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書譯者寒武哥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科學水平的高低和科研的成果的評定與跟國籍沒有任何關係,只與行業內專家的認可有關。

    中國的科研事業大部分的領域一直都處於爬坡階段,或者說是追趕階段,很多科學的基礎科研包括理論和模型等都是國外學者最先提出、發現和建立,這本來無可厚非的事情,像美國和歐洲國家有種雄厚的基礎科研氛圍和基礎。前些年包括現在國內做科研的學者到達一定水平後就需要到國外最頂級的實驗室學習深造,一方面學習他們的實驗室的研究思路和科研理念,另一方面也在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經驗。

    科學的成果一般都是發表在專業的期刊上,國外的期刊刊物成立的比較早,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體系,但是期刊上論文的發表與國籍無關,比如你向《nature》投稿了一篇植物學某領域一篇文章,《nature》的編輯部會根據你的領域把你的文章匿名給這個行業內幾名公認的學術大牛評審,並根據大牛的評審意見決定是否接受(也就是是否認可你的研究成果達到了nature的水平)。

    也許現實情況中在大部分的研究領域,學科大牛們還是國外的多一些,給我們的感覺是中國的科學成果是依賴於國外的認可,其實不是這樣的。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的建設橋樑標準、高壓電傳輸以及高鐵等都有自己的標準,國外很多都要聽中國專家的意見。

    生物領域,中國華大基因打破國外對二代測序儀的壟斷,可以獨立自主的研發和生產屬於我們國家自己的二代測序儀,並且買到國外去。這些都是民族的驕傲。

  • 2 # 科學人文之美

    不是中國科學需要外國認可,而是國際科學需要國際科學共同體認可,也就是說,不僅僅是中國的科學,美國的,法國的,英國的科學一樣需要透過國際科學共同體的認可,這一認可需要在國際知名的期刊上發表論文,闡述自己研究的發現,接受國際科學共同體的評價,測試,所以在經過嚴格的科學評價體系之後,才能說是通過了國際認可!國內民科的一個問題就是喜歡自吹自擂,不接受國際科學共同體的評判,排斥一切的評價,所以也就只能停留在民科階段,自娛自樂一下!中醫也是一樣的問題!

  • 3 # 羅生物語

    大年初一首答,選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問題。這問題本質上問的是:當前中國是否有自己獨立的科學評價體系,以及這個評價體系是否和國際接軌,並且是否有足夠的話語權。

    一. 巨人的肩膀

    很多人都知道牛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這句話可以廣義的理解為:科學研究不是閉門造車,從零開始,憑空猜想,而是在現有科學體系的基礎下,擴充套件和發散,質疑和求證。所以很自然,科學研究需要一個客觀,公正,權威的評價體系。

    二. 為什麼目前的主流科學評價體系基於英語

    這個很容易理解,首先英語目前仍是世界通用語言,第二是目前歐美英語體系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仍佔據重要地位。

    在Times 2017的排名中,國內目前最好的兩所高校,清華48,北大71。當然,國內還有一個目前不參加排名的掃地僧-國科大,如果進入排名,肯定會超越清北。雖然國內大學的學術實力正在飛速增長,但總體而言,目前我們大學群的綜合實力還稱不上是巨人的肩膀。

    三. 非英語體系就不科學嗎?

    當然不是,對於任何人來說,使用母語闡述甚至思考科學問題,一定會更加遊刃有餘。比如說,在科學的英語體系建立之前,德語體系曾經佔據非常重要地位,甚至是超越英語體系作為主流存在的。早在14世紀,德國就產生了高等教育,到18世紀末,德國已經成為歐洲大學最多的國家。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大名康德,尼采,黑格爾,都出自德語體系占主導地位的時代。

    德國海德堡大學

    其實直到今天,德語學術體系仍然佔據重要地位。雖然德國大學在排名中並不顯眼,但每一所都是低調的實力派。和德國一樣,目前歐洲還有很多低調實力派大學,除開設面向國際學生的英語學位外,還都保留完全以母語授課和寫作論文的學位和學術評價體系。比如低地國家(荷比盧)的彈丸之地裡,就群聚著眾多如比利時的魯汶大學,荷蘭的烏特勒支大學等非常好的研究性大學。

    四. 中國的科學體系要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德華人的固執是出了名的,但德國學術界也對堅持德語學術體系,對於德國科學在主流科學界的影響孰優孰劣也有爭論。中國科學體系有自己的歷史發源以及文化特點,符合我們國情的發展科學體系的框架是:加入,追趕,超越。通俗的說,我們要先確認巨人在哪裡,然後努力爬到巨人的肩膀上,最後再成為巨人的大腦。

    所以,中國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學習和借鑑西方主流體系,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自信的國家,應該是能夠虛心學習的國家。可以說,我們目前已經基本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且我們正以特有的文化包容性和人力資源優勢,逐漸佔據巨人的大腦。和中國經濟與漢語文化在全球影響力日漸壯大一樣,沒有人會懷疑,漢語科學體系也會隨之越來越主流化,並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是靠土地承包帶來效益還是靠放棄土地外出出賣勞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