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東張鳴明
-
2 # 印忠旗
因為年青教師心高氣遠,或追求時尚,或追求舒適,或追求享愛,或追求事業,城市的條件比農村優越,容易讓年青教師憧憬詩與遠方。卻不知學詩的學費很貴,去遠方的路費也很貴。
而年老教師基本定型,更多地注重實際,榮辱不驚,不與人攀比,隨遇而安。他們明白農村的孩子也需要教師,就憑良心教育好農村孩子,默默無聞地做好本職工作,且工資又不少,就安安心心在農村學校工作。
然而,這種現象也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人們的時代思想觀念不同使然。
在毛澤東時代,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薰陶下,大、中學校畢業生崇尚“好兒女,志在四方”。在黨的教育下,全國形成一股潮流,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只要號令下,打起揹包就出發!
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人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不要說城裡人不去農村,就連農村的年青人也不願意留在農村種地,嫌種地又苦又累收入少。農村青年爭著到城市去,到外國去,到掙錢多的地方去!教師不是神,也是人。物質決定意識,怪不得青年教師往城裡學校走!
這也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懷念毛澤東時代的原因,也是憎恨公知,漢奸吃裡扒外,忽悠華人丟掉艱苦奮鬥思想的原因!
-
3 # 山前小溪shh
農村學校年齡大的老師多?城鎮學校也是如此啊。
首先這和人口政策有關。上世紀60年代,尤其1962年以後,連續多年人口增長迅速。我校今年退休5人,來年及以後四年,每年將退休20多人!
其次,和70年代末恢復高考有關。這批大量出生的人口,正趕上時代的幸運快車,成為恢復高考後的最早受益者,考取大學分配工作,當然包括各類師範學校。
第三,改革開放初期,教育作為百年大計,國家非常重視,各類人才被選拔到教育行業,既有大學生,更有迅速就業的中師生,甚至還有很多代課老師。
一個蘿蔔一個坑!那時的教師配齊了,(當然,那時教師是年輕化),所以那個時代的老師特別多。以後進人,都是有計劃的,缺人進人,不缺不要!
80年代末,開始職稱評聘制度。這一批教師多數成為一級教師,跨世紀時,多數成為副高階教師!(有很多60後不到30歲就是副高階教師了!)現在,這些老高階教師面臨著退休,他們在副高階教師崗位20多年甚至30年哎!由於指標限制,學校70後出生的老師,除個別人以外,大多數都是長期在一級教師崗位排隊等候。因為如果沒有退休的副高階教師,就沒有名額,學校50多歲的一級教師還有一大批!
為何近幾年來,非師範學校畢業生考取教師資格證就能到學校當老師?就是這批教師退到二線導致師資缺乏的原因。當然也有班級小班額要求和國家放開二胎三胎導致教師緊缺的原因。
年輕教師,誰願意在農村學校啊?!在農村,如何解決個人婚姻問題?如何解決住房問題和未來孩子上學及醫療問題?這些現實問題都是存在的嘛
-
4 # 華亭線上教育
我認為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所涉及的原因不僅僅只是某個,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是農村教師的工資相對於城市幾乎少的可憐,年輕人養不活自己,也看不到任何出路,生活、結婚、孩子等是年輕老師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二是農村生活單調,缺乏城市的繁華和喧囂,有多少年輕人連續多年的生活在這裡,還要面臨諸多的社會、家庭問題。
三是農村學生最近選擇去縣城、市裡學習的是一波接著一波,農村學校留不住學生如何留住教師,再者學生都出去了,想要好的教學結果從何而來!
四是農村學校的教育設施、教育理念、學生的管理模式、家長的配合及關注程度等讓教師的教與管的難度、付出和得到的理解、效果不成比例。
五是教育管理決策的指引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沒有提起預判,發揮協調作用。
-
5 # 心態寛闊
各種情況都有,大多是貧窮縣會出現這種現象,比如我們縣 ,不多招或者只招少數剛畢業的師範類教師,大多數退休的70歲左右的老教師都被學區招聘回學校了,每月支出800元,假期就不給了。給這些工資畢業生能上班嗎?
-
6 # 耕夫課堂
由此你可以看到:老一輩教育人為了國家、民族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老實講,中國教師的待遇歷來就很低,但老一輩教育人勇於擔當,無私奉獻,一心為了國家的發展。並且,他們個個都是學霸,能考上中師(看不上的才去讀高中)。
現在的年輕人更務實了,擔當少了,成績好的都不願意考師範院校了。學渣級別的也不願意到鄉村學校當老師了。當然,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教師待遇太差,地位低下。
-
7 # 麥粒兒粒
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角度回答。
一方面,政府對於農村學校教師的支援力度還亟待提高。
近些年來雖然各種法律法規對於教育的支援力度在逐年加大,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在經歷若干年前的破爛不堪難抵大用以後,已經有了特別顯著的改變。某些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已經美輪美奐,富麗堂皇到幾乎成了灰樸樸鄉村最美好最闊氣的大型建築群了。
只是相比於農村學校硬體設施的巨幅提高,農村學校的薪資待遇水平還有著相當大的提升空間。距離年輕人對於自己勞動所得的薪資渴望,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在我的周圍,許多接近退休年紀的農村學校教師,打卡工資還上不了五千塊。至於鳳毛麟角一般存在新上崗的農村學校教師們,工資還大多在二千出頭。想要高額的工資,鑑於農村經濟的薄弱,教師基數的龐大,基本就不可能正常存在。
這樣微薄的薪水,對於一個福裡生福里長的九零後們來說,連零花錢都不夠,怎麼能夠激起他們從事農村學校教學的熱情?
另一方面,就是年輕人擇業機會的增多,農村學校教師的吸納能力在一天天凋零。
現如今,在各級各類農村學校起著頂樑柱作用的骨幹教師,都是當年師範類學校畢業生包分配的傑作啊!
這些大部分已經走過中年關口的示範類畢業生,不管是自願也好,無奈也好,迫不得已跳出農門,擠入學校當了孩子王。工資再辛苦,待遇水平再低,也不得不為了退休之後有個體面的退休生活,不得不待在農村學校教師甘當孺子牛。
可是,失去了強制分配機制的新時代青年人,既不能忍受農村學校難捱的教育教學工作,也不能忍受低廉的薪級水平,嚮往教師的目光在一天天減弱。
好多的農村學校,只有上級安排的校長還是唯一正點的爺們兒。成群結隊的娘子軍們已經佔據了農村學校三尺講臺的主要戰場,而且,她們的年紀也不再那麼青澀年輕了。
十年的教師入口斷絕,農村學校的教師青黃不接馬上就是常態化了。年年新補充的幾個新教師,根本就填不滿鄉村中學教師的退休數量了。
農村學校……
-
8 # 孫光友
農村中小學年齡大的老師多,主要是農村教師隊伍流動不暢造成的:
一是教師職數有限,新進教師很少。
教師職數都是根據學生規模確定的,農村學校學生規模一般比較穩定,教師滿員後,就無需再進新教師。要進新教師,必須等有的教師退休或者調出後才有指標。這樣,有的學校好多年都難得引進一個新教師。應該說,職數問題是永遠存在的客觀現實,沒辦法解決。
二是城鄉教育差距大,難以吸引年輕教師。
儘管國家非常重視農村教育,不僅辦學條件有大幅度改善,教師待遇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城鄉教育的差距短時期內是無法縮小的。師範類大學畢業生但凡有點關係的,都不會選擇農村教師崗位,而是想盡千方百計擠進城市學校。無奈進入農村學校的年輕教師也不安心,總會尋找機會“跳農門”。所以農村中小學要留住年輕教師也是件很難的事。要改變這種局面,只有寄希望於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繼續加大農村中小學的投入,不斷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待遇。
三是教師管理體制有弊端,無法啟用教師資源。
教師隊伍流動不暢的根本原因還是管理體制的問題,大部分教師在一個學校一呆就是一輩子,可以說教育人事就是一潭死水。人事體制不改革,教師隊伍就不能最佳化組合,教師隊伍這潭水就永遠也活不起來。如果出臺相關政策,教師不搞終生制、終校制,根據各校的實際需要合理調配教師,教師總體資源就都能有效盤活,教師年齡結構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
-
9 # 驪山晚照11
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構成有兩個特點:一,年齡大的多,二,女的多。原因很簡單。第一,當今社會,根本看不起教師這個行業,教師和家長的矛盾又很難調和。第二,農村教師,工資低。年輕人出去打工,即使是普工,男的一天最低160元以上,還很自由。第三,教師雖然工資低,但對素質(至少在知識上)要求高,工作累,從事自由職業的人,取得資質本就不易,自然不會尋求這個職業。
-
10 # 儒雅傳遞正能量
農村教師資源少,當前些年城裡老師45歲以上基本就不承擔教學任務時,農村的55歲的老師還在教育教學一線。
近幾年招聘年輕教師多了,在選崗時候,大多數還是先選城裡學校,找個物件也容易些。不過無論選到哪裡,工作還是絕大多數都在努力教書的!因為這是一份良心工作!寧願捨棄自己孩子,也不會耽誤學生!這也是絕大多數教師的真實寫照!
-
11 # 馬到成功74634801
80-90年代,農村鄉鎮學校學生沒有流失沒有移民,學生量是現在的4倍。一些那時候入行的教師一直在農村幹到了現在。縣城學生越來越多,農村學生越來越少,一些年輕教師有門路的老師陸續調去了縣城,大多數6070後留了下來,所以現在農村學校的老教師顯得格外多。
-
12 # 信仰無敵666
當然不願意了!
辛苦多年考上大學,本想改變生活,結果回到農村,一切如舊,那還奮鬥個啥?
人往高處走,是規律!是規矩!
那麼多的同學落腳大城市,你不羨慕嗎?
即便硬體不錯,軟體呢?
你能想象一放學只有一條街的鎮上僅僅幾盞燈火的感覺嗎?想吃個飯都沒地方花錢去!
農村年輕老師少,絕不僅僅是待遇問題!更重要的是精神不能滿足!
當然了,飽滿的精神也一定離不開豐富的物質條件!
回覆列表
鄉村中小學教師的年齡結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青年教師越來越多,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國家的優惠政策 : 鄉村教師評職稱優先,評省市區優秀教師傾斜,每月發放五百元左右津貼補助等等等,吸引大批大學畢業生從事鄉村教育。
過去,導致鄉村教師年齡結構偏大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的鐵飯碗 —— 死水一潭,只進不出。一旦進入教師行業,只要不觸犯國法,幹好幹壞、幹多幹少都一個樣,都終身享用薪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