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變的美麗神話
-
2 # 職場黑小強
這個我可以回答一下。
首先要明白心理素質差從心理學上來看,就是事物的最終效果沒能達到心理預期,長期下來,內心產生了挫敗感。
心理學上一般用習得性無助感理論解釋。
還有就是本身的心理預期就不是太高,又畏難的情緒,自我效能感低。
要提升的話,首先要正確的看到問題,事物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結果有輸有贏,輸了不要氣餒,贏了不要驕傲。
其次,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力水平與行為結果呈倒u型曲線關係,也就是說,動力不足或者過分強烈,都不利於行為結果,如果心理素質差,那麼會對行為結果過分擔心,這時建議嘗試中低水平的工作,以確保滿意結果,通過一次次成功的經歷,提升自信心。
可以嘗試運用替代經驗提升心理素質,比如,想想身邊或者你所瞭解的能力水平相當的人,甚至不如自己的人,他們是否有過比較成功的經歷,暗示自己他們行自己也沒問題,努力提升自身成功的體驗,提高自我效能感。
-
3 # 村士準備
所謂的心理素質差,常常是指一些人承受壓力和打擊的能力弱,經受不了一丁點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小失敗小挫折小委屈,但凡聽到的一點風吹草動,就如臨大敵,好像天就要塌下來了一樣。這一類人不僅在職場上,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而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然而,雖然說心理素質差在社會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任何一個企業單位,都不喜歡這類人,但他們都一定是現實的存在。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和改善這一部分人的心理素質,就成為了職場中相關部門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
但是,要想改變一個人從娘肚子裡及從小家庭學校裡培養出來的行為習性、思維習慣和對世界及自我的認知,坦率的說,這是一件困難到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這又是一件關係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群的,而不得不做的大事。因為不僅學校、企業、各職場部門等社會的各個方面,不管是為了任務、目標,還是為了一方平安,都有著改善和提升心理素質差的迫切需要。同時,廣大孩子(心理素質差的重點人群)的家長,以及本身就心理素質差的人群,也有著同樣的改善和提升心理素質的迫切需要。由此可見,這是一項操作困難、效果難顯,但卻意義重大的社會任務。
那麼,該如何來完成這項任務呢?
大家有沒有意識到,世上萬物,本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你從哪個角度看,以什麼立場看、什麼標準看、什麼時間看、什麼背景看、甚至是以什麼心情看。
心理素質差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凡事總喜歡從負面的角度看。明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他眼裡,就變成了一件存在著很多問題的事情。寫到這裡,讓我不禁想到了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個爺爺帶著孫女到鄉下度假,當他們走進房間推開窗戶時,兩人不約而同的發出了"啊"的一聲。爺爺喊"啊",是因為他滿眼看見的是一座座墳墓;而孫女喊"啊",是因為她滿眼看見的是一大片花海,無論是地上還是墳上,到處都是鮮花。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很基本的道理,事情究竟是好是壞,關鍵是看我們心裡有什麼?我們心裡想著什麼,我們就會關注什麼。老年人來日不多,將來的歸屬地自然是他經常會想的事情,所以滿眼裡看到的全是墳墓就不足為奇了,很正常。小孫女來到這個世界沒幾年,鮮花豔麗多彩,自然吸引了她的眼球,因此她滿眼裡看到的只會是五彩繽紛的花海。
應該說,一旦一個心理素質差的人能從積極Sunny的一面來看問題、看自己、看世界了,那麼他的心裡每天都會充滿了Sunny和正能量,對許多事情就都會改從積極Sunny的一面去看待、去思考,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就會發生根本的改變,心理素質也必將會隨之獲得極大的改善和提升。
顯然,用這樣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能有效的提升和改善心理素質差的這一大頑疾。
可見,轉變思路,是成功解決這一人類長期面臨的困惑難題的關鍵!
-
4 # 貓咪愛思考
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一、原因可能有:1.從小受大家的寵愛比較多。
所有孩子都是家裡的寶,所以長輩們會很疼愛他們,即使做錯了事可能也不忍心批評和責備。久而久之,聽到的負面評價幾乎為0,所以長大後或者步入社會,聽到說自己不好的評價就會承受不住,很難平靜。
2.一個人從小到大過於優秀,沒受過什麼挫折。
我們也許聽過一些例子:如哪位哪位同學受老師批評,作出了什麼極端的行為……類似這樣的事情,也許就是這個孩子沒受過什麼痛苦和磨難,一直都太順利了,有可能是自身優秀的原因,也有可能和上一個一樣,他周圍的人把困難幫他解決了。
二、如何改進:1.多去嘗試,接受自己。
其實我也是一個自尊心比較強,心理素質較差的人,最近在學車,總是被批評,有一次甚至委屈地哭了,但是後面,我就比較坦然了。
我首先是先接受自己的平凡,我學得比較慢,也許要笨一點,不過沒關係我承認。後來教練在說我的時候,我就沒事了,反而還能一笑而過。
我們要多嘗試去做一些事,在這些困難中成長起來,就比較容易接受這個現實了。那麼心理素質在一次次的磨練中也能夠得到改進。
現在很多人擔心孩子出現問題中的那種情況,所以在孩子小時候開展挫折教育,讓孩子經歷困難,有意識地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要適度,否則就會陷入另一個極端。
成年人可以選擇一些對自己有難度的任務,這樣在做的過程中,既感到了有困難,但是又不想放棄,在一次次的任務挑戰中,心理素質也會有一定提升。
回覆列表
分享一下個人的經驗
心理素質差和家庭、教育、身體健康、個人經歷都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是家庭這一塊,一般來說從小家庭和諧、幸福,物質條件具本滿足需求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強的孩子,這一點從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看的出來,我身邊凡是原生家庭和諧的朋友都體現出更容易與人分享、交流、合作,原生家庭有很多矛盾、複雜、灰暗的朋友卻不那麼擅長信任他人、不喜歡分享、玻璃心。
接著是教育這一塊,相對來說學歷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那麼這個人的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強。我想這個和其廣泛的知識面、社會實踐經驗有關。
身體素質也決定著心理素質,像大部分的身體虛弱或者長期患病者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抑鬱、情緒不穩定、厭世、厭惡人際交往等等負面情緒從而導致心理素質差。
最後,個人經歷也是對心理素質有著很大影響的存在。有的人可能很小就經歷了很多負面的東西所以會對社會、對人際產生不信任,甚至時常想站到社會的對立面,這種心態要注意避免,因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無論如何也不能看不到社會的美好、Sunny的一面要善於去發現。像那些從小家庭關係、交際關係和諧的人通常來說更容易對他人對社會制度產生信任,即使有挫折、有困難,他們也能夠很好的去克服、解決問題,而不是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他們更容易在人際交往、事業中產生更大的成功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