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社會我亮哥
-
2 # 葫蘆金剛爸爸
這五支部隊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最精銳的五支部隊了。它們的歷史都無比榮耀,縱橫天下、未嘗一敗。
我說說我個人的觀點吧,最強大的還是岳飛的背嵬軍。
背嵬軍是南宋岳飛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南宋中興四將,岳飛的岳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毫不誇張的講,這支部隊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岳飛組織抗金戰鬥之初,苦於南方不產良馬,因而無法組建騎兵部隊與金兀朮對抗。後來牛皋和楊再興的兩次針對偽齊軍的奇襲成功後,獲得戰馬一萬五千餘匹,這批戰馬為岳飛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奠定了基礎。這也就成就了後來的踏白軍、遊奕軍和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背嵬軍因戰鬥力最強而名垂史冊。眾所周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一直都是最為強大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毫不誇張的講,這支部隊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
“背嵬軍”名稱的理解頗多:一說嵬本指酒瓶,將帥的酒瓶必親信拿,故喻為親信。一說是皮牌。還有一說是大將帳前的驍勇人。又說這是番語,岳飛只是借用了這個詞。
岳飛的岳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可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等十二軍。其中背嵬軍騎兵8000,步兵亦有數千。在紹十年與金軍在潁昌、郾城的一系列戰鬥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郾城一戰,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柺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終於大敗兀朮的精騎15000人,兀朮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岳飛的奏摺稱:“殺死賊兵滿野”。兀朮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再攻穎昌,岳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再次大破兀朮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遁去”。在朱仙鎮,500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餘萬金軍。難怪金人發出“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感慨。當時宋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提升,與金軍作戰並不吃虧,而岳飛的背嵬軍更是開創“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戰例。
再說說其它四支精銳吧,其實都不差,不管哪一支部隊拎出來,都是踏平天下的主,但相較於背嵬軍的抗金功績稍顯不足而已。
玄甲軍
玄甲軍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支精銳之師,因所有士兵皆身著黑鐵盔甲而得名。
李世民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顛峰,他開國的一大利劍就是“玄甲軍”。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領著騎兵如同黑雲一般壓向敵陣,聲勢迫人,加上玄甲軍本身的精銳,幾乎是無堅不摧的。
李淵在太原一帶負責防守突厥,組建了一些規模不算太大的精銳輕騎兵部隊。李世民從小參軍,加上是李淵公子,因此就在自己周圍形成一個小集團。李淵起兵之初,李世民身邊已經形成一支由丘行恭、段志玄等人領導的精銳騎兵部隊。到了擊敗薛舉,吞併隴右騎兵以後,唐的騎兵部隊大大加強,而玄甲軍也大大加強(隴右騎兵是當時天下三大最精銳部隊之一,還有另外兩個分別是張須陀軍團和隋煬帝身邊的驍果軍團)加上秦瓊、尉遲敬德等名將的加入,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天下無敵的玄甲軍勁旅誕生了。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餘人。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之戰中,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隨後,洛陽的王世充也被消滅。天下的局勢完全轉向了對唐軍有利的一面。
但是李世民登基後,拆分玄甲軍。一部分成為皇宮近衛部隊“百騎”,長期駐紮在皇宮附近只在內部實行輪換而不離開京城。玄甲軍的主要部分,交給了李靖,在唐對突厥的滅國性戰爭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到武則天時代,玄甲軍開始了擴充,戰鬥力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到唐玄宗時代,又進行大規模改組,戰鬥力則繼續下降,最後淪落為裝飾品。
夷丁突騎
夷丁突騎是吳三桂手下最精銳的王牌之師。很多人都說吳三桂手下最精銳的是“關寧鐵騎”,其實並不準確。關寧鐵騎是由袁崇煥建立的,袁崇煥死後分為兩部,一部由祖大壽統領,在與李自成的戰鬥中全軍覆沒。另一部由吳三桂統領,吳三桂統領的這部分就是後來的夷丁突騎,是關寧鐵騎中的王牌,是精銳中的精銳。
明朝末年,袁崇煥經略遼東之後,在練兵的問題上力主“以遼人守遼土”。袁崇煥將這些客兵歸納為“南兵脆弱”。說到最後,還是民風剽悍,有切身利害關係,而且多善騎馬的遼人最適於守遼土。因此,在歸附的十餘萬遼民中精選身體強壯者,充實各軍,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等一大批遼將。藉著寧遠大捷後明軍士氣有所回升,開始敢於與後金軍騎兵作戰的機會,袁崇煥苦練出了一支兵力並不很大,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經過改編整訓,“關寧軍”作為一支精銳橫空出世。這支部隊後來被人們稱作 “關寧鐵騎”,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八旗軍正面交鋒。而夷丁突騎,便是“關寧軍”中精銳中的精銳。“夷丁突騎”在早期是吳三桂的親軍,後期他做了一方大員,這支部隊也壯大了很多。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時,手中的主力就是“關寧軍”,這個集團軍是明朝軍隊的精華所在,也是左右中國政局的主要力量。李自成親率大順軍主力十萬進軍山海關,在大順軍隊猛烈的攻勢下,吳三桂的防禦體系逐漸崩潰,北翼城是李自成選擇的突破口,眼看就要被攻破,幸虧吳三桂親率“夷丁突騎”支援,才擋住了大順軍的攻勢,即使到了最危機的時刻,吳三桂還是依靠自己的這支精兵數百人殺出重圍向清軍求救。
在改變中國歷史程序的這場大戰中,吳三桂手下這支“夷丁突騎”數次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關寧鐵騎在吳三桂的統領下,幫助清軍佔領了北京。後來在吳三桂的帶領下徹底擊敗農民軍,隨後又協助吳三桂反清,一度幾近將清朝推翻,康熙喪失了50萬軍隊。隨著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亂”被平息,曾經威名赫赫的關寧鐵騎終於在炮火硝煙中歸於沉寂。
怯薛軍
怯薛軍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近衛軍,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悍、最精銳的近衛部隊。
怯薛軍是成吉思汗親自組建的,主要由貴族、大將等功勳子弟構成。每名普通的怯薛軍士兵都有普通戰將的薪俸和軍銜,他們的統帥是元初“四傑”: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又被封為“四怯薛”。怯薛軍有著嚴格的紀律,同時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權,一個普通的怯薛軍人的地位甚至高於千戶官。這支怯薛軍維護成吉思汗的統治,構建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基礎。怯薛軍作為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不會隨意使用,它的作用主要是維護成吉思汗的統治。由於成吉思汗的武功實在太耀眼、震古爍今、令人驚歎,成吉思汗的將士們無疑是精銳之師的候選之一,而怯薛軍就是它們的代表,精銳中的精銳。
北府兵
北府兵是東晉孝武帝初年謝玄組建訓練的軍隊。一開始幾乎只屬於陳郡謝氏家族,後數度易主,併成為南朝軍隊主力。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由於前秦已一統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因此詔求良將鎮御北方。當時的重臣謝安遂任命其侄子謝玄應舉。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到任後,在這些人中選拔驍勇士卒如劉牢之等,建立了一支軍隊,太元四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軍得名北府兵。太元八年,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敗前秦大軍,乘勢追擊,劉牢之一度追到鄴,北府軍從此一戰,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謝玄被解除了北府軍的領導權,司馬恬、王恭先後代之,北府軍軍閥化。晉安帝隆安元年,王恭率北府軍起兵反晉,次年劉牢之殺之,代之為北府軍領袖。此後北府軍主要致力於鎮壓孫恩、盧循的天師道起義軍。晉安帝元興元年,北府軍奉命征討在荊州割據的桓玄,劉牢之隨即投降桓玄,桓玄稱帝后削減劉牢之兵權,劉牢之意圖起兵對抗桓玄,然由於投降桓玄早已喪失人心,眾叛親離下自殺。元興三年,原北府軍參軍劉裕率餘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並殺之。此後,北府軍成為劉裕的軍事支柱。420年,劉裕稱帝,建立宋,北府軍成為其皇家軍隊的主力。
謝家對於北府兵的整合,對自己的家族、東晉政治、乃至中國政局都產生很大影響。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郎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符堅宣稱:“以我百萬大軍,即使將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讓長江斷流。”謝玄派譴劉牢之率5000北府軍精銳奔襲洛澗,大破前秦軍5萬,殺敵15000,北府兵初戰告捷。淝水決戰,謝玄的8000北府騎兵趁符堅軍隊後撤,過淝水猛攻前秦軍陣,前秦軍頃刻崩潰,符堅的弟弟苻融戰死,符堅本人中箭,落荒逃走,符堅的王朝因此崩潰,而北府軍也一戰成名。後來,北府兵收拾桓玄,直到2000北府精兵跟隨劉裕殺到建康稱帝,北府兵影響了中國幾十年。雖然嚴格意義上講“北府兵”有幾個時期,但總的來說,從謝家整合開始,北府兵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精銳部隊,這支部隊的著名將領如劉牢之、劉裕等人也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哪個門閥能控制北府兵,他就控制了江南漢人政權。北府兵從謝玄整合開始,就成了大門閥的僱傭兵,東晉朝廷對它的指揮都不靈。
-
3 # 一枚明粉
這種比較對梳理軍史還是有意義的。
幾支軍隊基本資訊北府兵:東晉王朝由北方難民所組建的一支野戰部隊。其有強烈的北伐收復故土慾望,加上難民是天生計程車兵,這也就成了東晉僅有的精銳。其戰鬥力首屈一指,尤其是在淝水之戰擊敗後秦軍主力。之後北府兵的向背決定王朝更迭,南朝宋的皇帝劉裕就是北府兵系統出生。
玄甲軍:是府兵制下組建的一支重灌騎兵部隊。其在唐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戰術主要為側擊、衝陣,很符合重騎兵作戰風格,一戰滅兩國的虎牢關之戰即此軍經典之戰。《資治通鑑》記載為““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說的就是這支精銳。
背嵬軍:是岳飛在於金軍作戰過程中組建的一支精銳騎兵、步兵部隊。屬於岳飛親軍,由其子岳雲指揮。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在郾城、朱仙鎮作戰中大放異彩。
怯薛軍:成吉思汗組建的一支質子部隊。主要由貴族子弟充任,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關鍵是可以穩固對內統治,政治意義遠遠大於軍事意義。
關寧鐵騎:明末孫承宗袁崇煥時期依據遼東難民組建的一支精銳騎兵。其成軍後,先後寧錦作戰、廣渠門作戰、收復關內四城作戰。誕生祖大壽、吳襄、何可綱、趙率教、吳三桂、張存仁、金國鳳、祖寬、左良玉、曹文詔、黃得功、周遇吉等一系列名將。以騎兵衝陣見長、擅長騎射,裝備火器數量眾多。其後來降清、降順逐漸凋零。
我在崇禎五大主力裡仔細寫過。https://www.wukong.com/answer/6485143285957394701/?wxshare_count=0
明末關寧鐵騎專文寫過
在冷熱軍事史發的:https://mp.weixin.qq.com/s/HZ8eFPSgICP46ozJOQcfIg
這其中軍制略有不同,難民兵、屯墾兵、貴族兵。三類,但這三類在適當訓練下都會成為精銳部隊。
至於那支最強。這個我真說不清。
-
4 # 帖木兒
既然問題提到了“怯薛”,就沒法迴避了。當然熟悉歷史的都知道怯薛並不屬於每次都衝鋒陷陣的突擊隊,相反是個基於政治因素考慮的“太子黨衛軍”。
不過基於蒙古征戰的規模,怯薛的實際戰力展示依然遠多於其它選項。其對文化上的影響力之大更是無出其右… 怯薛,英譯 Keshik,這個詞在英文中直接代表“輕裝弓騎兵”。應該說這個世界影響力只有亞歷山大的king company(王侶)或可匹敵。
題目中的其它選項裡我會選玄甲軍,畢竟李世民戰功赫赫,而且都是勝仗!這點和怯薛類似。你別的說的再厲害,打的再英勇,吃了敗仗,或是未竟全功,總是不能和每戰必摧枯拉朽相提並論。
回覆列表
背嵬軍背嵬軍騎兵8000,步兵亦有數萬。1、大敗兀朮的精騎一萬五千及步軍十萬,兀朮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2、兀朮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以及十萬步兵再攻潁昌,岳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再次大破兀朮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遁去”3、在朱仙鎮,岳飛以500背嵬精兵大破十餘萬金軍。{2、3背嵬軍總兵力並不是只有幾百};玄甲軍(幾千人)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歷史上的玄甲軍應屬重騎兵。1、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2、,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關寧特騎(萬人左右)三桂手下有“關寧鐵騎”數千,皆敢戰,建州為之懼。數萬八旗騎兵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寧遠城下衝去,大炮仍在城上轟擊,炮火硝煙中卻殺出一支幾萬人的馬隊,馬上士兵手持三眼鐵銃,離八旗軍百八十米就開始射擊,鉛彈如狂風般向八旗軍掃來。八旗軍還沒等明白過來,明軍已經衝到近前,把三眼鐵銃調過來,掄起如鐵錘似的槍把便向後金軍頭上砸來。一場短兵相接的大混戰,從早晨一直持續到了中午,八旗軍的屍體鋪滿了曠野,寧遠城外血流成河。眼見著傷亡越來越大,皇太極只好下令撤軍。皇太極正在調兵遣將,他認為,關寧鐵騎不過萬人,肯定採取守勢。他準備調集全部人馬,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沖垮關寧鐵騎,拿下北京城。卻沒有想到,袁崇煥竟然乘他們調動之時,率軍突然發起衝擊。後金兵猝不及防,隊伍馬上被衝得七零八落。經過四個時辰的激戰,八旗軍終於支撐不住開始退卻。皇太極再一次敗在關寧鐵騎手下。3、隨後又協助吳三桂反清,一度幾近將清朝推翻,康熙喪失了50萬軍隊。怯薛軍(萬人)今賴長生天之助力,得天地之贊助,匡普天下之百姓,俾入朕一統之制。今當揀選十戶官、百戶官、千戶官、萬戶官之子弟人為衛士,俾滿萬數而為怯薛軍。怯薛軍構建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基礎,怯薛軍作為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自然不會隨意使用,它的作用主要是維護成吉思汗的統治。(沒有實際戰績)北府軍(8萬)選拔驍勇士卒如劉牢之等,建立了一支軍隊,太元四年(379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軍得名北府兵。苻融率25萬先鋒軍隊。苻堅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共112萬大軍。東晉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諸秦將認為阻敵淝水畔比較安全,但苻堅認為半渡而擊可主動對決。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感覺淝水之戰東晉勝利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北府軍戰鬥力強。)從規模戰績來看,個人覺得,由強到弱依次為:背嵬軍、關寧鐵騎、玄甲軍、怯薛軍、北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