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民生保保
-
2 # 股市混沌哥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各種意外和風險,而保險無疑就是轉移風險最佳最有效的手段,可為什麼會談保險色變呢?
1、跟保險銷營銷模式有關,保險營銷模式跟傳銷大致相似,都是靠拉人頭,不斷髮展下線完成任務,完成任務才有分紅,完成任務工資才有保證。
2、剛進入保險公司的員工透過內部培訓成功洗腦後,單位就開始不斷地逼你要有業務定向,要你做幾單業務後才能轉正,而且還會引導你,作為員工,如果你自己和親人身上沒有幾份保險作為保障,怎麼能夠抵抗以後的風險,怎麼能贏得你客戶的信任,買了保險就能轉正,買了保險還有分紅等,在各種利誘之下,便稀裡糊塗的幫自己、幫父母、幫家人幫了保險。
3、買了幾份保險,你就轉正了,可這樣下來一個月的保費就要好幾千,公司給你的底薪和分紅又被公司拿回去了,甚至還要倒貼,上了賊船了,想下也沒那麼容易了。
4、這樣便要不斷髮展新的人頭,因為公司承諾給你的底薪不是一直有,只有3個月,3個月後沒有新的業務底薪就會下降,到了這時候你會感覺壓力重重,收的工資已遠不夠保險費付出,每天到公司上班,向領導匯報工作主管又會逼你多做業務,沒辦法,只能是努力挖掘身邊的潛在客戶,否則只有辭職的退路,但買的保險每月還得交。
5、這樣被逼的保險業務員推銷保險業務時,不考慮客戶的實際交費能力,誇大產品功能,忽悠交費方式,推銷保險只管賣出去,只說利不說弊,甚至連交費年限、理賠事項也不說清,而且還大多推銷的是身邊的親戚、朋友、原工作一起的同事熟人等。只要有興趣的,不管適不適合,便會窮追不捨,一心只想完成自己的目標,很多本身就存在忽悠、欺騙的性質。
6、很多業務員完不成任務之後不得不選擇離職,保險從業人員流失率特別高,人才市場長年都有保險招聘的身影。業務員離職不幹,原來賣的保單也就成了無人跟蹤單,而出了事情保險理賠手續繁鎖,到最後都是保險公司說了算,剛開始推銷的承諾與實際相差是天地之別明顯的受騙。
7、買了保險的本身對保險依賴感就強,買保險還想著保本,就被忽悠買了理財險,結果發生意外或重疾卻無法理賠。很多保險不是一次性交費,要交幾年甚至幾十年,交了十幾年,也都沒用上,而保單內的價值卻不見增長,或多或少也會有被騙的感覺。
8、以上種種累積,身邊時有發生,導致現在周邊談保色變。保險確實是有好處的,但保險永遠都是需要的人買不起,就如混沌哥分析買社保的人群一樣,一個長期在混飽線掙扎的人哪會管他什麼保險,一個連溫飽才能勉強解決的人,哪會管他以後的事情。
-
3 # 小雨點145427143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保險業務員從來不講真話,都把最好的一面推銷給客戶,坑坑窪窪的,從來是掩蓋過去了,還有發生保險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是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
4 # 白雲居士208
沒有必要談保險色變,保險產品只是一種商品,你覺得有必要就買,沒必要就不買。前些年那兩三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還真的貴,且挖了許多坑。近些年來保險市場經過競爭,產品都已很人性化了,花不多的錢買份保障,怎麼能說被人騙呢?真的被人騙了只能說你自己傻。
-
5 # 文會教學
談保險色變,責任當然是保險公司了。
在國外保險行業是發展很好的,為什麼呢?保險,保險,重點在於一個“保”字,也就是出了各種意外時保險公司可以讓保險人得到一定的保障,如果保險公司真正做到這一點的話,沒有誰不願意買保險的。
但是,為什麼中國談保色變呢?因為保險公司太坑人了,現在的保險除了車險不得不買外,其他的保險幾乎是誰買誰上當。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保險公司過於注重公司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保險人的利益。
我舉一個例子,原來我們村種植生薑,每年生薑都是大豐收。有一年,保險公司推出了一個生薑保產保險。大家都知道,種生姜最怕的就是姜瘟,姜瘟到現在也沒有很好的防治辦法。姜農當然知道這個保險的好處了,所以都積極投保。很不幸的是那當姜瘟特別嚴重,姜農得到很大的實惠,第二年姜農再去投保時,這項保險業務取消了,原因是這個保險業務賠錢了。你說,這樣的保險誰還認可呢?
至於保險業務虛假宣傳保險業務,只宣傳保險有利的一面,掩飾不利的一面,誇大產品保險範圍,超出保險合同條款規定,胡亂承諾,業務員說的與保險條款不一致,到期後保險人才發現被騙了。
其實這就是欺騙行為。
保險是好的,但是一定要規範。保險行業造成這樣的結果,自己種下的果,只能是自己咽。
-
6 # 保險軍師
我個人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作為保險消費者的自己不懂保險,只有解決這個問題,才能真正的解決保險行業混亂的現在,大家想想,你想要別人把你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這個東西現實嗎,有利益的地方,就存在自私,就存在利己性,只有自己懂保險,那些保險業務員又怎麼能騙到你,請記住保險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有合不合適,但是人有好壞之分的,如果你不想被騙,記得來找我
-
7 # 勝哥聊保險
絕大部分的客戶並不是不喜歡保險,而是不喜歡現在的保險推銷方式。
對於產品方面現在各家公司的產品差距在逐步地縮小,尤其是保險責任方面,更是趨於同質化,差別主要是在價格方面。
同樣責任的產品,價格差距可能會相差30%甚至是40%。
一般來說公司越大,產品的價格也就越高。對於價格這方面,很多保險公司的業務員都會用公司的知名度,股東,甚至是理賠資料來展現他們的價格高是有原因的。
如果是一個懂行的從業者都知道,其實價格主要是取決於保險公司自身的發展需要,而不是其他的東西。
購買任何東西都需要考慮價格,如果是同樣的東西,你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獲得,如果是你你選擇價格優惠的小公司還是選擇價格高昂的大公司呢?
其實產品不是最重要的,不是因為產品什麼的而反感保險,因為對於大部分的客戶來說,各家保險公司的還是有資訊壁壘的,客戶也不懂產品,只是聽業務員包裝而已。
對於營銷方式現在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參差不齊,尤其是很多新入職的保險公司業務員,他們本身對於保險的認知就是一知半解,他們再給客戶講解保險的時候大部分採取的都是嚇唬的方式。
什麼生老病死殘,等等內容。
要不然就是天天纏著客戶,讓客戶買保險,不買保險就各種電話追蹤,資訊轟炸,反正是一提起來就挺頭疼的。
這樣的銷售模式,誰也不會喜歡。
還有就是業務員為了簽單,瞎講保險產品,誇大其詞。
這也源於業務員對保險產品本身的認知不足,因為保險公司培訓的時候只是講保險產品的優勢,很少講保險產品的劣勢,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對於保險的服務其實這也是業務員的事情,人家和你購買了保險,最起碼的服務是要有的吧。如果連最基本的服務都保障不了,當初你賺人家的佣金的時候是不是要掂量掂量呢?
保險成交不是終結,而是開始,只有成交之後,服務才剛剛開始。
很多保險業務員未成交之前一天跑三趟,成交之後三年不見面。客戶體驗感極其不好,當然會把這些不好的怨氣發洩在保險行業,覺得保險行業的人都是不負責任的。
-
8 # 橙林起名
這是個很可悲的事情吧,很多東西在中國本土化後都變了味道。您看,很多馳名中外的很多品牌比如蘋果,三星,還是特斯拉,還是賓士寶馬等一眾外國大牌,到了中國後對國內民眾的一干售後服務都當成了潑皮無賴的無理要求了,成了訛詐了呢?!與來申請售後的民眾交接的人還是華人,這就好像當年入侵者手下的二鬼子,很多的惡毒手段都是這幫二鬼子想出來並且執行的,或許後面的主事的初衷未必是這樣,但因為這幫二鬼子的出謀劃策,目的是有利於這些外國品牌,當然會欣然接受了。
放到保險行業也是一樣,雖說外華人的腦子未必有華人這麼靈活,在國內各種的鑽空子,找便宜。但保險行業到了華人手裡,但生意就是生意,保險也是一門生意,都賠給你了,公司還這麼賺錢,賠付的多了年底的年終獎哪裡還能領取呢?說出來當真是特別的諷刺,我之前接觸個保險,見過懇求客戶簽單時保險人員的低眉順眼,卑躬屈膝,也見過賠付時保險公司人員類似古代衙門裡冷臉辦事,高高在上的官差。他們的出發點就是能少賠就少陪,能不賠就不賠,因為這些與自己的收入直接掛鉤,這才見到了很多合乎理賠標準但就是推諉,拒賠的案例頻頻報導,透過媒體被世人所見到了。
這就是沒有遠見,自斷臂膀的短視作為。沒有信任談何未來,不信任保險了,保險的從業人員都和西北風去吧。腦子有病的公司規章制度,如此下去,保險行業會在中國寸步難行的,那又有什麼未來可言。
-
9 # 陪讀大叔
身邊的朋友買了人壽保險,但到了理賠的時候都有點失望,有的要打官司才拿到錢,有的雖順利理賠,但算一下卻是付出多回報少。我也買了四年的壽險,合同文字一疊厚厚的,保險合同都懶得看一眼,是熟人賣的保險,也就全信賣保險人說的,一年一萬多塊錢交了四年。我買保險之初,還有朋友說他給他媽買過重疾險,後來老人住院了,保險公司賠的錢很少,算起來是虧了,而我還是選擇相信賣保險的熟人說的,保險有很多種,可能有些人買錯了才虧了。今年張乃丹的事情發生後,我兒子說他要看看保險合同,我就把合同給孩子看,孩子看後就說我被騙了,這個保險虧大了,孩子大學數學都是滿分的人,我選擇相信孩子,今年就解約了,結果花了四萬多就退回五千多。現在想起來我是不過腦的買保險,人家保險公司就是企業,就是要賺客戶錢的企業,怎麼會開一家公司來給客戶佔便宜呢?今後我不會再買商業人壽保險。希望你也不要買,除非你能算得過保險公司的精算師。
-
10 # 花忘憂
曾經瞭解過一段時間的保險業,認識的也比較淺顯。但那些說保險是騙子的,只能說還是自己經濟實力不夠,其實保險本身沒有問題。
對此,我有以下看看法,如果和你的看法一樣,不勝榮幸。
1、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流動大
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是沒有底薪的,他們的工資來自於保險提成。好一點的險種提成能拿到40%左右,而且這是一年的,第二年續傭也是有的。
賣出去一份長險(幾千塊錢,交幾十年的那種),夠吃好幾年。但是華人的保險意識還是不大太強,所有保險業務員不能保證每個月都能賣出去保險。
剛進去的人,要是沒有太多人脈,大多數是撐不下來的。時間長了,只能導致業務員辭職,那些之前的保險客戶沒人服務,時間長了也覺得保險公司說騙子。
雖然每個人新人進去,都會匹配相對數量的孤兒單,進行服務。但新人啥也不會,服務肯定是不周到的。
客戶和業務員之間的信任是很難建立的,畢竟涉及到金錢,這樣導致大家對保險的認可度降低。
大大打擊了保險業務員的工作積極性,最主要的是每個月都有任務要求,完不成就拿不到工資,這受得了啊!
2、保險的賠付
保險說白了,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所有人集資幫助別人渡過難關,等到自己有需要的時候,別人在幫自己。
但畢竟人的生命有時候很脆弱,有很時候很頑強。哪裡有那麼多人每天生病著玩兒啊,都真正用到高額賠付金的人真的不多。這就導致保險失去了實用性,而人們看不到他的未來價值。
沒有任何一份保險,會把一個人一生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給包納進去。要說一個人把保險買全了,那是不可能的。
這就導致了很多人生病或者受傷沒有得到理賠,就不信再任保險。不再購買保險,真正遇到大事了,又追悔莫及。
比如一個人買了一份理財險,財產險,壽險,還有一份重疾險。這份保險包含了120種重大疾病,賠付200萬。有一天一個人得了在這120種重大疾病之外,保險公司肯定不賠。
那麼對於這個人來說,是不是很虧?可是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人家好像也沒有責任,畢竟任何事都有一個規整制度。
保險公司又不是慈善機構,人家也有自己的運轉流程。多賠付一個客戶,公司就要損失一部分資金,肯定把保險責任寫的對自己利益最大化,能不賠就不賠。
3、華人的保險意識
咱們的國家雖然發達,但是大部分還是窮人。美國那樣的發達國家,肯定不會覺得保險是騙子,很多人都是因為父輩留下保險金生活變得更好。
只能說一看就是個被保險坑過的人,這都是21世紀了,人的命還能沒有車值錢?
都說交那麼多錢,一次都沒用上,白交了。其實不是因為白交了,只是車險被理賠的次數可能多一點,讓人們看到了保險的實際價值。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壽險的價值在未來!
還有一點,買保險就是為了賠償?當然不是。保險保險,只是用來分散風險而已。保險用強制性的儲蓄方式,讓我們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這一生,很多事情無法預料,每天都有那麼多事情發生,誰也不知道明天和災難誰先來。
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被奪去生命的人數不數勝數,其中年輕人不在少數。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就遭遇橫禍的人,家裡的人怎麼辦?
我的一個朋友的父親,40歲,沒有保險,某次開農用車外出,發生慘禍,昏迷不醒,在ICU待了60天,人醒來了,可是家裡欠了很多債,這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
當時她父親在自己的道上開,對面來了個開大車的,玩手機呢,佔了他的道。老父親不得已變道進去大車司機的道,可是快到跟前了,大車司機猛打方向盤,回到了自己的道。
我朋友父親父親已經來不及回去了,只能面臨悲劇。最後大車司機沒有賠付一分錢,但人還得救。
我朋友後來瘦的不成人樣,哭的稀里嘩啦的。兩個月瘦了30斤,昔日那張圓圓的臉上,再也沒有笑容了。
大家談保險色變,無外乎企業沒有做到真正的為客戶想,一切以客戶利益出發。
客戶也沒有在交易中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導致無形中的矛盾越來越大。要說責任,保險公司有責任嗎?有啊!為什麼不改變營銷模式呢,不逼業務員業績,把高額佣金變成底薪,福利各方面也跟上呢!
保險公司也有國企,可員工待遇和那些公務員比,差遠了吧!
要說客戶自己也責任嗎?有啊!買保險之前為什麼不查詢一下,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險種呢!現在網路在這麼發達,缺那一點時間嗎?自己不懂稀裡糊塗買了一堆沒用的保險,只能怪自己。
這麼多,也不是要推銷啥的,只是希望有能力的時候,還是買一份保險吧!畢竟人有旦夕禍福,我們不可能平安一生,健康永伴,你說,對吧!
圖/網路
侵刪
回覆列表
用心一查各個公司每年的資訊公示都能看見理賠率,並且基本都在98%以上,這些資訊都受國家監管的。拒賠率比高檔產品的殘次率都低,並且拒賠一定是有理有據的。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年保險公司的保費增長說明還是相信的多,不信的也沒辦法,沒有義務去解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