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值得討論,別說誰家孩子不慣著,現在這社會,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享有“眾星捧月”的地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個雞蛋有人幫忙剝皮,上學時書包也不用自己背,出門就有家長陪著,衣服也沒洗過,更沒下過廚……孩子什麼也不用幹,家裡的人把一切事情都包辦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都不捨得讓他們做,孩子已經會自己吃飯了,還要餵給他吃,孩子已經長大了,還不捨得讓他獨自睡覺。因為家人的溺愛,孩子已經完全失去了自立的能力和機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面對生活不敢嘗試,不敢挑戰,會變得很自卑怯懦。
一味溺愛孩子的媽媽只會讓孩子缺乏自立能力。很多媽媽過分呵護、嬌慣孩子,同時對孩子的期望又很高,孩子缺乏獨立的品質,又要滿足家人的高度期望,很容易陷入自閉和不自信的境地,會形成性格缺陷。溺愛孩子的家長很多,最終造成孩子什麼也不會,從而變得自卑。因此,媽媽不要事事擔心孩子受委屈,更不能孩子一提要求,就馬上滿足他,否則孩子就會養成依賴性,並因此導致自卑膽小。那麼,媽媽平時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些情況呢?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媽媽應該認識到,孩子遲早要長大,在孩子長大之前,應該培養孩子基本的學習技能、生活常識等,讓孩子在離開媽媽的時候能夠照顧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不讓人擔心。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都讓孩子親自動手,切忌大包大攬。這樣,孩子的自主能力才能大大提升,而獨立的孩子不但會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而且能夠妥善地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往往樂觀開朗,善交朋友,喜歡挑戰。這種性格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很有幫助。反之,如果媽媽事事替孩子完成,就剝奪了孩子動手學習的機會,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內向保守,膽怯被動,慢慢會變得消極退縮,什麼事都不敢嘗試。
2)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媽媽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他明確很多事應該親自完成,別人無法代勞。當孩子想自己拿勺子吃飯,當孩子搬小板凳,當孩子跌跌撞撞地學習走路,媽媽就要肯定孩子的這些行為,讓孩子的獨立意識得以支援鼓勵,千萬不要打擊孩子:“你會嗎?你還小呢!還不快給媽媽放下!”媽媽的這類言論會給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打擊,媽媽應該多鼓勵孩子:“你能幫媽媽做家務,真是太棒了!”“沒關係,這次做不好,下次一定能成功!”
3)教孩子一定的技能
在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之後,媽媽就要教給孩子一定的生活技能。例如怎麼刷牙、穿衣、穿鞋子、洗襪子等,讓孩子初步具備照顧自己的能力,等孩子大一點,還可以教孩子怎麼掃地、擦桌子、整理房間等,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如何保持環境的乾淨整潔,如何為自己準備一頓飯,讓孩子在大人都不在的情況下還能從容地自我管理、自我照顧,讓大人放心。這樣的孩子無論到哪裡都能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
4)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情
媽媽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決定是孩子獨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小培養孩子的決策意識,例如,孩子每天想穿什麼,想吃什麼,自己的東西怎麼擺放,和誰玩,等等。這些事情儘量不要幫孩子做決定,讓孩子去動腦筋,想辦法做出決策,媽媽可以幫助孩子分析,但是不要干涉孩子的決定,也不要代替孩子做出決定。這樣的孩子才會真正為自己負責,並且獨立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媽媽要在平時的生活中、遊戲中、學習中等各個方面都讓孩子培養起獨立自主的意識。如果孩子在做的過程中碰到困難,不能獨立完成,媽媽就要多鼓勵,同時也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幫助,但是一定要堅持讓孩子獨立完成。不要勉強孩子去做他無法完成的事,也不要因為孩子做不好而取笑孩子,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讓孩子再也不敢嘗試自己去做一些事。
這個話題值得討論,別說誰家孩子不慣著,現在這社會,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享有“眾星捧月”的地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個雞蛋有人幫忙剝皮,上學時書包也不用自己背,出門就有家長陪著,衣服也沒洗過,更沒下過廚……孩子什麼也不用幹,家裡的人把一切事情都包辦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都不捨得讓他們做,孩子已經會自己吃飯了,還要餵給他吃,孩子已經長大了,還不捨得讓他獨自睡覺。因為家人的溺愛,孩子已經完全失去了自立的能力和機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面對生活不敢嘗試,不敢挑戰,會變得很自卑怯懦。
一味溺愛孩子的媽媽只會讓孩子缺乏自立能力。很多媽媽過分呵護、嬌慣孩子,同時對孩子的期望又很高,孩子缺乏獨立的品質,又要滿足家人的高度期望,很容易陷入自閉和不自信的境地,會形成性格缺陷。溺愛孩子的家長很多,最終造成孩子什麼也不會,從而變得自卑。因此,媽媽不要事事擔心孩子受委屈,更不能孩子一提要求,就馬上滿足他,否則孩子就會養成依賴性,並因此導致自卑膽小。那麼,媽媽平時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些情況呢?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媽媽應該認識到,孩子遲早要長大,在孩子長大之前,應該培養孩子基本的學習技能、生活常識等,讓孩子在離開媽媽的時候能夠照顧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不讓人擔心。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都讓孩子親自動手,切忌大包大攬。這樣,孩子的自主能力才能大大提升,而獨立的孩子不但會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而且能夠妥善地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往往樂觀開朗,善交朋友,喜歡挑戰。這種性格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很有幫助。反之,如果媽媽事事替孩子完成,就剝奪了孩子動手學習的機會,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內向保守,膽怯被動,慢慢會變得消極退縮,什麼事都不敢嘗試。
2)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媽媽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他明確很多事應該親自完成,別人無法代勞。當孩子想自己拿勺子吃飯,當孩子搬小板凳,當孩子跌跌撞撞地學習走路,媽媽就要肯定孩子的這些行為,讓孩子的獨立意識得以支援鼓勵,千萬不要打擊孩子:“你會嗎?你還小呢!還不快給媽媽放下!”媽媽的這類言論會給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打擊,媽媽應該多鼓勵孩子:“你能幫媽媽做家務,真是太棒了!”“沒關係,這次做不好,下次一定能成功!”
3)教孩子一定的技能
在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之後,媽媽就要教給孩子一定的生活技能。例如怎麼刷牙、穿衣、穿鞋子、洗襪子等,讓孩子初步具備照顧自己的能力,等孩子大一點,還可以教孩子怎麼掃地、擦桌子、整理房間等,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如何保持環境的乾淨整潔,如何為自己準備一頓飯,讓孩子在大人都不在的情況下還能從容地自我管理、自我照顧,讓大人放心。這樣的孩子無論到哪裡都能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
4)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情
媽媽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決定是孩子獨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小培養孩子的決策意識,例如,孩子每天想穿什麼,想吃什麼,自己的東西怎麼擺放,和誰玩,等等。這些事情儘量不要幫孩子做決定,讓孩子去動腦筋,想辦法做出決策,媽媽可以幫助孩子分析,但是不要干涉孩子的決定,也不要代替孩子做出決定。這樣的孩子才會真正為自己負責,並且獨立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媽媽要在平時的生活中、遊戲中、學習中等各個方面都讓孩子培養起獨立自主的意識。如果孩子在做的過程中碰到困難,不能獨立完成,媽媽就要多鼓勵,同時也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幫助,但是一定要堅持讓孩子獨立完成。不要勉強孩子去做他無法完成的事,也不要因為孩子做不好而取笑孩子,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讓孩子再也不敢嘗試自己去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