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弘毅
-
2 # Lauzi
意識形態錯位、學界錯局,用西學理論定位國學的學術主流是華夏文明的不幸、中國文化的悲哀,正如企圖用西醫解讀中醫甚至喪心病狂地自我否定中醫一樣。西醫是理論,基於化學,再依次基於物理學、力學,牛頓力學的基礎是數學,而數學就是虛假的形而上學。換言之,形而上學根本無資格解讀、定位國學。國學是道學、自然之道是事實。用西學理論定位國學顯然顛倒了實際和理論的因果關係。西學的本質和主流一直是形而上學,是沒有生命的理論,不管是唯心還是唯物。
“理在事先”,因為“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事,先有此理。”此話的本意講的是事實,只要把理換成道即可。至於為什麼先秦道學演變到了理學、氣學、心學,是因為宋明學者創新發展道德經還是受了佛教玄學的影響?這倒是個值得文人學士研究的課題。
有朝一日,官方把生命科學改回生物化學,就是意識形態的撥亂反正之時。從來就沒有什麼生命科學,因為科學的智力基礎是無生命的形而上學和邏輯,是假的。假的無法認知真的、科學無法認知生命。
-
3 # 道之人137113144
唯心唯物怎麼這麼糾結,心生物,但是見物心變,他們是相互作的。人類的主宰無疑是心神,天道天理?人道情理?有區別嗎?區別在於人道不代表天道,天道包括人道,人道是天道的組成部分。人道去除主觀尊循事物本質就接近天道了,舉例說我要吃糧食,你也要吃糧食,人人都要吃,分享首先應該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我不足與你爭,你有餘分點給我,這是正常事,你有餘臨肯給貓給狗也不願給他人,雖是人道,但是這樣就違背天道。宇宙中的星辰都在轉圈,有些位置是共享的,只是你去了我才來,大家都在一個點上較勁,衝突就大了,雖說有時衝突不可避免,但是我們的智慧就是用來減少和降低衝突的。我經常會為了許多人,莫名其妙的對一些小事和無關緊要的事較勁,卻愛莫能助而暗自悲傷。今天又悟道一個道理,道理是教不會的,智慧是別人給不了的,道是隻可意會無法言傳的,更加悲哀。今天我突然明白父母教的我學不了,我會的教妻子兒子總是教不會,原來是大家不是處在同一頻,。
-
4 # 萃豐
唯物。“理”是本體。朱熹說:“理,形而上者;氣,形而下者”,又說“有理就有氣,流行發育萬物”,便知道理是物的本體。
萬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則其理之用不一。如為君須仁,為臣須敬,為子須孝,為父須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異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熹《朱子語類》這個理是客觀的理,不是主觀的理(不能理解為道理、理由之類的)
回覆列表
答:朱熹是宋明理學的代表,是將儒家思想篡改得面目全非的大學者,是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著名囗號的提出者。
毫無疑意,理在事先這句話也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論調,理是思維的範疇,當然屬於意識的東西,既然它在事先,那麼,就說明思維是在事的前面,而事又是客觀存在的東西。這不就是明擺著的意識第一,物質第二嗎?
其實朱熹這裡講的理,我認為不是一般的小事小非方面的理,而是維護封建統治的道德倫理,是為封建統治秧序服務的。需要人們無條件服從的理,比如,當時封建社會制度下規定的嚴刑峻法,強行服兵役,為朝廷選派宮女,以及三綱五常等倫理學說方面的理。這樣的理是同他提出的存天理同出一轍,都是麻痺人們精神,鞏固封建統治的思想武器。是歷史的倒退。而後期著名心學大師王陰明提出的天理就是人慾,人慾就是天理以及知行合一,才是開啟人智,符合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符合人性規律和人性心理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