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論

    蘇軍負責圍殲在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的德軍第6集團軍的是蘇軍頓河方面軍,該方面軍轄有7個集團軍,總計28萬人,擁有坦克264輛,火炮7900門,飛機400架。而德軍第6集團軍擁有21萬人,102輛坦克,1222門火炮,100架飛機(不包括運輸機)。總得來看,蘇軍頓河方面軍和德軍第6集團軍的實力比是:兵力1.4:1,坦克2.6:1,火炮6.5:1,飛機4:1,除此之外更加關鍵的是蘇軍在物資補給上的絕對優勢,而德軍只能依靠有限的空中補給,從而大大限制呢該集團軍的戰鬥力。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蘇軍在步兵數量上並不佔太大的優勢,這已經是蘇軍最高統帥部為其補充了20000名步兵的基礎上了,顯然蘇軍在步兵上倍感缺乏,為此蘇軍統帥部為頓河方面軍提供了強大的炮兵力量,包括50個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炮兵團、2個近衛迫擊炮兵師(轄5個旅)、9個迫擊炮兵團、17個反坦克殲擊炮兵團,共計6860門火炮、1323門反坦克炮和222門高射炮。在蘇軍的主要突擊方向上,炮兵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202門火炮,這在此前是從未有過的。

    蘇軍頓河方面軍的坦克數量也並不多,這主要是因為蘇軍將絕大部分的坦克部隊投入南部向西擴張的攻勢中,旨在佔領羅斯托夫、哈爾科夫甚至到達第聶伯河一線,以徹底粉德軍南翼的三個集團軍群,取得戰略上的勝利。所以對於進攻德軍第6集團軍,頓河方面軍並沒有太多的坦克,但是相較於德軍可憐的坦克數量以及彈藥和燃料的匱乏,264輛坦克對於頓河方面軍來說也足夠了。這些坦克部隊大多是近衛部隊,配備的也主要是重型坦克,所以在攻堅戰中可以給予蘇軍步兵強大的直接火力支援。

    相比於後期蘇軍對德軍經常5到10倍的絕對優勢,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包圍戰中的優勢實在不算什麼,如果他們面對的是擁有充足補給的德軍第6集團軍的話,恐怕根本不可能圍殲成功,連突破德軍的防禦工事都會非常困難,並且伴隨的是慘重的傷亡。但是實際情況是蘇軍僅僅傷亡了不到7萬人就圍殲了德軍21萬人,這說明後勤補給在現代化戰爭中是多麼的重要。

  • 2 # DDG的老船塢

    實際上,合圍圈對內正面蘇軍兵力一直有變化(不像合圍圈內軸心國兵力一直在穩定下降),所以選擇合圍圈正面正式整合的12月1日和冬季風暴期間的12月15日來說好了。

    12月1日,構成合圍圈對內正面的蘇軍包括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各一部兵力合計7個集團軍(需要注意的是此時蘇軍剛剛開始恢復步兵軍建制,集團軍仍然以直轄步兵師為主)

    包括: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第64集團軍,下轄一個步兵軍(3個步兵旅)又4個步兵師,2個海軍步兵旅,2個坦克旅

    第57集團軍,下轄3個步兵師,3個機械化旅(均來自坦克13軍),1個坦克旅

    62集團軍,下轄6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1個戰役叢集(2個步兵旅)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12月1日步兵師平均兵力約5000人,但是我懷疑這是否包括堅守市區的62集團軍,12月1日到3日該集團軍各師在城內作戰的兵力大約600-1500人

    頓河方面軍

    第21集團軍,下轄5個步兵師,2個坦克軍

    第65集團軍,下轄5個步兵師(2個步兵師為預備隊),2個坦克旅

    第24集團軍,下轄9個步兵師(1個步兵師為預備隊),1個築壘地域

    第66集團軍,下轄6個步兵師

    頓河方面軍12月1日各步兵師平均兵力大約3800人,需要注意的是頓河方面軍對內正面的各集團軍都背靠對外正面,所以保留的預備隊實際上是為防止對外正面被突破或6集突圍準備的。

    相對應的,德軍第6集團軍各步兵師平均兵力在12月1日估計在8000人上下

    12月15日蘇軍對內正面部隊如下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第62集團軍,下轄7個步兵師,4個步兵旅,1個築壘地域

    第64集團軍,下轄1個步兵軍(3個步兵旅,1個機車化步兵旅)又6個步兵師,2個海軍步兵旅

    第57集團軍,下轄2個步兵師,1個機械化旅,1個築壘地域(部分兵力)

    頓河方面軍

    第21集團軍,下轄8個步兵師(其中3個為預備隊)

    第65集團軍,下轄5個步兵師(其中1個為預備隊)

    第24集團軍,下轄6個步兵師(其中2個為預備隊),1個築壘地域

    第66集團軍,下轄6個步兵師(其中1個為預備隊)

    另外包圍圈中德軍合計有5個軍部,15個步兵師(含1個羅馬尼亞步兵師),3個裝甲師,3個機車化步兵師,1個騎兵師(羅馬尼亞),1個高炮師。此外獨立部隊還有1個炮兵指揮部,5個炮兵團,1個高炮團,1個通訊團,1個要塞守備團,2個工兵團,3個重火箭炮團;4個突擊炮營,14個炮兵營,3個高炮營,3個反坦克營,15個工兵營,3個舟橋營,2個建設營,3個道路建設營。估算11月23日包圍圈內軸心國兵力大約有德軍26.4萬,羅馬尼亞軍隊2萬,俄國志願人員及其他輔助人員約6萬。到12月6日第6集團軍報告包圍圈內軸心國軍隊還有28.5萬人,但是此時羅馬尼亞人只剩萬餘人,俄國志願人員和其他輔助人員僅存2萬出頭。

  • 3 # 國平軍史

    德國陸軍的精銳主力第6集團軍,在保盧斯陸軍上將指揮下(戰敗前大本營將其晉升為陸軍元帥),折戟斯大林格勒,整個集團軍被蘇軍成建制地殲滅,導致德軍在東線戰場上元氣大損,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國國防軍首次在東線大規模戰敗,攻擊北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不得不撤退至頓河畔羅斯托夫,史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

    此役,德軍戰敗的原因有許多,第6集團軍軍事主官沒挑好,可謂德軍統帥部的一大失誤,讓幹參謀工作出身,沒有多大實際作戰經驗的保盧斯上將,擔任第6集團軍司令官似有欠妥,也是德軍血與火的經驗教訓。

    參謀出手的軍事主官,一般拘泥於圖上作業,缺乏膽量和魄力,戰場上隨機應變的能力差,最終,由於優柔寡斷,只服從元首的指示,未執行頓河集團軍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帥向南突圍與第4裝甲集團軍會合的命令,第6集團軍錯失了突圍的良機,缺糧缺彈缺油的德軍只能束手就擒。

    第6集團軍,是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德軍絕對的主力部隊,初期,擁有第8、第11、第51步兵軍和第14裝甲軍,另外加上集團軍其他迫擊炮、重型火炮、工兵、後勤等直屬部隊,德軍兵力有33萬人,加上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等其他僕從國軍隊,第6集團軍總兵力有33個師47萬人。

    防禦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有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擁有第21、62、第63、第64集團軍和空軍第8集團軍,此後加入了第51、第57集團軍和第1、第4坦克集團軍。

    此後,蘇軍重新調整兵分配了兵力,最高統帥部決定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組為東南方面軍,下轄有第64、第57、第51集團軍,以及坦克第1集團軍、坦克第13軍和空軍第8集團軍;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後改稱為頓河方面軍)編成內有第21、第62、第63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坦克第28軍和空軍第16集團軍。

    鑑於斯大林格勒異常嚴峻的形勢,最高統帥部又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並決定立即調撥第24、第6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開赴斯大林格勒。

    蘇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東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和市內進行的防禦戰中,英勇頑強地抵抗,成功阻止了德國第6集團軍和第4坦克集團軍的進攻。

    在反攻開始前,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展開的兵力有西南方面軍,下轄近衛第1集團軍、第5坦克集團軍、第21集團軍、空軍第17集團軍;頓河方面軍,下轄第65、第24、第66集團軍,空軍第16集團軍;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下轄第62、第64、第57、第51、第28集團軍,空軍第8集團軍,總計110.6萬的龐大兵力,包括火炮和迫擊炮155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463輛、作戰飛機1350架。

    蘇軍在1942年聖誕節發動總攻時,上萬門大炮發出怒吼,剛新晉陸軍元帥不久的保盧斯,在走投無路時,只得選擇投降,德軍精銳的第6集團軍33萬大軍悉數被殲,成了德國國防軍的噩夢。

  • 4 # 榮華之武器堂

    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發起反攻,11月23日包圍了第6集團軍。此時德軍第6集團軍總兵力近30萬人,裝備170輛坦克和突擊炮、1300門火炮。

    11月最後一週和12月前2周蘇軍發動3次進攻試圖消滅對方,不過不是因為對方頑強抵抗就是受到德軍解圍部隊從合圍對外正面構成威脅,進攻均以失敗告終。按照蘇軍資料,12月1日蘇軍在合圍對內正面部隊有48萬人、465輛坦克、8490門火炮和迫擊炮;被圍德軍有33萬人、340輛坦克和5230門火炮與迫擊炮。12月18日根據德軍統計,第6集團軍總兵力為24.9萬人,擁有138輛坦克和突擊炮。

    1943年1月10日,隨著德軍解圍的失敗,蘇軍頓河方面軍開始了圍殲德軍第6集團軍的“指環”行動。

    當時,蘇軍頓河方面軍共有7個集團軍,總兵力28萬餘人,裝備264輛坦克、6860門火炮和迫擊炮(另外還有1323門反坦克炮和222門高射炮)和400架飛機。德軍第6集團軍此時總兵力還有約20萬人,裝備124輛坦克和突擊炮、1222門火炮和100架飛機。雙方兵力兵器對比中蘇軍最大優勢在於火炮和迫擊炮,是對方的6.5倍。

    而在1943年1月初,蘇軍總情報局和頓河方面軍情報處根據戰俘審問的結果,判斷德軍第6集團軍作戰兵力有7.55萬人,裝備各種火炮1997門、迫擊炮366門、245輛坦克和突擊炮,與德軍實際情況相比,過高估計了對方的作戰兵力又低估了對方的總兵力。

    整個圍殲戰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43年1月10日-1月17日,蘇軍經過7天激戰,將包圍圈從原先的周長170公里降到110公里,東西深度從53公里編為20公里,南北寬度從35公里變為30公里。德軍第6集團軍在一週作戰中總兵力從原先19.7萬人減少到12.5萬人;蘇軍付出的代價是2.4萬人和140餘輛坦克。

    1943年1月18日-1月25日為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作戰中,蘇軍幾乎摧毀了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城外的防禦,德軍總兵力下降到了10萬人,而且後勤供應不力。

    1943年1月26日-2月2日則是最後階段。1月30日,蘇軍首先肅清了南部包圍圈,之後又肅清北部包圍圈,最終2月2日德軍投降。整個圍殲戰,第6集團軍除了空運撤出的約3萬人外,其餘18.7萬人不是被擊斃就是被俘,而蘇軍一共只損失了5萬人。

  • 5 # 陶式防務評論

    真相可能會讓有些人無法理解,蘇軍圍城兵力其實比被圍德軍還少!

    真正用於圍攻德國第6集團軍的蘇軍,人數最多隻有27萬人,戰鬥開始時甚至比德國第6集團軍總數還少些。

    蘇聯頓河方面軍

    11月23日,蘇軍透過“天王星”計劃,成功合圍了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當時,包圍圈內有德國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部分兵力,大約5個軍22個師,以及部分羅馬利亞、匈牙利、義大利部隊,一共27萬多人。

    圍城蘇軍有多少呢?

    蘇軍方面,完成斯大林格勒大包圍的一共有三個方面軍:西南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總人數差不多有100萬。

    但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分別在左右兩翼,是戰役的主力,也是包圍圈的外圍。所以,大部分蘇軍實際上是用於對付包圍圈外的德軍反撲。內線用於圍攻德國第6集團軍的,是頓河方面軍主力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部分兵力,一共七個集團軍,在12月前大約20-25萬人。

    頓河方面軍早前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前期)。1942年9月28日,該方面軍改稱頓河方面軍,早先由該方面軍分割出來的東南方面軍,則改名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後期)。頓河方面軍司令員是羅科索夫斯基中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後期)司令員是葉廖緬科上將。

    包圍圈完成後,負責圍攻的蘇軍部隊有:頓河方面軍所屬第21、第65、第24和第66集團軍,在西面和北面;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所屬第57、第64和第62集團軍,在南面和東面。

    蘇軍七個集團軍,兵力還不如德軍一個集團軍多

    這七個集團軍看似兵力很多,但實際上都是長時間堅守在斯大林格勒一線的部隊,例如第62、64集團軍一直堅持在城內防禦。蘇軍這些部隊損耗極大,而且長時間未得到補充,每個集團軍不過2-3萬人。按照羅科索夫斯基的說法,炮兵、工程兵兵員配備接近50%,步兵則只有編制的40%甚至30%,一個步兵師甚至只有1000多人。

    由於兵力和武器嚴重不足,蘇軍在11月-12月對被圍德軍的幾次攻勢都未能獲得重大進展。因此,12月中旬所有圍困斯大林格勒的部隊,全部劃歸頓河方面軍,也就是說七個集團軍全部由羅科索夫斯基指揮!此時,蘇聯大本營也對這些部隊進行了補充和整編。

    到這個時候,蘇軍用於圍城的總兵力就比較清晰了。按照《羅科索夫斯基回憶錄》記載,頓河方面軍的總兵力在12月底為25萬人(7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3萬多人),任務是殲滅斯大林格勒的德軍22個師(當時仍有20萬人以上),包括15個步兵師、3個機車化師和1個坦克師,還有預備隊的2個坦克師和1個騎兵師。

    要知道,12月底蘇軍圍城部隊雖然有25萬人,但這是經過增援補充後的兵力。德軍此時雖然只有20萬人出頭,但被圍最初卻有27萬人以上。也就是說,一開始圍城時,蘇軍七個集團軍的兵力還不如德軍一個集團軍多!

    斯大林格勒圍殲戰,是少有的蘇軍傷亡少於德軍的戰役

    按照《羅科索夫斯基回憶錄》,發起總攻前,大本營又提供了兩萬人的補充兵力,然後頓河集團軍裁減後勤人員、疏散軍醫院和衛生營,吸收一切可以拿起武器的人,又募集了約1萬人,也就是說該方面軍兵力最多時只有27萬(1萬後勤人員屬於重複統計)。

    頓河方面軍圍攻德國第6集團軍的戰鬥很艱苦,但打得也很精彩。羅科索夫斯基穩紮穩打,先是將城內德軍分割包圍,在1月10日至25日殲滅德軍10餘萬,成功將德軍分為兩半。

    最終,德國第6集團軍在2月2日投降,9萬餘名德軍被俘。被圍期間,第6集團軍戰死14萬餘人,另有3萬餘名傷病員被空運撤出。

    總體來說,斯大林格勒圍殲戰是少有的蘇軍傷亡少於德軍的戰役。(陶慕劍)

  • 6 # 歷史扒糞機

    1942年11月23日黃昏時分,蘇西南方面軍第4坦克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4機械化軍在蘇維埃城會師,達成對德第6集團軍合圍,此時蘇軍高層判斷合圍圈內的德軍兵力不過8.5—9萬人,妄圖以一個星期時間殲滅之。24日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華西列夫斯基命令三個方面軍以古姆拉克為總方向分割消滅被合圍德軍:西南方面軍第21集團軍由西至東攻擊,頓河方面軍第66、24、65集團軍由北部進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62、64、57集團軍由東、南部進擊。到11月30日四面圍攻的蘇軍雖收復合圍圈一半2000餘平方公里被佔領土,但德軍逐步收縮防線,頑強奮戰,蘇軍未能實現分割和徹底殲滅的目的。

    以12月1日的統計計算,圍攻第6集團軍的蘇軍總兵力為48萬餘人。為應對德軍必然的解圍行動,蘇軍抽調部分兵力加強對外正面,到12月4日蘇軍包圍兵力減至約30萬人。12月30日斯大林決定由羅科索夫斯基單獨執行圍殲第6集團軍任務,到1943年1月10日收編了第21、62、64、57集團軍的頓河方面軍總兵力為28萬餘人:第66集團軍42652人、第24集團軍23213人、第65集團軍75503人、第21集團軍34878人、第57集團軍23213人、第64集團軍48889人、第62集團軍26486人。

    相對被圍德軍而言,蘇軍兵力並非想象中的那麼強大,原因在於蘇軍低估了被圍德軍的數量和抵抗意志。即使是發動“指環行動”的當日43年1月10日,預估德軍兵力僅為7.5萬餘人,以4倍兵力對缺乏補給和兵員補充的疲憊之師進行圍殲應不在話下。

  • 7 # 衛友林

    蘇德戰爭期間不得不佩服前蘇聯的俄羅斯、人口不過億把多人、在對抗德軍的情況下動員了千萬軍人投入戰爭系統、蘇徳戰剛結束即攜精良武器百萬蘇軍橫掃日本百萬關東軍⋯

  • 8 # 島主說事

    1942年蘇軍圍攻德軍第6集團軍的兵力有多強大?這個問題不好一下子回答清楚,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展開的,名義上是殲滅了保盧斯第6集團軍30萬人,實際上,德軍在整個戰役行動中損失了150萬人,3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2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約3000架飛機及大量其它技術兵器。就德軍東線戰場來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消耗了德軍三分之一兵力,所以稱之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和分水嶺,此戰後,戰場主動權轉移到蘇軍手中。

    一方面,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場的防禦兵力是隨著戰場形勢逐漸遞增的。

    由於1942年5月12日,蘇西南方面軍在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中遭遇重大損失,當6月28日德軍開始展開對沃羅涅日方向的進攻時,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場的部署並沒完成,到7月17日斯大林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準備打一場保衛戰時,南方方面軍的4個集團軍只剩下不到十萬人,到7月22日,防禦斯大林格勒的蘇軍共有38個師,其中僅有16個師的作戰能力較強,他們分別是第62、第63集團軍和第64集團軍的2個師,以及坦克第4集團軍和坦克第1集團軍各1個師,他們成了蘇軍前期防禦斯大林格勒的重要力量。

    而此時,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兵力明顯大於蘇軍,兵力是1.2比1,坦克是2比1,飛機是3.6比1,只有火炮和迫擊炮基本持平。

    7月中下旬,希特勒發現保盧斯第6集團軍進展非常順利,於是下令第4裝甲集團軍南下增援高加索A集團軍群,此時,保盧斯已經佔領了小半個斯大林格勒城,7月28日,斯大林下達了著名的第227號不準撤退命令,蘇軍決定在此展開戰略防禦,期望切斷德軍A、B兩個戰鬥群之間的聯絡,到8月上旬,由於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防禦的700多公里戰線太長,斯大林遂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一分為二,一部繼續稱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一部改稱東南方面軍,這項工作在8月5日前完成。

    因此,到8月上旬,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兵力有第62、第63、21三個步兵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和空軍第16集團軍,司令員由原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戈爾多夫中將繼續擔任;而東南方面軍則由葉廖緬科指揮,編有第51、57和第64三個集團軍,外加近衛第1集團軍和空軍第8集團軍。這樣算來,到8月中旬,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共有10個集團軍,為了加強指揮,斯大林還命令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於8月12日親臨前線統一指揮。

    8月底9月初,根據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對戰場的判斷,斯大林決定採取誘敵深入策略,準備在冬季同時在斯大林格勒和勒熱夫展開兩線作戰,這就是著名的“天王星行動”和“火星行動”。為了達到誘敵深入目的,從9月初開始,朱可夫建議崔可夫指揮第62集團軍在城內打巷戰,蘇軍的主力在外圍開始做圍殲準備。為了加強防禦,斯大林又增派了第24和第66集團軍給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所以,人們常說的斯大林格勒最艱苦的巷戰,實際上是指第62第64在城內與德軍背靠背作戰,而在外圍,蘇軍的第24第6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以及空軍第16集團軍與德軍展開了激烈戰鬥,而其中近衛第13師更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到9月底10月上旬,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場的形勢有所好轉,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包圍圈基本形成,蘇軍總兵力也達到了空前的10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4個空軍集團軍,還有一些獨立坦克軍、機械化軍和騎兵軍及騎兵旅和其他獨立部隊,編制有15500門火炮和迫擊炮,1463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350架飛機,為“天王星行動”作好了準備。

    從這個層面講,到11月19日蘇軍“天王星行動”展開,此時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兵力是最強大的,而且對德軍有壓倒態勢。但此時蘇德雙方的較量不僅僅是爭奪斯大林格勒,而是整個南線,而對蘇軍來說,“天王星行動”與“火星行動”同步展開,更有相互牽制又相互影響的作用。

    另一方面,圍殲保盧斯第6集團軍,實際上打了三場戰役。

    蘇軍的“天王星行動”是1942年11月19日展開的,但因曼施坦因20日就南下組建頓河集團軍群來救援保盧斯,蘇軍遂調整了作戰計劃,“天王星行動”等於中途改變了作戰方向,把重點放在阻擊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行動上。

    實際上,從“天王星行動”展開後,蘇軍又專門針對曼施坦因的救援行動發起了大小“土星行動”,並在曼施坦因救援失敗主動撤離斯大林格勒戰場以後,於1942年12月30日,由羅科索夫斯基統一指揮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發起了“指環行動”,這才是專門圍殲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術行動。

    而此時,蘇軍的主力都用在對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反擊上面,羅科索夫斯基手上也僅212000人,6900門火炮和迫擊炮,250輛坦克和近300架飛機。不過,羅科索夫斯基展開“指環行動”時,外圍還有第66集團軍的配合,但對蘇軍來說,有這些部隊圍殲保盧斯第6集團軍足夠了,因為德軍已經失去了防禦能力,100多輛坦克都缺油少彈,到1943年1月22日,羅科索夫斯基指揮頓河方面軍再次發動猛烈進攻時,1月31日德軍就投降了,保盧斯也當了俘虜,到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役全部結束。

    所以,透過上面分析看出,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僅是殲滅保盧斯第6集團軍,它的重要意義是消耗了德軍在東線三分之一的兵力,說它打斷了東線德軍的脊樑一點沒錯。

  • 9 # 屹立的風骨

    如果讓蘇聯圍困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部隊與第六集團軍在廣袤的烏克蘭大草原上PK,僅憑第六集團軍幾十萬人的實力足可以單挑蘇聯百萬軍隊

  • 10 # 悠閒汪濟平

    德國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入侵蘇聯時,一共有三個方面軍第一是中央集團軍,第二是北方集團軍,第三是南方集團軍,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等於消滅了整個南方集團軍的一百五十萬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目前的死亡率和重症率來看,新冠病毒是不是毒性越來越弱,會不會真的演變成像流感病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