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產業評論

    紀錄片雖然一直被看作精英文化的代表,但隨著新媒體力量的加入,紀錄片的市場嗅覺開始覺醒,並且不斷拓展行業原有的商業空間。與此同時,網際網路作為紀錄片重要宣發平臺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影響力也得以凸顯。

    筆者認為,紀錄片的商業化轉向主要有三個表現。第一是向著品牌化定製化方向演進,紀錄片與品牌進行強繫結。比如汽車品牌投資拍攝的紀錄片《逆時光之旅》,就是基於車行之旅,探索遺忘之地,展現品牌價值的商業定製紀錄片。第二是探索紀錄片內容+商業植入的模式,如在紀錄片中設定冠名符號、創意中插、場景廣告等有效曝光。《大地私宴》的飛豬旅行,《萬物滋養》中的阿里健康均屬此類。

    第三是開拓IP價值,打造品牌矩陣,以種草、系列化、跨媒介、文創開發等形式釋放紀錄片的IP效應。比如《了不起的匠人》推出的文創“新年禮盒”,《但是還有書籍》中冷門書籍的脫銷,《人生一串》線下店面授權,《風味人間》風味美食聯盟等,實現多品牌、多產品、多場景的聯動,IP共創,資源共享,流量互通。

    那麼,微博在紀錄片《丁真的自然筆記》的商業化探索上又有何新意呢?

    首先,在紀錄片相對影視綜招商能力極為薄弱的大環境下,《丁真的自然筆記》得到了金典的獨家冠名。這是微博首次為紀錄片行業引入高度適配的商業客戶,實現了品牌和微博頭部使用者及IP的繫結。丁真堅持內心信仰,迴歸家鄉守護美好,與小馬珍珠為伴,永遠帶著真摯笑容的可愛少年,與金典堅持有機生活最“真”的初心,二者呈現價值共鳴。

    有趣的是,在《丁真的自然筆記》中,金典無論是硬性植入還是劇情加持,都受到了粉絲和觀眾的強烈認可。“丁真請我吃飯,我準備帶上有機牛奶”“內蒙古牛牛聽懂丁真的藏語口令,感覺有機牛奶更美味了”。這些評論側面反映了微博在引入適配商戶時的前瞻性和獨一性,無論是打卡活動還是資源加持,微博既維持了金典高階自然的品牌形象,也加強了粉絲與品牌之間的互動交流。

    第二,時尚芭莎定製的商業大片,激發了紀錄片生態、丁真個人、品牌客戶、微博社交傳播的彼此活力,實現四方跨界共贏。在第一期《遷徙》中,攝影師尹超受邀為丁真打造了頗具生命力與史詩感的時尚大片,用紀實鐫刻自然之力,用遷徙撞擊時尚潮流。同時,芭莎大片的提前放出,#丁真 時尚芭莎#話題一度衝到微博熱搜榜第二位,也點燃了大眾對於紀錄片的期待,成為紀錄片預熱營銷的又一示範。

    結語

    《丁真的自然筆記》不僅僅是微博平臺對於內容IP價值的又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其在紀錄片產業的一次全新探索。作為資源聚合、內容營銷的主要陣地,微博展現了其從單一熱點、垂類穿透、口碑沉澱到IP品牌塑造上的成熟運營鏈條和前沿營銷思維,這給流量的落地轉化提供了可行的平臺支援,也為紀錄片商業化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聯儲會議紀要暗示今年內行動,黃金卻為何一度竄上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