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葉1號
-
2 # 小兕子
這個問題,題主問的很刁鑽。
這個人後來怎麼樣了,我認為有兩種可能,後續我會說明。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大家應該很清楚吧,從小就在歷史書上學過。
當時秦國百姓對商鞅的變法非常消極,不願意按法規去做。商鞅就讓人在城門扣立了一根三丈高木頭,並且告訴大家,誰把這個木頭從南門扛到北門,就賞十金。圍觀的人都不信,沒人去扛木頭,商鞅見這麼簡單的事都沒人去做,就把賞金提高到五十金,現場的人驚呆了,但還是沒人信。這個時候一個人走了出來將木頭扛起來就往北門走,圍觀的人就跟著他走,想看看他能不能真的拿到錢。等這個人扛著木頭倒了北門後,商鞅把五十金如數的給到了他手中,圍觀的人才真的相信了扛木頭真的可以拿到錢的。
後來商鞅的變法就在秦國很順利的執行了,秦國開始變得強大起來,最終統一了六國。可以說這個扛木頭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說,他改變了秦國,從而改變了歷史。
這個人到底是誰,史書中沒有記載,更沒有說明這個人得到五十金後,他後來怎麼樣了。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記·商鞅列傳》
史書寫得很清楚,就“有一人徙之”五個字的記載。這個人是誰,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子,是做什麼的,所有都沒有留下,只能說此人來歷不明。
這個人到底是誰呢?後來怎麼樣了?我認為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這個人是商鞅找來的託 ,是用來跟商鞅一起在大夥面前演戲的。“立木取信”原本就是商鞅設的一個局,表演給大家看的,目的就是讓變法順利實施,現在很多商業操作,都是使用了這種手段,你還別說,是真好用。
可以說目的達到了,老百姓相信了變法,這個託算是有功之人,後面會不會得到重用,就商鞅的性格來說,只要這個人有真實能力,是會得到重用的,從而建立自己的功業。
另外一種是當時這個打算扛木頭的人是個普通圍觀者,抱著僥倖的心裡試一試,哪知道真的獲得了賞金。500金在當時的秦國也算是一筆橫財,相當於現在的幾十萬。憑他敢於站出來扛木頭的心裡,會長遠打算的人,完全可以用這筆錢置地或做買賣等等,給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我更偏向於後面一種可能,而你呢?
-
3 # 弱弱的電
他拿走了五十金,開了一個小旅店,成了老闆,努力學習新法令,若干年後,又一次見到商鞅,根據新法,拒絕了他住店的要求,並報告給官府。
-
4 # 史小明律師
他怎麼樣,跟商鞅沒有關係,跟大秦也沒有關係。秦統一六國是歷史的必然。只是商鞅實現了這一必然而已。沒有商鞅,會有魏秧,趙鞅。不管是誰,人民都會被這樣的陽謀推動,完成歷史安排的程序。
回覆列表
搬走商鞅身邊的柱子只改公變了自己的人生,搬走嬴政身邊的柱子可以改變所有中原人的人生,就算是柱子,都分三六九等,哪來的真正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