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陌雨181313014
-
2 # 津城沐雨
亂世出英豪。
三國前半期處於動亂的開始,群雄並立,諸侯割據,各種勢力間不斷混戰兼併,為了生存和發展,競爭激烈,各個勢力也是敢於大膽任用新的將領,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原本地位平凡的人只要是金子就更容易“發光”,自然會產生諸多著名的將領。
三國後期,經過前一段時間的不斷優勝略汰,三國之間的爭鬥基本上都是名將集團之間的較量,統治者不會再大膽冒險任用新人,平常人很難再有表現的機會,因此名將漸少。
-
3 # 虔雩志錄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下個人的看法:
《三國演義》不是史書。絕大部分對漢末到東晉這段時間的認識都是來自於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但是我們要了解一個點:《三國演義》不是史書,它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受成書時的所處環境,作者的個人主觀色彩影響的文學作品。既然是文學作品,那麼受作者的主觀影響就會很大,比如很有名的趙雲是否真的那麼武力高強?在正史中評價很高的陳到在《三國演義》中卻基本沒有提及。
再來說說為什麼和平時期或者大一統時期為什麼名將少?
個人原因覺得有:
①在戰場上難有凸顯武將的機會。以前玩貼吧的時候,經常會和人正張飛厲害還是許褚厲害,然後拿出張飛多少回合斬了誰,許褚多少回合擊敗了誰的演義中的資料。為什麼會出現名將多少回合斬了另一個將領之類的情況?因為戰爭人數雙方相對少,我們看整個《演義》,單挑或者兩軍大將陣前廝殺在《演義》的上部分會出現很多,下半部分相對少,所以一開始對某一個將領的第一印象就基本定性了,所以我們會認為三國前期名將很多。
那為什麼後期“少”了呢?因為後期都是軍團作戰了,不是很需要武將個人單挑,更多需要的將領的軍事指揮才能了。
②和平時期或者大一統時期,戰爭數量相對少,軍人將領的數量也相對少,所以出現名將的機會相對少,或者說是出現武力高強的將領少,這時出現的是軍事指揮能力強的將領。
最後,再來說說三國後期那些名將(特指統帥級)。
曹魏西晉方面
杜預:司隸校尉、鎮南大將軍
羊祜:“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
鄧艾:滅蜀統帥之一,“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
王濬:西晉滅吳統帥之一,官至撫軍大將軍,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
胡奮:西晉滅吳統帥之一,鎮南大將軍。
鍾會:滅蜀統帥之一,死於姜維反間計
文鴦:官至東夷校尉、假節,封關內侯。
蜀漢方面
姜維:蜀漢大將軍
東吳方面
陸抗:東吳大司馬、荊州牧
丁奉:東吳右大司馬、左軍師
Ps:從這裡也看得出為什麼蜀漢死的最快,姜維真的是獨木難支,地方人口最少不說,能打的沒幾個,謀士也不多,姜維出征在外還要和黃皓這個奸人鬥爭。
回覆列表
所謂亂世出英雄。
三國中前期是太亂了,十好幾個割據軍閥整天打打殺殺。所以誕生了很多名將。
三國後期,魏蜀吳各自建國,互相制約戰爭少了很多相對比較太平。所以也沒鍛煉出來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