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拾史事

    關於火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我們用火取暖烹飪,但是對於保留火種這件事,一直是一個問題。在原始社會,你無法隨身攜帶火把,在度過最早的鑽木取火時代之後,人們發明出了最早的引火裝置,火摺子。

    火摺子,又叫火摺子,是一種小巧又方便的生火裝置,和火鐮子、火石、火摺子是一套,武俠劇中,主角們經常會從腰帶中取出一根棍子,吹一下,然後就會生出小火苗了,這個就是火摺子。

    不過同時代還有另外一種生火的工具叫火寸條,但是使用率和知名度都沒有火摺子高。

    較好的火摺子的紙製作方法是以白(紅)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乾,加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製成的。最後折成長扁筒或擰為繩,晚間燃之似無火放在竹筒裡,用時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這是運用了化學原理的火摺子,大多是封建帝王和官宦人家使用。

    民間的火摺子大多是用來抽水煙和生火。用很粗造的土製紙捲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後再把它吹滅,火苗熄滅了但還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留著火引 ,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需要點火時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復燃,不過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氣量要大。

    火摺子根據記載最早出現在南北朝577年,在此之前古人還是較多用鑽木取火或者打火石和鐵片取火。

  • 2 # 唐壁虎

    關於火摺子我小時候見爺爺使用過很長一段時間,火摺子一般是火鐮,火石,火紙配套使用,火鐮火石和火紙估計有很多朋友不知是啥東西,我給各位朋友詳細說一下,火鐮就是一個鐵塊長大概四公分寬三公分左右,一邊稍微薄一點,火石就是山裡常見的白色石頭,可能是石英石一類的東西,硬度很高和鐵塊碰撞會有火星,火紙是用竹子纖維製成黃色而粗糙的紙張,在農村一般用來給過世的人當紙錢燒。

    製作火摺子並不複雜,用拇指粗細的一節竹筒七八公分長左右,再把火紙捲成粗細相當的密實紙卷塞進去,前端先用火燒成炭化後用竹筒做個蓋子蓋起來,用的時候火摺子夾在手指前端火石緊挨著放在後端用火鐮擊打火石,擊打三四下就能燃起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熄滅的時候只能用竹蓋子輕輕蓋起來不能破壞掉前邊的碳化斷,讓其缺氧自行熄滅。

    電視劇那種一晃就燃的是竹蓋有孔,因為紙卷卷的密度高,氧氣供應又不太足所以短時間燃燒不快又不會熄滅,用的時候取下蓋子接觸充足氧氣所以一晃就燃。

    (關於火摺子有一個延伸,全是親身經歷的事,秦嶺以南有一名字很吉祥的市叫安康市,有一縣為旬陽縣,縣有一城叫太極城,山環水抱形成一天然太極,縣下各個城鎮均以水河命名,各河為漢水源流。其中有一河稱為金河河兩邊山勢延綿,有一山為大洞山,山上滿是殘垣斷壁,大多數都是在陡峭巖壁依山洞修建的躲匪寨子,山頂有一池,被我們稱為腦池亞山腰有一村蓮花村,村子房屋黃土為牆青石板為頂,村裡有一個老頭我爺爺,他最寶貝的有三樣東西,一個是麂子皮縫製的小兜兜裡邊裝著火鐮火石和火折,還有一根旱菸袋,這兩樣東西很少離身,經常在腰間別著。還有一個拳頭大小的土巴酒罐罐,每頓必要喝一罐罐自己燒的土酒,

    小時候和爺爺一起去山上放牛,上至腦池亞,秋天山上滿是紅彤彤的刺果子,學名應該叫火棘果,牛羊自在吃草,我在土坎上用彎刀銼一個橫洞,找來乾草放洞裡,爺爺開啟火折用火鐮在火石上磕三四下,引燃火折生火,洞上蓋一個薄薄青石板,摘來紅彤彤的刺果放在青石板上烙成果餅,酸酸甜甜很難忘懷!)

  • 3 # 阿醜63

    應該是硝和硫磺的混合物,輔以蒲絨,用東西卷好,事先需點燃,但立即要與空氣隔絕,把它放在特製的容器內,一旦用上它的時候,把容器蓋子開啟,迎風一晃,或用嘴吹一下,其中的餘火就死灰復燃了。

  • 4 # 糾結帝

    估計答題的真正用過見過的火摺子的沒幾個吧。我小時候在婆婆爺爺的院子裡經常玩火摺子。其實就是一個可以上下分開的竹筒,一長一短。長的裡面裝著我們叫馬糞紙的卷的很密很緊的紙筒。那種馬糞紙很粗糙黃色的,有點像現在的上墳的錢紙。使用時要把紙筒頂端燒一會,有一小段碳化了。就可以蓋上竹筒蓋子。蓋子上一般有透氣的小孔。要用的時候拿開蓋子一吹。碳化端就會產生明火。小時候總拿火摺子點鞭炮

  • 5 # 華智觀點

    火摺子裡邊是潮的棉花,準備的時候裡邊塞好口上引燃,然後把蓋子蓋好裡邊就能保持非常緩慢的燃燒。大概一天左右,一般有錢人會準備兩個,一個點燃一個塞滿棉花隨時準備接替點燃。和菸斗有些類似,只是蓋上蓋少有氧氣進入可以保持長時間不熄滅

  • 6 # 皇家師爺

    70、80年代,南方某些地方,有一種叫黃麻的植物,皮可做麻繩,“骨”(黃麻中木質化的部分)泡在水中數月,即是上好的引火材料,點燃後可保留火種,燃盡火種才滅,可長時間長距離取火。用力吹一口氣,即會燃起火苗,點燃其他可燃物。

  • 7 # 紅黑聖西羅

    火摺子裡面的主要成分是火石,是磷以及一些易氧物質,就是山上經常能看見的白色石頭。這種石頭相互碰撞,加大摩擦會崩出火花。而火摺子裡面除了火石,還有相搭配的紙張或者棉花等,需要點火時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復燃。

    古時候,富人家用的火摺子還添加了些香料、樟腦等材料,基本都不用吹的,用的時候晃一下就夠了。

    真正的火摺子是一種極容易被點燃的草紙,從前農村多是用來點菸做火引的。

  • 8 # 史之策

    “創造性的勞動”是人與動物區別的根本。

    幾百萬年前,一場森林大火,給原始人類帶來了火源。人類從自然界保留了火源,可以讓人移居到寒冷的地方。後來發明了鑽木取火與敲擊取火來主動獲取火源,促進了人類的發展,也逐漸從根本上區別開了人與動物。

    但是每次需要火,總不能都是鑽木取火,而火摺子的發明大大解決了這個問題。火摺子是一種簡單的生火裝置,一般和火鐮子、火石成一套。平時是放在竹筒裡面,使用的時候只要輕輕一吹,就可以產生明火,從而滿足生產生活的各種需要。

    南北朝時期的北齊經常戰亂四起,軍隊物資缺乏不說,甚至經常沒有火用來生火造飯。幸虧一個宮女發明了火摺子,才解決了燃眉之急。當時的火摺子是用紙捲成的緊密紙筒,先提前用火點燃之後再熄滅。只能隱隱約約的看到火星,放在竹筒裡面,可以保持長時間的不滅。

    但這種紙不是簡單的草紙,是經過特殊工藝製成,也是火摺子的主要成分。火摺子所用的紙,原料取自番薯藤蔓。先用水浸泡至充水膨脹,取出後在石板上捶打。之後混合棉花,蘆葦等堅韌纖維物,繼續捶打至幹扁,最後再曬乾。

    曬乾之後向其中加入硝石粉末、硫磺粉末、松香粉末等易燃物。混合之後繼續捶打,將捶打物捻成繩條狀。用明火點燃後,將其熄滅裝進竹筒。但是必須緊密,儘量減少空氣的存在,防止還沒來得及使用就燃盡。使用的時候,只要拔開筒帽即可使用。但是使用時需要吹一口氣,要求吹起必須短促有力,吹氣量大。

    沒有使用火摺子之前,人們都是靠打火石取火。打火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靠摩擦產生火星,再與火絨配合引火。火石的發現也是從鍊鐵中得來,之後作為主要引火工具。但是碰到天氣陰潮溼,很容易無法生火。火摺子的發明,大大減弱了天氣的影響。

    真是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什麼都能想出來。

  • 9 # 朝文社老張

    在近代火柴傳入中國前,古裝武打片裡常用來引火的“火摺子”,是中國古代民間常用的引火器具。

    不過,雖說好些朋友把火摺子稱為古代版的“火柴”,但火摺子與火柴,還是不太一樣。最像火柴的,應該是比火摺子更晚出現的另一種引火器具“火寸條”,以宋朝《清異錄》記載:宋初有人把松木條浸泡在硫磺裡,做成一種可以引火的木條,一接觸摩擦就劇烈燃燒,當時也被稱為“引光奴”,後來則叫做“火寸條”,在市場上大量售賣,到明代又被叫做“發燭”。以燃燒方式說,“火寸條”才最像火柴。

    但這種古代版的“火柴”,不方便處也很多,火力比較有限,而且長期儲存也不容易,與近代火柴還有很多出入。所以即使在明代時,也只是在江浙地區流傳。而大部分華人常用的引火用具,則是“火摺子”。其實以效能說,“火摺子”不像火柴,倒和現代的打火機更相似。

    為何這樣說?可以看看火摺子的成分與效能。火摺子的誕生,以史料記載,其實比“火寸條”早得多,早在南北朝北齊時期就已應用。它的用法更與“火柴”不同,比較廉價的“火摺子”,一般是把草紙捲起來,插進竹筒後點燃,之後蓋住蓋子,讓竹筒內的草紙卷保持半燃燒狀態,用的時候就取出來輕輕吹著,就可以用來點火。但這一類的火摺子,造價便宜且引火難,想要用好,全憑生活經驗。

    而比起這類廉價火摺子來,古代真正有錢人用的火摺子,做法就複雜的多,要把薯蔓在水中反覆浸泡捶打,先加上棉花與蘆葦纓子,然後再加入硝硫磺樟腦,就這樣混搭成一個易燃的長筒。需要用的時候,就點燃一丁點,叫它保持微弱火光的狀態在竹筒裡,需要用的時候就迅速拿出來一晃,充滿易燃物的火摺子,立刻就燃起熊熊火光,輕鬆方便引火照明。比起窮人用的“紙版火摺子”來,簡直就是大不同。

    對比看看就知道,這簡單一個火摺子,在古代社會,確實是窮富不同,有錢沒錢,一個火摺子,就是各有各的用法。

    不過,雖說窮富不同,這一類中國版的引火器具,無論是火摺子還是“火寸條”,無不方便了古代華人的日常生活,比起同時代的西方人來,技術更是遙遙領先。看看中世紀的西方文學小說就知道,當時的歐洲人,點火打火都十分費力。直到19世紀,法國和德國相繼發明了近代火柴,並作為“洋火”在近代傳入中國,中國民間用“火摺子”的歷史,才漸漸終止。

    一支火摺子,見證了老一代的生活,也見證了古代華人,用火方面的智慧創造。

  • 10 # 薩沙

    火鐮和火摺子不是一個東西。

    火鐮是底層老百姓常用的。

    他歷史就是一個鐮刀狀的鐵片和燧石,還有摺疊起來的火絨。

    火絨是用棉花、硝和樹葉製成,一旦遇到火星就容易點著。

    使用時,用火鐮的燧石擊打鐵片,產生火星,然後點燃火絨。

    點燃以後,吹幾下就點火成功,不過吹也要有技巧。

    火摺子,則是另一個東西。

    火摺子不需要點火,是已經點著的東西。

    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火絨,但成分不同。除了棉花,樹葉以外,還有硫磺、松香,樟腦等東西。

    平時把他點燃,火摺子始終處於一種點燃狀態,但燃燒特別緩慢。

    所以,拿出來只要一吹,就立即形成火焰。

    火摺子的優勢是不用慢慢打火點燃,效率較高。缺點是他畢竟是緩慢燃燒,所以用不了多久就會燃盡。那麼,火摺子的價格就比較高。

    火鐮一般是勞動人民使用,火摺子主要是富人和官員使用,因為後者比較方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王者時開局我方射手因為輔助出肉裝就對輔助進行辱罵說輔助不配贏並開始送人頭,請問輔助做錯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