運營。試想,就顏回這樣“窮居陋室”,如果孔子不“減免”他學費,他能進孔校長的師門麼?
相傳孔子弟子三千,如果一刀切,每學期按五千塊錢收取培訓費,那一年就可以進賬三千萬。這麼大一老闆,他對飲食起居“講究”一點,有什麼不可以麼?
當然,以上都是玩笑話,看看笑笑就行了。現在我要開始回答問題了。
孔子能因人制宜地對他的學生進行教育引導,這也是他成為大教育家的重要原因。舉個簡單的例子,孔子對顏回和對子路,無論是在學費方面,還是在平時的教化方面,都是迥然不同的。
孔子對顏回,學費上——你有什麼就拿什麼來,意思意思就行;對顏回平時的教化上,老夫子是讚不絕口:“賢哉回也”,絕對的表揚為主,極少批評打擊。為什麼會這樣?首先,孔子惜才,顏回智商、情商360度無死角,想批評他都找不到藉口,你要是老師,你也會喜歡這樣的學生。其次,多少也得考慮一下窮文人的自尊吧!
孔子對子路呢,學費上——我要去周遊列國,你是全程贊助,還是贊助一半?如果有困難,你去幫我叫下端木賜(子貢)(據說孔子周遊列國的錢基本都是子貢贊助的)。孔子對子路的教化——想嘲笑就嘲笑,想諷刺就諷刺,絕不給面子。(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孔子為什麼幫了顏回,卻讓我們感覺到沒有幫呢?這就是孔子作為大教育家的高明之處了。
之前看了一個小故事。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到離家較遠的學校讀高中,每天只能吃饅頭鹹菜,老師知道情況後,總是課後叫上孩子一起復習,然後說以錯過飯點為由,請孩子一起吃飯。後來,孩子考上了著名大學,臨別時,給每個老師磕了個頭。這孩子的老師們,應該是學了孔子。
最後一句話,孔子對弟子顏回的偏愛,超過對其他所有學生,他對顏回的幫助,也不是能用物質上仨瓜倆棗來表達的。
回覆列表
作為孔子,顏回故鄉的人,看到這個問題覺得有義務有責任來回答。對於這樣的嚴肅問題,由於自己學疏才淺,很難滿足網友們的要求,請涼解。
顏回居陋巷簞食瓢飲,說明顏回家境並不富裕,平日粗茶淡飯,14歲拜孔子為師,終生侍奉孔子,從沒做過官。他不但勤奮好學,為人謙虛,緊慎。雖然家境貧窮但在尊貴面前不自卑,在窮人面前不驕橫。他崇尚施仁政,沒有戰亂的和諧社會。
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並不說明他的生活挑剔,要求過高。而是講他在祭祀先人和蒼天時,一定要這樣精細的用心去做。
顏國生活窘迫,孔子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可每當明資助顏回時他都不要,暗幫助他還不取。這還引出一段小故事:話說孔子資助顏回不要,孔子想出了個辦法,就是在顏回回家的必經之路上,派人放了一綻金子,上面寫了幾個字"天賜顏回一綻金"就放那兒了,等顏回走近看到閃閃發光的一綻金子時,四周無人,他拿了起來一看,上面還有"天賜顏回一綻金"的字,這是天意呀,可顏回並沒動心,而是拿起金子來,在另一面也寫了幾個字"外財不發命窮人",又把金子放回了原地。孔子的家人捧著金子還給孔子時,孔子很是激動,對於顏回的人品更加敬佩。
顏回和孔子一樣,也被後來歷代皇帝不斷加封,清嘉慶帝封顏回為"復聖",僅次於孔子"聖人",孟軻"亞聖",後面還有曾子"宗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