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聊百姓聊齋

    所謂農民種地是天職,無所謂歡迎不歡迎,是由本人的出身和自身條件決定的,因為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城鄉差距亦然存在,跳出農門是農村年輕人的首選,當農民是無奈之舉,是每個人最後的選擇,我們提倡的是“既來之則安之”,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 2 # 天一閣水

    不會,相反越來越多的農民會棄種土地,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工資以及各行各業的收入會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更多的開支。而對農戶來說,單塊土地收益始終沒變,或者說收益增加很少,微乎其微。這就造成土地的收益不足以維持農民對高水平高質量的生活追求。所以在未來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農民棄種,轉而將土地流轉給種地大戶。

  • 3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是個有點頭腦思維能力的都知道農民是社會最底層、最弱勢、最貧困群體,不知道你怎麼就反向思維萌生了這樣幼稚可笑的問題。

    如果,像你所說,農民種地將來會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職業,難道億萬農民,尤其是思想還算開放前衛的青年農民都紛紛棄地而不願意種,而出去打工創業,不惜拉窟窿借貸在城裡買房居住,想盡一切辦法往城裡擠呢!

    這些農村人是都缺心眼都傻,或腦袋進水了?應該不是吧。這和題目的問題是不是很矛盾呢!

    個人觀點,如今的金錢至上,貨幣交易,生活高消費時代,有錢基本上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就農村目前的生產經營方式,一個農民擁有不到2畝地,更甭說許多農村人連一分土地都沒有的。就當前的消費水平,和2畝地的收入水平,一家人能苟活,就算把式不錯了。去哪裡談起再發展,或發家致富呢,沒有那個條件的。怎麼能越來越受歡迎!

    這些人在農村畢竟是少數的,他們種地的事業還是可以的。規模經營,薄利廣收,積累利潤財富。且現在機械化作業程度高、生產效率高,又可享受國家扶持補貼的優惠照顧,一舉成為農村農業的佼佼者。

  • 4 # 長江三農
    一丶現在農業生產上已經是機械化、規模化了,農民不像網上說的那樣辛苦了,但收入比較低

    現在我們這裡都是規模化生產經營,機械化耕種收穫,農民實際上年出勤日不到100天,不像網上說的那樣辛苦了,不過收入比較低,農產品賣不上好價格,農民在銷售上是弱勢,不會做生意。但我們這邊村黨支部開始成立產業融合合作社了,不少村集體今年積累資金30萬元,村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比如說茶旅合作社、漁旅合作社、農機合作社等,今年我們這邊水稻秸稈就是淮北一村集體農機合作社承包打包清理的,農民每畝支付25元+秸稈。村集體有錢了,環村道路就可以硬化、亮化了,村子居住區也可以美化一下,以後村集體也有錢給老人發養老金了。在農村種地非常輕鬆的,今年無人駕駛收割機也派上用場了,無人植保機在田間打藥了,手機輕輕一點,就能定時澆水灌溉、補光增溫。現代農業不是過去揮汗如雨,披星戴月的了。

    二、地總得有人種,事總得有人幹

    農民種地不是為了讓人羨慕的,而是為了吃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為了糧食安全,地總得有人種。只有分工不同,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什麼事都得有人幹。如果農業產業化時代到來了,農業不是什麼人都能幹,農民不是什麼人都能當。財富是勞動創造的,透過勞動,才能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充實感,才能有收穫。怕吃苦,怕累髒,是剝削階級思想,是資產階級情調,是勞動人民所唾棄的!都不勞動,只能受窮,只能是忍飢挨餓,甚至滅亡。所以,種地是一種勞動,是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的行動,是可歌可泣的精神,是令人尊重的職業,是勤勞的榜樣力量。

    三、農民必將走向共同富裕,與全華人民一起走向現代化

    農民不會掉隊,必將與全華人民一起邁向現代化,走向共同富裕。農民大部能買得起房、轎車了,家家有存款了。但目前農村主要還是養老與城市有差距、教育與城市有差距、醫療與城市有差距、就業與城市有差距。農村並不是自媒體想象的那個樣子了,村子主幹道都硬化了,通電、通自來水、通天然氣了,汙水治理了,廁所改造了,垃圾清運焚燒處理了。農民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講文明,懂自律,年輕人外出打工掙錢,家裡面土地交給村集體合作社管理,年終還有分紅,享有集體利益分配權。鄉村城鎮化,人居環境大大改善,種地不交稅,國家每年還給補貼的。農民賣車越來越多,我們這邊戶均一輛車,戶均在城市裡購買一套商品房。幹部在北上廣都有豪宅,據說是價值2000萬元一套。我們這邊老人平均3000元/月養老金。農民日子蒸蒸日上,越來越好。

  • 5 # 諾言土壤板結治理

    隨著社會發展,目前現狀好於以前,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和城市之間大流動,市場經濟的繁榮,農民進城參與,對於城市發展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對農民的身份不是那麼的排斥了。

    教育普及,文化水平提高,城鄉差距在慢慢縮小,對農民的看法好了很多。

    其實呀!有什麼了不起,在城市上班工作,農民在農村種地,都是在工作,都是在養家餬口,都是在做貢獻,分工不同,目的是一樣的,質量是有差距的,到什麼時候咱得認可。

    隨著時間流逝,種地這項工作會得到大家的認可,現在對於土地的整合,一些農場主的出現,是受到很多人尊重的,吃喝住行都不差啥,甚至多數要好於城裡居民。馬上城鄉戶口統稱居民,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了。

  • 6 # 籃球愛好者16

    回答這問題涉及面很廣、利益關係複雜、人數多、層次多、上下聯動、地方與中央、部委主管……

    2、政府部門施政惠農、強農、投入、關注……把農村管理模擬城市、企業、事業單位管理,有組織、有紀律、有團隊精神、有曾經提出的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思想意識形態來對待,讓種田地人有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嚮往追求感……必然會受歡迎。

    3、農民職業化、薪酬化、團隊化、知識化、專業化、科技化、多增加農業產業專案、合作社、自由聯產組織、多種形式強農、惠農……適當調整現有的政策,職業化生產產品公司經營銷公營公銷,財政補貼一部分,既保供、不穩物價、又有保持生產正常不斷線。

    4、國家糧食生產關聯的問題很多,就應該加快農業人才教育資源投入、培養人才配套政策、落實措施到位,大辦、興辦農業產業的各種興農職業學校、聯業聯盟組織、農業產業產品銷路線上、線下培育、農業產業風險管理投資稅、特殊稅種,避風險、保護自然災害性損失,讓作農、吃農、享農、惠農成為大眾認可、想去作又不容易、又想去做、嚮往的生活,福利待遇與其他職業相近、相同、無後顧之憂,不會不受歡迎的,關鍵是落實責任、政策、還是政策!

  • 7 # 山東海哥

    種地永遠都不會受歡迎,只是有些人沒有辦法,就像農村老人除了種地也沒有其他能幹的,現在種地就是農村留守老人的重點工作,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經商了,農村很多七老八十的人依然堅持在一線,畢竟現在都是機械化,根本不用幹活,看看就行,大部分都是直接把糧食送到家,什麼也不用幹,現在種地就是玩,基本全部實現機械化,打藥直接用飛機,確實現在的農民清閒了,農民也徹底解放了。

    種地效益太低不會受歡迎,現在種地的根本沒有年輕人,很多人是沒有辦法,年齡大了,打工不行了,只能呆在家裡種地,很多6、70的歲的人依然外出打工,農民就是這樣活到老幹到老,只要願意用農民就會去,現在很多6、70歲的人依然身體強壯,幹起活來一點也不輸年輕人,這部分最靠得住,一般不捨得耽誤,基本是天天上班,很少請假,不像年輕人三天兩頭耽誤工作,這就是差距。

    農民嚮往城裡,城裡人嚮往農村,在城裡人眼裡農村就是天堂,糧食不花錢,自己種蔬菜,車隨便停,院子裡面可以種菜,確實現在的農村條件很好,城鄉差別不大,農民也有家庭轎車,現在農村也有廣場,隨處都是健身器材,現在的農村確實很好。

    種地什麼時間都不會受歡迎,只是那些不瞭解農民的盲目崇拜,他們感覺農村很好,吃喝不愁,確實現在的農村也有很多優點,但是農民不會特別喜歡種地,很多時候也是一種無奈,畢竟是自己的口糧田,撂荒了別人恥笑你,哪怕沒有收成也得好好種地,現在的人根本不指望種地發家致富,大家的目的就是吃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長期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真的是“好死不如賴活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