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程123ab

    有!真的有。別看當下物質極大豐富,但一些七八十年代非常普遍的時令美味,在我們今天的的餐桌上,卻很少再現了。樅板,一種秋季生長在松樹底下、荒草叢中的菌菇,水牛(音),夏天雨後長著一對尖牙的黑色昆蟲,還有傍晚忙著出來交配的瞎撞子,沙質河底各色豔麗的小魚…。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適當的季節,只要勤快,想慰勞一下自已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時至今日,想一飽口福,即使累得屎臭尿騷,也鮮見其蹤了。

  • 2 # 鷹擊長空8222

    說一種吧!應該是在七十年代初,我才幾歲,跟著奶奶住在農村!那時候食物匱乏,家裡都淹鹹菜,有時候鹹菜甕裡會生一種白色的菌,像棉花,我們這裡叫“生了布(兒)了!”。奶奶就把這些“布(兒)”弄下來,用油炒著當菜吃!非常好吃!據奶奶說有的“布(兒)”能吃,而有的不能吃,不能吃的,吃了會生病!而我根本就區分不清!現在人們肯定都不吃這東西了,就是淹鹹菜長“布(兒)”了,也是認為這鹹菜壞掉了!

  • 3 # 笑看人生一路北

    現在生活富裕了,老百姓餐桌上的肉食、白饃、水果、蔬菜等,應有盡有。

    但是,儘管物質應有盡有,再也吃不到原來的味道了。再也吃不到沒有注水的牛肉、豬肉,再也吃不到沒有農藥殘留的各種蔬菜,再也吃不到沒有用澎大劑長出來的水果了……

    那時候物質雖然很短缺,但各種老百姓食用的東西都很正宗。如今什麼都有了,但味道都徹底變了。

  • 4 # 73神牛

    作為一個曾經學過廚師的70後,對於現在已經消失和不見的食材可以說是記憶頗深,別看七八十年代時的物質條件跟現在有著天壤之別,但是那時候的很多名菜和食材現在有錢也不見得能夠吃得到。

    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生產力和物流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有很多的食材因為產量的原因和保鮮的原因只能在本地銷售,隨著後來經濟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提高,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不少美味的食材不是被吃沒了,就是被吃成了“保護動物”。

    我居住在北方的海濱城市,我們這裡山海相依,因此不僅出產優質的海鮮,還有很多的山珍也不稀奇,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七八十年代我們這裡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菜,現在基本上已經很難看到,即使有也賣到天價。

    一,渤海灣的大對蝦

    渤海灣裡的對蝦每年在冬季上市,這種蝦應該是中國北方海域裡出產的最大個的蝦,以前市場上售賣的講究一斤十個頭以下的,也就是一隻大蝦至少要達到一兩以上。

    記得七十年代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的食堂用大對蝦燉菠菜,菠菜都被蝦的顏色染得通紅,家裡包餃子也用這個對蝦來包,那個鮮味是現在市場上售賣的任何蝦所不能比的。

    山東和我們當地的名菜【㸆大蝦】也是以這種蝦為主料的,即使是就是年代初的時候,渤海灣對蝦也還能經常見到,價錢也不是那麼貴。現在渤海灣對蝦雖然也有,但一艘漁船出海一趟也打不了幾隻,因此它的身價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夠吃得起的,關鍵是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二,渤海灣刀魚

    渤海灣出產的帶魚小黑眼睛、頭小、獠牙不外露,一般一條在一斤在左右,以前逢年過節誰家都會買上一大盆,炸著吃或燉著吃,當年這渤海灣刀魚也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家常菜。

    現在渤海灣刀魚的身價動輒過百一斤,而且市場上你也未必能夠買得到,這渤海灣刀魚現在普通老百姓家一年也不見得吃上一頓。

    三,剝皮魚

    剝皮魚以前是最便宜海魚的代名詞,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這種魚也就毛八分錢一斤,基本都是大家餐桌上的常菜,當年這魚產量大都是被用來製作烤魚片,老百姓家裡用它燉粉皮吃可以說是常菜。

    現在剝皮魚已經很少見,尤其是過斤以上的剝皮魚你根本就看不到,像重慶火鍋裡的“耗兒魚”那麼大點的剝皮魚,以前基本都是餵雞鴨的飼料,當面要是吃那麼大點的魚真會讓人笑話。

    四,烏魚蛋

    烏賊是中國的“四大經濟海魚”之一,以前每年的秋季滿海邊都是釣烏賊的人,用幾個魚鉤綁成錨的形狀,上面纏上香菸裡的錫紙,掛上魚肉,晚上打著大號手電或點著嘎斯燈去海邊釣,一晚上釣上幾十斤是常有的事,然後曬乾以後晾成烏魚乾,當年魷魚幾乎沒人吃,大家都喜歡吃肉厚質嫩的烏賊。

    春季是烏賊的產卵的季節,這個時候的烏賊肚子裡都有卵,像一個圓球狀的,大家管這叫“烏魚蛋子”。

    烏魚蛋子吃起來又香又鮮,不論是蒸煮都異常的美味,魯菜名菜【酸辣烏魚蛋】就是以它為主料製作的,現在帶籽的烏魚蛋子你根本見不到,這個已經多年淡出了人們的餐桌。

    結語:

    七八十年代還有很多食材都已經淡出了百姓的餐桌,除了因為過度捕撈以外,還有就是人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不少食材的生長空間已經被壓縮了,因此產量變得越來越少。

    不過七八十年代並不是一個值得懷念的年代,要知道那時候很多人家也就剛剛解決了溫飽而已,雖然有很多人懷念那時候雞有雞味和肉有肉味,不過給現在半年讓你吃上一頓肉,你也會覺得這雞和肉是無上美味的。

  • 5 # 星光84295

    七十年代,根據季節我們這裡農村人餐桌上常有的食物:麥羹羹、稀飯煮牛皮菜、爛紅苕粑粑。這些食物當下已經絕跡,現在人缺這個口福。

  • 6 # 納蘭若香

    以下6種粗糙米麵飯,就是當今老百姓餐桌上幾乎見不到吃不上的食物。

    70,80年代,物質匱乏,溫飽依然不能保證,老百姓餐桌上,多以粗糧為主。所以,粗米糙面,是餐桌上“常客”。主要是以下6種:

    1.玉米鋼絲面:聽名字可見其硬度,那個年代不得不吃;

    2.玉米麵發糕;

    3.玉米麵鍋貼;

    4.玉米麵窩窩頭;

    5.蒸紅薯幹;

    6.高粱米飯。

    這些粗糧,口感硬實,難以消化,容易腹漲胃疼。

    當然,也有生活富裕些的人家,做玉米麵制食物時,會多摻和一些白麵,即是節日般的快樂。

    記憶中,母親偶爾在蒸玉米麵發糕時,會摻和白麵和白糖,成品軟糯香甜,回味無窮。

    那時候的小麥白麵,主要存在過年時蒸饅頭、包餃子用的。走親訪友時,送一袋白麵,那已經是奢侈的禮物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文明也極大的提升,精加工的米麵,豐富了人們舌尖上的味蕾,也舒適了腸胃。過去的粗糙米麵隨之被忘記,餐桌上難以見面。

  • 7 # 李礦其

    六七十年代,老百姓餐桌上有哪些現在人吃不到的食物?

    我的記憶中,棉花籽疙瘩粥,紅薯餅,高糧餅等等,這些食物現在的人是不吃的,吃的話,也只吃一頓,六七十年代的農民,這都是主要食物,

  • 8 # 職業訓獸師

    有一種水果吃不到了!

    蘋果梨!早上摘下來,下午就壞掉了。

    保質期也就五六個小時!真是美味,酸甜可口。

  • 9 # 花語烘焙工作室

    七零後,我小時候吃的草莓是個頭小小,汁液特別紅,酸酸甜甜的,草莓味道特別濃,西紅柿也是皮特別薄,汁特別多,每年夏天西紅柿最便宜的時候,家裡都做很多西紅柿罐頭,留著冬天吃,做西紅柿面味道特別棒,現在都再也吃不到那個味道了。

  • 10 # 信敏498

    “憶苦思甜飯”是六七十年代,啟發人們“過去舊社會比現在還要苦”的飯。這種飯全部都是米糠和不同野菜做成的,吃的時候還有革委會人員致詞,要大家“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是特定時期,發明的一種特殊的飯。

    自從改革開放後,大家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好起來。這40多年來,別說大家吃不到“憶苦思甜飯”,年輕人可能聽都沒有聽說過。

  • 11 # 心理衛士

    我們那時的餐桌上野雞,野兔,有大雁,斑鳩,豬頭豬下水,不要肉票,夏天魚多,田雞多。那時吃田雞,只吃腿上那黃豆大小的肌肉。現在再也不可能有那時候了。那時我們在大山裡的三線廠,有森林大河。就是人少。

  • 12 # 清閒的畫板F

    七八十年代,物質匱乏,有一些野菜現在很少有人吃到,那個年代我記得奶奶經常去挖一些棉花草拿回來同麵粉和在一起做餅吃,還有一個就是四川的燈影牛肉,過去的燈影牛肉那純碎是用菜刀切成一片一片在燈下可以透光亮,現在的燈影牛肉都是用機器切沒有過去手工切出來的味道了。

  • 13 # 一劍封侯1973

    少了良心菜,綠色菜,放心菜。那時候有的,現在都有。不是少了,是多了。現在是少了良心菜。各種農藥,化肥,新增劑亂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最適合養老的中國城市有哪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