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聯愛樂

    文章來自中讀專欄-口袋中的歌劇/音樂劇手冊(段召旭聊古典音樂)

    http://m.lifeweek.com.cn/h5/zhuanlan/detail.do?id=125

    歌劇院的幽靈-古典音樂說明書

    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種藝術體裁,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叫作“藝術歌曲”。我想對於這種形式可能很多朋友不太瞭解。什麼叫“藝術歌曲”?都是唱的歌曲,哪種叫“藝術歌曲”?除了藝術歌曲之外,別的又都是什麼歌曲?

    不是說美聲唱法唱的所有的歌曲都是藝術歌曲,比方說我們前面講過的那些“美到讓人心碎的情歌”,那兩講裡面說的那些嚴格來講都不能叫作藝術歌曲而應該叫“拿波里民歌”或者“義大利民歌”,這個定位是比較準確的。藝術歌曲是指一種很有修養的、情感往往是比較內斂的一種歌曲,有德語的、法語的、義大利語的、俄語的等等,也就是說這些國家都有作曲家寫過這種體裁的歌曲。

    通常來說,藝術歌曲都是用鋼琴伴奏的,而且這個鋼琴伴奏是由作曲家在寫這首歌曲的時候就已經同時同步地構思出來的,也就是說在作曲家構思這首曲子的時候,伴奏是和旋律作為一個整體在他腦子裡出現的,是一個整體的藝術形象。有的人會說:“詠歎調不也是鋼琴伴奏嗎?”其實,歌劇詠歎調的鋼琴伴奏彈的是交響樂的縮譜,也就是說歌劇中的詠歎調全都是交響樂伴奏的,但為了方便演出,也有鋼琴的縮譜。又比如咱們中國的很多民歌壓根就沒有寫過伴奏,甚至於就是簡譜,有時我們在舞臺上聽到的鋼琴伴奏是即興的伴奏,也即看著簡譜臨時編,所以每一遍都不一樣。因此伴奏形式非常多,有時同樣聽到都是拿鋼琴彈的,但不一定都是作曲家當時寫出來的,也可能是後人又給配的伴奏,還甚至可能是鋼琴伴奏在舞臺上即興彈的。但藝術歌曲的伴奏是非常嚴格的,是作曲家自己寫出來的,而且原則上是不能改的。而像歌劇詠歎調,其伴奏是管絃樂的縮譜,所以有時不同版本之間縮的鋼琴伴奏譜都不一樣,而且鋼琴伴奏可以根據要達到的藝術效果改動一些鋼琴縮譜,比如樂隊裡有時絃樂拉一個長音,寫成縮譜就是鋼琴彈一個和絃,但大家知道鋼琴的聲音出來之後是逐漸消失的,不像絃樂能夠一直持續,因此這時伴奏者會將和絃加以改動,改成分解和絃或震音等等,這都可以根據藝術需求加以改動,但是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是不能改的,人家怎麼寫就得怎麼彈。

    藝術歌曲通常都是用鋼琴來伴奏

    我們還看到有一些鋼琴伴奏在彈一些詠歎調或者其他的一些伴奏的時候,由於技術技巧達不到,於是進行了一些簡化,那其實如果是給藝術歌曲彈伴奏,原則上是不能簡化的,多難都得練下來,然後按照原譜彈奏。因為在藝術歌曲這種體裁當中,鋼琴伴奏可以說是和演唱者是同等重要的,當然在觀眾心目中兩者的地位並不同等,大家還是以唱的為主,尤其一般的觀眾不太瞭解這種形式。但實際上從藝術歌曲的定位上來說,鋼琴伴奏與歌曲是同等重要的,所以一般節目單上歌曲那邊印的是“歌唱家XXX”,而鋼琴伴奏這邊一般不印“鋼琴伴奏”,而是“鋼琴家XXX”,這是比較正規的一種印法。所以說彈藝術歌曲的伴奏是需要像打磨一首鋼琴獨奏曲那樣去練習的,是非常非常講究的,也是不太容易彈好的。

    在藝術歌曲領域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德奧的藝術歌曲,當然法國、俄國等也都有。在德奧藝術歌曲裡面,最有影響甚至可以說是開拓者的,就是非常著名的舒伯特了。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這個作曲家很有名,他的人生也非常的不平凡,首先死得早,31歲就去世了。關於他的傳說也多種多樣,比方很多故事都描寫他特別窮,經常吃不上飯,又英年早逝等等。但實際上他的生活也是挺豐富多彩的,他的死因不太光彩,因此很多關於他的書一般都不提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只說是貧病交加最後去世了。

    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

    舒伯特本來是在一個學校裡面當老師,後來實在忍受不了那種教學的無聊生活,又喜歡音樂創作,於是就不當老師了,選擇了類似於自由職業者的謀生方式。他有一幫朋友,那時候非常年輕,每天晚上聚在一起,就聽舒伯特彈,還有朋友唱他的這些歌曲,所以當時就被人們稱為“舒伯特圈子”,也即以舒伯特為核心的這麼一幫朋友,整天聚會。所以他的生活也不是每天都悽風苦雨,也挺嗨的。當然大家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這幫朋友都大了,也都成家了,可能也都有孩子了,這個圈子逐漸也就聚不起來了,但舒伯特正好也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好的特別多,今天我們就聊聊他開拓這種體裁的第一首,也有人把它視為是德奧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這首曲子叫作《紡車旁的瑪格麗特》,也有人翻譯為《紡車旁的格麗卿》,“格麗卿”和“瑪格麗特”指的是同一個人,是一個人名。這首曲子寫於1814年,記載非常詳細,還有日期是10月19日。1814年舒伯特剛剛十七歲,居然就寫出了這樣的一首藝術歌曲,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就已經寫這樣的作品了。

    這首作品的歌詞來源於歌德的詩,完全體現了浪漫主義時期青少年的情懷。瑪格麗特(格麗卿)是什麼人呢?歌德有一部作品《浮士德》中有三個人物,一個是浮士德,他是個博士,特別博學;還有一個魔鬼叫梅菲斯托,還有一個就是瑪格麗特。歌德的這部《浮士德》對浪漫主義時期的藝術家影響特別大,我們會在很多浪漫主義的作品當中發現《浮士德》中的三個人物,比如李斯特寫過《浮士德交響樂》,還寫過《梅菲斯托圓舞曲》,古諾有一部歌劇叫作《浮士德》,還有的歌劇叫《梅菲斯托》等等,很多浪漫主義作品裡面都有這幾個形象。那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展示浮士德這個故事,基本上就是浮士德被梅菲斯托這個魔鬼誘惑,與魔鬼做了交易,又和瑪格麗特談戀愛,而舒伯特的這首歌與那些從宏觀上來展示故事的都不一樣,它彷彿是一個微觀的刻畫,一個細節的刻畫,是瑪格麗特的一個生活場景,她在紡車旁紡紗,在紡紗的時候心裡若有所思,歌詞唱的就是她心裡想的這些事。

    《浮士德與瑪格麗特 Faust And Marguerite:The World"s romances》插圖

    這首歌曲採用的是典型的藝術歌曲的所謂“分節歌”的形式。“分節歌”就是一個旋律好幾段詞來回唱,我們從很多歌曲當中都聽過這種形式,特別是後來的蘇聯歌曲,好多段的歌詞。分節歌是藝術歌曲的一種典型體裁,我們來看一看這首藝術歌曲。剛才說到,鋼琴伴奏是藝術歌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這首作品裡的鋼琴伴奏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鋼琴伴奏:無窮無盡的音型重複,展示的是紡車轉動的藝術形象。所以整首曲子的歌聲都是在這樣的紡車轉動的背景下來演唱的。旋律和歌詞則是在鋼琴伴奏彈了一個多小節之後進來的。

    這是一首德國藝術歌曲,因此是用德語演唱的。關於語言的使用,每個國家有不同的看法,一些義大利的歌唱家、作曲家就覺得德語完全不能歌唱,根本不適合拿來歌唱,義大利語是最適合歌唱的。這些大家都可以自己去體會。

    ·第一段:歌詞是“我的心緒不寧,心事重重,我再也不能平靜”,因為她愛上了某個人。“我如果要失去他,就像失去了生命,全世界都不能讓我感到快樂,我會感到悲痛。”如果失去了她的心上人,她終日都昏昏沉沉,而且神志不清。這是第一段詞,伴奏一直在下面持續“紡車”的音型。

    ·第二段:開頭的旋律與第一段一樣,這是分節歌的特點,旋律是差不多的。歌詞也與第一段差不多,“我的心緒不寧,心事重重,我再也不能平靜。”之後歌詞發生了變化,“我趴在窗前等待他經過,盼望著心上人的到來”,之後開始描述她的愛人是多麼的儀表堂堂,面帶笑容,目光炯炯等等。慢慢地她就陷入了幻想,想象已經見到了自己的愛人,他言談優雅談笑風生,還唱到他的擁抱和親吻。在這個地方,瑪格麗特彷彿陷入了深深的幻想當中,開始出神了。所以伴奏的紡車的聲音隨著她的出神停了下來,就彷彿她想入神了就忘了手裡的紡車。隨著瑪格麗特越來越激動,音量也越來越大,然後一個延長記號,彷彿一個停頓之後她逐漸回過神來,紡車也逐漸轉了起來。由此進入了第三段。

    ·第三段:開頭的歌詞和旋律與第一二段都一樣,到後半段時歌詞不一樣了,唱的是內心的焦慮與思念,總而言之就是在傾訴,盼望見到自己的愛人,最後表示要與自己的愛人永遠不分離。音樂漸弱,唱出結束句,而結束句就是歌曲開頭的第一句。

    欣賞藝術歌曲,大家會發現它與聽義大利民歌是不一樣的,會覺得沒有那激情,表現得好像更為內斂,更為節制,也更細膩,而且整首歌曲也不是非要有多少高音。所以藝術歌曲是另外一種感覺,而且實際上德國、法國、俄國他們的藝術歌曲之間的感覺也不完全一樣,我們可以透過今天這首《紡車旁的瑪格麗特》體會一下德奧藝術歌曲的特點,同時別忘了這是一個17歲的作曲家寫出來的。

    《紡車旁的瑪格麗特》推薦版本

    ·歌唱家·

    伊莉莎白·施瓦茲科普夫

    Elisabeth Schwarzkopf

    1915~2006,德國女高音歌唱家,出生於巴伐利亞,是有史以來最為優秀的德奧歌劇和藝術歌曲的女高音之一。她的職業生涯開始於柏林國家歌劇院,並於1947年在英國首次亮相,作品有《玫瑰騎士》等。起初以花腔為主,在25歲時轉為抒情女高音,並在一年後的奧地利薩爾茲堡音樂節受卡拉楊的邀請出演理查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中的元帥夫人一角而大獲成功,從此奠定她在歌劇界的地位。另外,由於她的嗓音甜美,在藝術歌曲領域有很高的造詣,擅長演唱舒伯特,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德沃夏克等的歌曲,並和著名男中音菲舍爾迪斯考建立了長期的猶如黃金搭檔般的合作關係。1989年退休後,施瓦茲科普夫一直從事教育工作。

    ·鋼琴家(伴奏)·

    艾德溫·費舍爾

    Edwin Fischer

    1886~1960,瑞士鋼琴家。費舍爾能夠演奏所有德國古典、浪漫派作品,留下不少質量極為優秀的錄音。他是率先恢復在鍵盤上指揮並演奏巴赫與莫扎特作品的鋼琴家之一,與庫倫肯普夫、梅納迪所組成的三重奏也相當受到喜愛。費舍爾的音樂特色在於控制鍵盤的能力、令人難以置信的豐富情感及流暢圓潤的音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做一個垂直招聘平臺,從產品的角度出發,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