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原理控

    上太空和登月是兩回事,技術要求不一樣。登月也不是那麼簡單,需要做先很多探索,一步一步問題都搞清楚了,都解決了,然後才能登上去。我們國家的探月工程基本也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規劃和實施的。中國探月工程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無人探月階段,分繞、落、回三步,就是第一步把嫦娥飛船發到月球軌道繞月球飛幾圈,看一下月球表面的一些情況,解決遇到的問題,驗證到達月球軌道沒有問題。第二部,把玉兔號月球車軟著陸到月球表面,察看一下月面的情況,驗證降落月面沒有問題。第三部,飛船登入月球,進行一些考察之後,離開月球返回地球,驗證飛船返回沒有問題。那麼第一階段任務就完成了。

    第二階段,載人登月,因為無人探月階段有走了一遍,問題都解決了,因此風險不大。如果不進行第一階段的探索,直接載人登月,風險太大,不尊重宇航員的生命。

    第三階段,建立月球基地。

  • 2 # UFO實驗室

    能上太空不代表就能直接登月,啥事都講究安全第一,細緻入微!

    中國開展的"嫦娥奔月"工程,主要是為以後的載人登月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一期工作為2007年,嫦娥一號衛星進行繞月探測工作,所載儀器是對月壤厚度進行探測,還有月表化學元素探測,及用於對月球表面三維成像探測等,主要是對月球表面環境有個綜合評析瞭解!第二期工作在2009年至2015年,主要是進行幾次軟著陸,並對月面進行巡視勘察,並對以後在月球建造基地做資料準備!第三期就是在2017年,透過發射月球軟著陸器,並帶月壤和岩石樣本回地球!前面三期主要是實現"繞、落、回"三步,為2025年左右的載人登月做十足的準備!在不掌握整個登月流程的前提下,誰也不敢冒險去登月。上世紀美蘇為什麼就登上了月球,第一這跟美蘇國家整體工業實力有密切聯絡;第二美蘇冷戰各自都想第一個登上月球,在美蘇登月過程中也發生了許多事故。隨著二十一世紀到來,中國科學工業實力逐漸雄厚,在很多領域慢慢追趕上了美國,並躋身世界前列!我們載人航天技術雖說比美蘇晚了幾十年,但我們的載人航天技術都是採用現代化技術,可以確保宇航員在登月過程中安全登陸、安全回來!

  • 3 # 震長

    把航天員送入太空和送到月球,技術上差別還是很大的,目前我們沒有直接登月,是因為還不具備這樣的技術,比如現在推力最大的火箭,也不足以把人送入月球軌道,但相信很快就可以了,那就是長征九號正在研製當中。

    航天技術是體現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標誌,美國等是引領者,中國是後來者,但厚積薄發,近些年來穩步前進,我們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千百年來,華人對月亮一直很喜歡也很嚮往,儘管中國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登月計劃,但把我們自己的宇航員送到月球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現階段最大的夢想。登月是一項系統工程,確保宇航員上得去,回得來,目前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大推力運載火箭。

    長征五號是中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大、技術跨度最大的運載火箭,運載能力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2016年11月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遺憾的是在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後出現異常,任務失利,給後續嫦娥探月、空間站建設等重點建設任務造成了重大不利影響,可喜的是故障原因已經查明。

    能把我們宇航員送入月球的不是長征五號,而是推力更大的長征九號,起飛質量超過4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4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50噸,運力與美國登月用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相似,長征九號預計將於2028年左右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也就是說,華人登月最快也要在十年以後,但十分值得期待。

  • 4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一,暫時還沒有實力。

    如果說把月球車這樣的無人裝置送上月球,現在中國已經做到了,比如說2013年12月份發射的月球車“玉兔號”(下面這張圖就是)。只是這輛月球車重量很小(136千克)、功能也有限,所以無法承擔非常重的科研任務。

    但是如果說要把華人送上月球,那麼困難就大很多了。比如說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阿波羅11號,其指揮艙+登陸艙總重可以達到46噸之巨,相當於300輛玉兔號的重量(下面這張圖就是整個載人登月專案的過程)。負責把阿波羅11號送上月球的是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以達到驚人的118噸,而中國目前有的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不過才只有25噸,不到土星五號的四分之一。所以說現在的中國還暫時沒有能力實現載人登月。

    二,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什麼必要。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航天事業服務於國計民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有錢發火箭了肯定是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說軍事、勘探、通訊,等等。至於說科研任務——尤其是探索跟地球關係不是那麼緊密的月球的科研任務,就是可以往後放一放。

    所以在美蘇爭霸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中國還是選擇在兩彈一星上點到為止,隨後在改革開放中也把重心移到了經濟建設上,這應該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就好比說美國的土星五號,基本上一發就是一艘航空母艦的價格,這麼打上三五發,估計就是現在的中國都會有點兒心疼,別說是當時了。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探索月球也終於在21世紀的時候提上了日程——上圖就是中國現在還在實施的中國探月工程的“三部曲”,顯然這樣的計劃沒有太過於激進,符合中國的國情。在前一階段中,還是以有限的無人探測為主——而在後期,等到傳說中的長征九號運載火箭批次生產之後(下圖所示),大規模的月球勘探、甚至於載人登月就可以成為現實了。大家還是稍安勿躁。

  • 5 # 宇宙探索

    “嫦娥本月”的神話故事讓我們對月球有了抹不去的情節,登陸月球也一直是我們一個很大的夢想。但是為什麼我們國家不直接登月呢?

    技術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甚至可以說如果中國現在想登月,技術上已經允許我們這樣做。之所以不登月,簡單來說:登月不值得,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任何價值!

    自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第一次登月以來,最近幾十年美國就再也沒有過登月行動,按說美國如今的科技比上世紀更發達,他們為什麼停止登月了呢?

    答案很簡單,登月是一個異常龐大的工程,需要耗資上百億美元,動輒需要數萬人的共同協作才能完成。而到了月球僅僅是在上面插上一面國旗,帶來一些月球樣本!

    當然,沒有人否認人類第一次登月的意義,但更多的也只是象徵意義。而且美國之所以開啟了第一次登月計劃,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與蘇聯的冷戰促使了美國的登月計劃,兩個超級大國都想搶先一步實現登月!

    而如今美國已經沒有前蘇聯那樣的對手,幾次登月也讓他們明白月球就是一片死氣沉沉的荒蕪之地,登月對於美國來說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

    如今雖然我們國家經濟實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完全沒有必要浪費人力物力登陸月球!

    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中國不會去登月,相反,相信時機成熟後,總有一天我們中國也會登上月球,為十幾億華人圓夢!一方面是我們科技實力的展現和檢驗,同時更重要的是能極大地提升我們民族的凝聚力!

  • 6 # 稻殼張

    技術不夠

    “上太空”跟“登月”之間還有很多技術問題要解決。

    題目中所說的“直接登月”,真是把登月想得太簡單了。很多人都知道美國在1969年利用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登月,但是請注意,這裡已經是阿波羅11號了。也就說它前面還有阿波羅系列的1號~10號,其中的阿羅8號、9號、10號都是載著3名宇航員飛到了月球軌道,進行了各種登月模擬,然後又飛回地球,為真正地登月做最後的鋪墊工作。我們不難想像前面這10艘飛船為阿波羅11號最終成功登月所作的準備工作和技術驗證有多麼巨大。

    ▲阿波羅8號飛行軌跡

    另外,在阿波羅計劃之前,美國為載人登月還進行了4項輔助計劃:

    徘徊者號探測器計劃(1961—1965年):共發射9個探測器,在不同的月球軌道上拍攝月球表面狀況的照片1.8萬張,以瞭解飛船在月面著陸的可能性。勘測者號探測器計劃(1966—1968年):共發射5個自動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透過電視發回8.6萬張月面照片,並探測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資料。月球軌道環行器計劃(1966—1967年):共發射3個繞月飛行的探測器,對40多個預選著陸區拍攝高解析度照片,獲得 1000多張小比例尺高畫質晰度的月面照片,據此選出約10個預計的登月點。雙子星座號飛船計劃(1965—1966年):先後發射10艘各載2名宇航員的飛船,進行醫學—生物學研究和操縱飛船機動飛行、對接和進行艙外活動的訓練。

    ▲雙子星計劃

    而在這些計劃之前,美國還進行了“水星計劃”,算是美國載人航天計劃的第一步。“水星計劃”一共發射了26艘飛船,其中無人飛行20次,載人飛行6次(每次1人)。

    ▲水星計劃

    以上這些計劃加起來,美國在實現登月前,發射了超過50艘的太空飛船。

    月球雖然離我們很近,但登月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 7 # 來看世界呀

    太空指地球外幾百到幾千公里的範圍,而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里,對中國來說①技術達不到;②時機不成熟;③正按照自己的節奏探索、規劃載人航天任務。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終於實現了載人航天,楊利偉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華人,但他所乘坐太空艙沒有廁所,並且因為初次實行,內部有些地方設計可能並不完全合理,楊利偉在升空階段就遭受了劇烈振盪,受了一些傷,只在太空停留了21小時23分鐘就返回了地球。有了這次寶貴的經驗,後來在艙內設施的佈局和設計上更加合理了。之後又陸續進行6次載人航天,首次艙外活動、天宮實驗艙交會對接、自動交會對接、太空授課、天宮二號中期駐留任務。基本是按照1992年9月制定的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載人飛船發射,初步建設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實驗;第二步,艙外活動、交會對接、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迄今,一共有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洋、劉旺、張曉光、王亞平(女)陳冬11名航天員成功進入太空並返回。從這看,中國載人航天沒有著急去完成什麼目標,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耐心的磨練技術。現在也開展了月球探測相關工程,探月衛星發射、無人探測器著陸探測、中繼衛星發射,也還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劃。目前限制登月最大的問題之一是運載火箭的問題,相對應地也開始研究具備更強推力的火箭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在不能充分保證安全性、成功率的時候,載人登月可能還需要等待。中國未來肯定是要登月的,月球是距離人類最近的一個天體,也是相對最容易實現載人登陸的天體,如果不能做到月球來去自如,對更遠星球的載人登陸計劃就更難實現。加油,我的國。

  • 8 # 魂舞大漠

    問得有點著急了,多次上太空不假,2013嫦娥三號還帶著玉兔登陸了月球呢,只是人還上不去,現在我們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據公開的報道,胖五將於2019年運送嫦五前往月球取樣,按此前的計劃,今年就該實現了呢。中國航天講得是一個穩妥,始終沒有為載人登月而糾結。真要有了這個能力,發展到那一步,也是可以期待之事,只是不是現在。月球作為人類最近的天體,世上各種神話傳說反映了人類親近的感情,在中國有嫦娥桂樹吳剛玉兔,十分悽美,是以華人無不期待早日實現這一夢想。

    ●阿波羅不是騙局。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五號火箭發射升空,20日下午4時17分43秒著陸月面成功,我們看照片,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可是時間過去幾十年,世上開始質疑美國登月的真假,如以科學的態度懷疑沒得問題,精神也可寶貴,但以其它態度就不足為憑了,美國是上去了的,有土星五號的這樣的過載火箭託上去沒有問題,著陸月球也有這樣的技術,何況當年美蘇爭霸太空,各自自顯神通,耗資巨大,是一個不爭的實事。

    ●高處不勝寒。傳說土星五號,最大直徑10.1米,起飛重量為3038噸,起飛推力達3400噸,可將4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月球軌道。此之謂土星五,看起飛質量1000噸的胖五,直徑5米,要在技術上成熟起來,以此為基礎,擁有一款大推力版(2400噸)胖五,時間節點將在2028年前後,那時間方可討論登月之事。高處不勝寒,航天正是這樣,火箭能力有多大,夢想就能走多遠,科技實力是紮紮實實的腳踏實地,中國航天嚴謹細緻的精神贏得了世人的讚賞。

    ●可上九天月攬。中國航天的任務,探登駐,月球建設分三步,次第展開,一步步在接近,長征五號運力不足,更以此為技術基礎,開始設計長征九號,直徑9米,起飛質量3000噸,初步的計劃2030年前後實現,有了長征九號,月球建設不再是夢,即可實現大規模的深空探測了。探月是夢想,更是科學實驗任務,這個事很大,著實是件細思極恐之事,攬月是一種精神,更是科技實力。

  • 9 # 蛋科夫斯基

    登月需要的時候大運載能力的火箭。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是長征五號,但是第一次算是成功,第二次有點失敗。如果第三次發射成功,那麼我們就有了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的火箭。如果失敗,則證明咱們目前不適合搞大運載能力的火箭,需要繼續夯實基礎。

    這個運載能力也不足以登月,美國當年的土星五號運載能力是長征五號的四倍。中國之前組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使用的是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這款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是8.4噸,不足土星五號的十分之一。不過拿來建小型空間站倒是夠用。

    所以制約我們登月的直接原因就是沒有更大運載能力的火箭。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實力。登月目前看來經濟回報非常的不明顯,甚至偏向燒錢,需要很多人力物力一起去完成一個並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

    人類已經登月六次,沒有必要著急再去一次。

  • 10 # 刀鋒戰士他爺

    這個問題說兩點。第一個目前中國還沒有近地軌道100噸級的火箭。第二,一個就是目前中國對於發射衛星的這部分錢,載人登月的錢是很龐大的,而且目前這種花費是沒有回報的。中國搞這個又不是當時的美蘇搞太空武器爭霸。所以我們還是要講個經濟回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有必要研發定位像F35的四代機嗎?你覺得殲16能抗衡F35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