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你and我
-
2 # 協和何方方
我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幾十年,這是一個全華人民有病都希望去的醫院。我深深體會到病人到協和醫院就診的不容易。所以,退休以後,我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希望以一己微薄之力,為需要的朋友提供便利的看病條件、優質的服務以及專業的治療。
-
3 # 布衣本草堂
“看病貴”的確是貴,我作為二孩家長做了N多次兒科患者家屬,自己也曾做過患者,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沒有大病,有個小病也很正常。花錢是必須的。
年青人的若非不治之症,治療合適康復比較快。若是大病,或者年齡大,痛苦是必然的。生病住院,沒錢的痛苦死,有錢的也痛苦,不只是疾病的折磨,治療過程也不是喝糖水呀。所以有時我會跟家人說,人生最有福的結局是活到一定年齡,一覺沒再醒來,這是有福的結束方式。但這樣的人不是太多。
從08年工作,到如今十幾年了。工資從最初扣保險前兩千零五塊,到現在扣除後六千。怎麼看,也是有進步的。但再一看,剛畢業時理髮5元,現在二十五已經幾乎是難了,二十的還是充值才有的。我自認在業務上不偷懶,貫徹行業裡“終身學習”的,可是生活也不過如此,房貸、保教費、興趣班,到現在近中年了,除了工作學習需要,沒有出過省的旅遊。每次看到國家釋出“平均工資”之類都深感不安。其實,我只不過普通芸芸眾生之一,也是一個打工者。現在的資訊發達,加上一些人別有用心的宣傳,製造焦慮,讓人覺得生活應該如何如何,其實都是假象,正如有人批評說影視產品裡富豪生活多是假的,很多影視只是意淫,根本沒有調查。社會從來都是金字塔式的,我們普通人,用盡全身解數,謀個“中等”已是稀有,只是中位數的中等,不是所謂“中產”。
回到話題,稀有的總是貴的:
1、從從業人員看,除了教育行業就屬醫院是高學歷集中地了(政府人員高學歷,是另一個話題)。高學歷是稀有的,我們有個錯覺“大學生滿地走”,其實不是,我82年,若從高中看約三分之一,初中看更低,小學看可以用稀少來形容了。同學有幾個博士,畢業時三十了,還兩手空空。對個人來說,想做個醫生很貴。對於社會來說,醫生稀少。
2、社會有各種行業,服務於不同需求,但這些需求重要性顯然不同。不同重要性的需求,付出代價不一樣;緊急程度也不一樣。看到一些人見到救護車不讓路,不只可氣,亦且可悲!
基於同樣原因,貴與賤也有一些是相對概念。各種需求還有比健康活著更重要的嗎?
3、看病貴是世界問題,經過這次疫情,我想大夥都清醒了,美國貴不貴?日本?日不落英國?三哥家?若不貴,何以很多普通人死去?有錢人還是有優勢,有錢人也是少數。
4、國家醫保已經出大招了。我們國家的問題,別的國家都有,形式或許不一樣而已,程度或者更重呢。
但解決問題,只是相對而言。有人會說免費醫療,你看俄羅斯、北韓、三哥家,都是免費的,免費的代價是什麼,有木有想過?醫療問題是整個社會問題的一部分而已。
最後說,稀少的都是貴的。有錢好,有錢人也是稀少的。只有國家民族強大了,社會整體水平提高了,普通人才更好過。
這個規矩,過去是,今天是,明天也是。
-
4 # 交易哲學家
我認為,中國醫療服務已經很不錯了。已經是在目前國情下的最優解。
在中國醫院,醫生的學歷水平都是極高的,博士特別常見,你覺得醫生花了三五分鐘就能看一個病人看似很簡單是不?你豈不知為了能達到這一點,9年義務教育+3年高階中學+4年本科+2年碩士+4年博士+N年臨床···
轉一個叫程才的醫生
以前在瑞士讀博士的時候,也經常跟導師看門診。每週一次,每次6個病人左右。要看上教授的門診,大概需要三到六個月前就開始預約,因此看教授門診對病人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
到了門診那天,很多病人都精心打扮、穿著,很多人還帶著鮮花和自己做的蛋糕來送給教授。到了預約時間,先在等待間等候,環境很舒服,有咖啡、有雜誌,秘書會問些簡單情況。開始問診,先要寒暄一下,Bonjour、salute,你氣色真不錯之類的,後面再詳細的詢問病史、例行檢查,病人想說多久就多久,我坐在傍邊學習,還有個計費卡,每15分鐘80瑞郎(和美金差不多),看完了還要擁抱、再見。一上午就看六個病人,氣氛融洽,每個病人都滿意。
回國後第一次看門診是在普通外科,一開啟電腦我嚇傻了,我的天吶,七、八十個號,這怎麼可能看得完啊。第一個病人進來,我例行問候,檢查之前先洗手消毒,把聽診器捂暖和,詳細詢問、檢查、處置,大概花了半個小時,病人還挺滿意的,第二個病人也如此。一個小時後開始看第三個號,結果外面炸鍋了,病人都不滿意等候時間太長,一個病人開始罵罵咧咧“個斑馬的,會不會看病啊,不會看病就滾回去,隔壁醫生已經看到十五號了,尼瑪這邊才叫三號,老子要等到明天!”
一看外面走廊都擠滿了人,群情洶湧,沒辦法,只好簡化流程,加快進度。一個月以後,我已經徹底適應了這種轉變,嘴巴上問病史,一隻手去摸包塊,一隻手開檢查,這個病人沒看完下個病人就進來,三到五分鐘處理一個病人,就這種快速看法,一上午忙到沒有上一次廁所、沒有喝一口水,也沒有完成上午的號。到月底工資單一看,一上午掙了幾十塊錢吧。
在美國,預約掛號的費用,一般為120美金左右,無需掛號的急診,問診費用一般為450-600美金,急症加救護車加消防車,7000美金到12000美金不等。
美國闌尾炎手術的費用,約26000美金。美國生一個孩子的成本,包括產前檢查,生產機嬰兒護理,平均52000美金,而美國一次心臟支架手術的費用,可達50000美金以上。2010年美國全年醫療總支出到了2.6萬億美元,平均每人8402美元。
完全不需要羅列出中國對應的數字,即使考慮到兩國經濟水平的差異,即使考慮到八倍於中國的人均GDP。這個醫療服務的水平也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僅相當於對方的十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而且,這是在包括了一直被公眾和媒體詬病的藥費和檢查費後的差距。
多少外國新聞上,昏迷需要搶救的人最後的一句話是不要叫救護車,為什麼?因為支付不起昂貴的搶救費。
就這樣很多人認為:中國公立醫院沒有體現出公益性。我簡直無語。
敢問,怎麼才算公益?一個黑市上能值幾千塊的國內最優秀的專家的掛號費只有十幾塊錢幾十塊錢,這還不叫公益?一次心臟內注射只有6塊錢,這還不叫公益?一次皮試5毛錢,一次靜脈注射1塊錢,一次搶救12塊錢,這還不叫公益?如果這還不算公益,請告訴我怎麼才算公益???!!!
幾年前有位大媽義正詞嚴的指責醫生:你們看大處方,做大檢查,病人一到醫院就從頭到腳掃一遍CT核磁,推高了醫療費用。
我無奈的告訴她:中國去年(2016年)的資料,三甲醫院的門診次均費用只有253.2元,而二級醫院只有166.4元。也就是說,在中國最好的醫院就診,掛號費檢查費藥費治療費手術費全部加起來,僅僅40美元,不足美國醫生非預約掛號費的1/10。
醫療是一個嚴謹的行業,無論檢查還是藥物,都有明確的指證和規範,醫生所擁有的彈性空間,其實很低很低。
很多人心目中,醫療應該是這樣的:花幾塊錢,掛個最好的專家號,完全不用等待就見到醫生,對方耐心細緻的服務,不用檢查,開十幾塊錢的藥物,回家吃了就立馬痊癒。以這種標準來衡量,中國當然看病難看病貴。
與絕大部分人認為的相反,中國的醫療服務水平絕不落後,中國事實上給國民提供了遠超於中國國力的醫療保障。
這麼多年後的今天,隨著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很多地方特需的頂級專家號已經漲到200,最便宜的專家號是7元,其次是9元、14元、100元、200元、300元。但是我就不明白了,200塊你們去做頭髮做指甲吃飯逛街購物打電玩買面板一點也不猶豫,為了健康看個病意見這麼大?那些來懟我的人我真的是無言以對。
最後引用一張圖
-
5 # 紅星高照又閃閃
看不起病,是影響華人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的三座大山之一。解決華人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的關鍵,是要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全面加強對醫院收費的管控力度,全面加強對社會藥品零售商店的監管力度,依法依規打擊醫院的不合理和零售商的高價售藥。不久前,我在深圳的龍華和坂田的兩個零售藥店,欲購買胃氣疼片,同樣的廠家,同樣的名字,同樣的劑量,一個是十五元一合,一個是二十五元一合,兩相比較,整整相差十元。對此種高價售藥,藥品食品的市場監管部門為什麼不能嚴肅認真的查一查,管一管呢。醫院的收費也是一樣。同樣的做CT,做磁共振,不一樣的醫院,收費相差大幾百元。難道政府對這種情況不能認真負責的抓一抓,控一控。除了兩個全面加強,還要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財務收支的審計,堅決查處杜絕各種不合理收費,支出,堅決查處杜絕亂長工資,亂髮獎金,亂加福利的違規行為。
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持之以恆,常抓不懈。
回覆列表
中國的看病難 看病貴 主要表現在城市,在我們農村 看病都比較方便 ,一不看病難 二看病不貴 ,所謂的看病貴 是在農村 國家對鄉村醫生沒有什麼補助 ,他們為了生活 不得不在藥品上 加錢 ,但總的情況下 價格還是比較合理的 ,他們可以行醫到家 無論什麼時候 什麼地點 都可以 找到家 ,看病確實不難 。在大城市存在這種情況 我看主要原因是大醫院檢查的專案多 ,醫院少 醫院的分佈不平衡 造成的後果 ,假如開放醫療範圍 取消不必要的檢查 完全可以緩解看病難 ,我建議 讓有技術的白衣天使有能力的 憑自己的一技之長成立 私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