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守竹園的老熊
-
2 # 趣講歷史人物的王閃爍
看了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看上面的朋友回答的很詳細了,把太監比作公務員,這個比喻呢沒毛病,挺正確的,另外古代還有一個朝代,當官就必須先把自己閹了,如果比做公務員的話,那麼公務員有一般公務員和地位高的特殊公務員,太監也一樣,所以呢,我分兩類(特殊的太監和一般的太監)給大家介紹就比較清晰了。
1、特殊太監:特殊的太監呢在清朝有三位:安德海,李蓮英,崔玉貴,小德張。這三個呢都是地位比較高的太監,工資也自然和一般太監不大一樣,安德海是御前太監,李蓮英是總管太監,崔玉貴是二總管太監,小德張是清朝最後一位總管太監。清朝祖制規定太監最高四品,但李蓮英破例,慈禧太喜歡了給了二品總管。四品工資呢是每月月銀8兩,米8鬥,公費制錢一貫300;就好比咱們今天除工資外有車補,飯補這些。當然李蓮英比這多,看起來這好像也不多啊?怎麼太監那麼牛氣,李蓮英甚至有三處宅子呢?這裡太監的收入呢除此還有賞賜,甚至還有灰色收入。例如安德海娶親,對沒看錯是太監娶親,娶的還是徽班唱旦角的馬賽花,慈禧寵著安德海啊,賞賜了白銀1000兩,綢緞100匹,真大方這慈禧。那麼他最喜愛的李蓮英賞什麼了?啥都賞,翠玉扳指就是最值錢的一件。(如下圖)除此之外,人家李蓮英還有灰色收入,慈禧面前大紅人,能沒人巴結嗎?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帶一行人逃到山西,山西的官員也巴結這些太監啊,小太監幾兩,十幾兩到頭了,送給李蓮英沒有100兩根本拿不出手。據說江寧織造這些採買也被李蓮英要了120兩白銀,灰色收入不少吧。至於怎麼花了,補貼家用,買房子置地,甚至娶媳婦都是正常現象,就這其實清朝大太監照比歷史上牛逼的太監也差很遠。明朝的劉瑾被抄家時金銀數百萬,文玩字畫無數,被認為當時全國除皇帝以外首富,厲害了我的乖乖。走到職業的金字塔頂端了。
2、一般太監:五品宦官月銀6兩,米6斛,公費銀1兩2錢;六品宦官月銀5兩,米5斛,公費銀1兩1錢;七品宦官月銀4兩,米4斛,公費銀1兩;八品宦官月銀3兩,米3斛,公費銀7錢3分3釐;無品級宦官略有區別,總的來說為月銀3兩,米3斛,無公費銀。這些銀兩和米物,均由內務府造冊,由戶部支給。一兩銀子曲折現在200多塊錢,當然那時候錢也抗花,東西一般幾文錢。無品級的年俸33兩等於一個九品文官的年俸,況且太監還有過節的賞賜,主子心情好了打賞不等,算下來比同級別官員賺得多,畢竟九品官見不到皇帝拿不到賞賜,而太監可以,難怪那麼多人去做太監,畢竟“付出”和回報成正比的。但是也有命不好的太監,像被分到沒落王府的太監就比較慘了,錢少活一點不說,有的甚至吃不飽穿不暖的。主子不受寵沒錢,哪還有錢賞你,所以也要看命了,去得寵的王爺家做太監收益也是不菲的。還得看命了。畢竟一個王朝為人所知的太監就那麼幾個,出來混難,作為太監這樣底層勞動人民混的有頭有臉更難!謝謝
-
3 # 農民阿偉
清代,在宮中服役的太監,同樣也要領取俸銀。按照規定,太監的俸祿有:月例、月米、公費錢和恩加銀。其中恩加銀是賞給服役年久而勤勞的太監的,服役年限短的沒有。俸祿按太監官銜品級發放。
四品督領侍每月月銀8兩,米8鬥,公費制錢一貫300;五品宮殿正侍每月月銀7兩,米7鬥,公費制錢一貫200;六品宮殿監正侍每月月銀6兩,米6鬥,公費制錢一貫100;六品副宮殿監侍每月月銀5兩,米5鬥,公費制錢—貫;七品正執守侍每月月銀 5兩,米5鬥,公費制錢一貫;七品副執守侍每月月銀4兩,米4鬥,公費制錢一貫;八品侍監每月月銀4兩,米4鬥,公費制錢700文;八品副侍監每月月銀3 兩,米3鬥,公費制錢300文。
如果太監沒有官銜品級,其俸祿按三等發:一等每月月銀3兩,米3鬥,公費制錢600文;二等每月月銀2.5兩,米2.5 鬥,公費制錢600文;三等每月月銀2兩,米2鬥,公費制錢600文。除正式俸祿外,每年還有節賞、壽賞、加班賞等多種多樣的賞賜。
特別是遇到生皇子和皇帝大婚時,賞賜更多。在賞賜中除銀錢之外,還按著季節賞賜各種綢緞、綾 羅、錦紗、皮毛和珠寶、玉器以及各種名貴的書畫等物。如端午節,除銀錢之外,還賞有大葉蟒、多羅麻等名貴錦紗;中秋和年節賞寧綢、江綢、川綢、織錦緞、閃緞和各種洋縐與名貴的皮毛。每年所得的賞賜,都超過所得的俸祿。除了宮廷中的太監,在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外府也有服役的太監。這些外府太監雖然和 在宮中服役的太監一樣,也有官銜品級,但他們的俸祿不是由皇室發,而是由外府自出,而且很少。此外,京城裡的外府又有大府、小府之分,窮府、闊府之別,所以即使是同官銜品級的太監,俸祿也會是千差萬別。
清朝太監的錢主要花在三個地方,第一就是把工資寄回家,因為是窮苦出身,所以太監也需要贍養父母,老家是很需要錢的;第二就是上下打點,太監居住深宮,也算是個官場,想要得到提拔肯定需要打點,這也是工資的一大花銷的開支。
太監的工資花得最多的,還是在女人身上,太監雖然不能娶妻,但在宮中許多宮女都得不到皇帝寵幸的,所以她們也愛找個太監過生活,雖然是無性婚姻,但聊勝於無,這種現象在古代叫做“對食”,也就是面對面的吃飯。
-
4 # 鐵鍋燴歷史
太監早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不過在以前,都是叫宦官,就比如秦朝的趙高那種的,不過太監以現代的眼光看來,這算是一種職業了,關鍵是這個職業算是包吃住,每個月還有工資拿。
太監這個詞是清朝的時候對於宦官的專有稱呼,平時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見每次在宣讀聖旨的時候,都是由太監宣讀,而且太監一天基本上都是跟在皇帝身邊。
那麼,太監的工資高不高呢?暫且先不說高不高,我們就拿清朝的太監來舉例子,當時清朝的太監的工資包括月例,月米和恩加錢。月例很簡單,就是單純的工資,月米就是每個月發多少米,恩加錢就是工齡的意思,入宮時間越長,恩加錢就越高。
大太監李蓮英
當時清朝的四品太監一個月是8兩銀子,8鬥米,公費制錢一貫300,並且按照品階向下依次遞減1兩銀子和1鬥米。我們按康熙到乾隆年間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來算,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450元人民幣,所以四品太監的工資是3600元起。
當然,太監也是有額外的獎金的:過節獎金、生日獎金、加班費、年終獎,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賞錢,比如皇宮裡有什麼喜事了,例如皇子出生,迎娶皇后等等,都會有許多禮品送。
晚清太監
不過和現在不同,當時太監的賞賜往往都比他們的工資都要高,不過這賞賜的多少就要看看他們主子們出手的闊綽程度了。
這些工資怎麼花的太監在宮中生活,國家管吃管住,按說沒地方花錢。
用來賭博
小德張
我們知道過去在宮廷中也存在著不少的賭博現象,有些人喜歡鬥雞,有些人喜歡鬥蛐蛐,所以有一些太監是透過這種方式把自己的俸祿給花掉了。
不過在宮廷內聚眾賭博本身是違反了公平規定的,所以這些人也只敢偷偷的在私底下賭博,因為被發現了是要遭受很嚴重的懲罰的。
寄給家人
而很多人之所以去做太監,是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供養不起,只能把孩子送到宮中,透過這種方式讓小孩長大。
有些太監就會把自己的俸祿存下來,寄到自己的家中給家人使用,這部分太監是非常顧家的,但在宮中往往也沒有什麼牽掛,基本上都是在為自己的家人奔波辛苦。
官場行賄
太監身在宮中,也是混得官場,也需要上下打點,以望升遷。
畢竟深宮裡就像一個巨大的染缸,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進去之後都有可能會受到影響,而這些太監為了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會把這筆錢用在不好的用途上。
-
5 # 圖文繪歷史
關於清朝太監的工資,可以簡單說說,清朝太監,分為宮裡太監和宮外太監,宮裡是伺候皇帝一大家子的,宮外太監是伺候各王府的,太監的工資兩部分,一部分是月俸,相當於基本工資,一部分是恩賞,相當於獎金。
太監有品級,宮裡宮外品級一樣,按俸額最高是四品,往下是五品,六品,七品,八品,無品,品級不同,月俸和恩賞差別很大,宮裡的太監待遇比宮外的好,但束縛多危險多。
圖為晚清當差的太監。先說月俸,也就是基本工資部分,四品太監每月白銀8兩,米8鬥,制錢1貫200枚,意思是清朝最高級別的太監,每月基本工資白銀8兩,大米100斤,銅錢1300枚。
五品太監每月白銀7兩,米7鬥,制錢1貫200;六品太監月銀6兩,米6鬥,制錢1貫100;七品太監月銀5兩,米5鬥,制錢1貫;八品太監月銀4兩,米4鬥,制錢700枚;無品級的太監分為三等,一等月銀3兩,米3鬥,制錢600枚,二等月銀2.5兩,米2.5鬥,制錢600枚,三等,月銀2兩,米2鬥,制錢600枚。
圖左身穿七品官服養心殿御前太監劉興橋。從以上可以看出,最低等的太監,也就是無品的三等太監,每月俸銀僅2兩,但千萬別小看這2兩,古時候普通百姓一輩子沒使過銀子的人大把存在,幹個苦活累活每月也就百十來文,能掙到銀子的人身份絕對高高在上,這2兩絕對夠一家5口一個月的溫飽。
再說恩賞,也就是獎金部分,每年的節日,比如春節、冬至,壽日,帝后的生日,還有皇帝大婚,當差的太監都有恩賞,而且每年所得的恩賞都超過月俸,比如節日賞賜,從總管太監賞300兩到首領太監100兩,最低的無品太監也有10兩、6兩,除賞銀外,還發綢緞布匹,4卷、2卷、1卷、半卷不等,有些太監機靈或立功表揚了,還可得雙份賞賜。
圖為技勇太監,在內宮擔任執勤保衛的太監。恩賞最多的,是皇帝大婚時期,不但有賞賜,所有人頂戴還可升一級,當然到頂的就不升了,比如1922年溥儀大婚時,太監大總管邵祥祿除得賞銀250兩,還有綢緞、貂皮、朝珠、金錶等一大堆,合計白銀一萬多兩。
太監工資大概就是以上這些,但剛說了太監分宮裡太監和宮外太監,以上的是宮裡太監待遇,雖然宮外太監按理是一樣的,但宮外太監工資不是皇室發,是外府發的,外府有大王府有小王府,有窮也有富,所以工資肯定比不上宮裡的,少俸拖俸,甚至常年不發銀只發飯錢的,有些宮外太監混得差無親戚來往,年老又無去處的,收入再少也只能在各王府當差混口飽飯。
交泰殿丹墀下太監值房。最後說一句,太監雖缺根,但也是人,正常人怎麼消費怎麼花錢,太監也一樣,置田產宅地,娶老婆買丫鬟,怎麼舒服怎麼過,只要有錢。
-
6 # 勤勞的軍建
清朝的太監有多少工資?他們都怎麼花的?
古代的皇帝那真是寄生蟲,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平時就連大小便還得大小太監伺候著擦屁股。
平民本身誰也不願意當太監,都是被逼無奈、生活貧寒招進宮內當了太監。太監是分等級的,清朝時期的太監分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四品太監工資待遇最高,清朝時期工資也叫俸祿,四品太監每月月俸是八兩白銀、8鬥米、銅錢1300枚。五品太監每月七兩銀子、7鬥米、銅錢1200枚。以此類推往下的小太監每月俸薪沒有大太監的多,但是他們花不完,當時一家人的生活費三、四兩銀子足夠用,所以宮裡的大小太監年年有餘。
太監分宮內宮外,宮內太監主要伺候著皇帝和太子、皇后、妃子等,宮外太監主要伺候各大王爺。太監們除了月俸還有恩賞,比如皇帝生日、冬至、中秋節、春節、太子的婚禮等重大節日,太監們還能得到五、六兩銀子的恩賞。
太監們也是有家的,他們把每月的錢一是讓人捎回家,二是自己存著將來出宮後買宅子娶老婆,再買雙兒女,過個幸福的晚年。
-
7 # 河東省來的人
清朝末期的太監,找洋大夫買再生藥的治療,希望再次生長出來,實現每天朝思暮想的夢。結果錢花了不少,長出來了皮屑,一碰就掉,哭啊
-
8 # 學史知今
清朝太監工資不高,主要依靠灰色收入,但很多太監卻把銀子花在了女人身上,這或許會讓人大跌眼鏡,下面我們就具體說一下。
清朝時期,為避免出現前朝太監干政的情況,對太監管理得非常嚴格,所以有清一朝也沒有出現,趙高、魏忠賢那樣的權傾朝野的宦官。
哪怕像李蓮英那樣的大太監,我們也很難找到他干政的痕跡,而太監這個群體,自古以來就被人瞧不起,不但身體殘缺,乾的還是最苦、最累的活。
比如,清朝時,太監中級別最高的是大總管,但也僅僅是四品,並且這個四品與同級別的官員收入也相差很多,據說只有四品官員的十分之一左右。
清朝時,太監的工資主要由月例、月米和恩加錢三部分構成,月例就是每個月給多少錢,月米就是每個月還要給點米,而恩加錢就類似於今天的工齡工資,乾的時間越長給的也就越多。
那到底是多少呢?我們以級別最高的四品太監為例,四品太監每個月可以領八兩銀子、八斗米,那初看基本工資就這麼多,也不少啊?
可實際上,能達到四品級別的太監又有多少?更多的是低級別,甚至沒有品級的太監,當然了他們的基本工資收入,確實比窮苦人家的收入要高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明知道當太監要遭那麼大罪,卻依舊有很多窮苦人家,託人想辦法把孩子送到宮裡當太監,比如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1916年才淨身入宮,根本原因就是家裡窮啊!
在《甄嬛傳》中,沈眉莊曾豪爽地賞給蘇培盛一把金瓜子,雖然影視劇中有誇張的成分,但也說明了皇上身邊太監地位的非比尋常,那獲得的灰色收入自然也就非常高。
此外,遇到宮中有喜事,皇上、妃子一高興,還會賞賜身邊的太監,這對於他們來講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有人可能會說了,貌似太監的收入也不錯啊!其實,還是那句話,級別高的、受寵的太監收入當然沒問題,可更多的是幹髒活、累活的太監,很少有人會關心他們的死活。
但畢竟是吃皇糧的,紫禁城包吃包住肯定餓不死,多少會有一些存款,他們怎麼花這些錢呢?其實,就像我們一樣,太監也有很多花錢的地方。
一是,寄回老家補貼家用。能當太監家裡都很窮,而家人把孩子送進宮,一方面是給孩子尋個活著的出路,減輕家裡負擔;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太監能夠幫襯家裡,所以懂事的太監也會定期給家裡寄錢。
二是,打點關係謀求進步。太監不但分級別,而且不同工種的太監收入和地位也是千差萬別,所以太監為了自己能謀個好差事,還要不時地打點上面的太監。
三是,省吃儉用留存養老。太監無兒無女,等老了後自然沒人為他們養老送終,所以他們必須要存下一筆錢,這樣老了之後,也才有保障。
四是,滿足心理花給女人。雖然太監並不能真的娶妻生子,但條件好的太監,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心,加上也想找個伴照顧自己,就會拿大把的銀子砸在宮女身上,也就是“對食”。
總體來講,太監的工資真的不高,雖然是吃皇糧的,卻有著很大的缺憾,這也是一種無奈,但那個時代,或許能活著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
9 # 剛日讀史
俗話說,某方面越缺的人,越必須從另一方面找回自信。人生在世,無非酒色財氣,追名逐利。太監因為生理缺陷,導致心理扭曲,更是喜歡玩弄錢權。
歷史上,呼風喚雨的太監實在太多了,但刨除掉他們雜七雜八的“額外收入”,正兒巴經的領一份純工資會有多少呢?
清代規定,太監的俸祿有:月例(基本工資)、月米(獎金補貼)、公費錢(公款報銷)和恩加銀(非定製,額外工齡工資)。其中恩加銀是賞給服役年久而勤勞的太監的,服役年限短的沒有。
(老照片:伺候慈禧的太監們)
清朝太監等級,在雍正年間確立,到乾隆年間形成定製,一直到清朝滅亡。
太監的工資是按官銜品級發放的。
四品督領侍1名,俗稱大總管,每月月銀8兩,米8鬥,公費制錢1貫300文,恩賞銀至多2至3兩。
五品宮殿正侍1名,俗稱副總管,每月月銀7兩,米7鬥,公費制錢1貫200文。
六品宮殿監正侍每月月銀6兩,米6鬥,公費制錢1貫100文;六品副宮殿監侍每月月銀5兩,米5鬥,公費制錢1貫;七品正執守侍每月月銀5兩,米5鬥,公費制錢1貫;七品副執守侍每月月銀4兩,米4鬥,公費制錢1貫;八品侍監每月月銀4兩,米4鬥,公費制錢700文;八品副侍監每月月銀3兩,米3鬥,公費制錢300文。
沒有官銜品級的太監,工資則按三個等級發:一等每月月銀3兩,米3鬥,公費制錢600文,二等每月月銀2・5兩,米2.5鬥,公費制錢600文;三等每月月銀2兩,米2鬥,公費制錢600文。
(端康皇妃和太監們合影)
另外,逢節假日和喜慶(比如生皇子、皇帝生日等),宮內會給太監們發些獎金,和賞賜一些實物。
按定例每年年終,還得撥出3600兩銀子作太監們的年終獎,每人平均2兩,接近底層太監1個月工資。
其實,清宮內的太監,單純靠工資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根據清光緒中期(1892年前後)的物價,1兩白銀可買大米1石(120斤)或豬肉20斤,按現在大米4元一斤的價格計算,1兩白銀相當於現今480元。
小太監月工資2至2.5兩相當於960元至1200元,加上宮內吃、穿、住全包,太監們的每月收入基本可以存起來,他們比起地方衙役算是高工資咯。
根據清朝道光時期的四川《龍安府志》和光緒本《江油縣誌》記載,當時府、縣衙門衙役,包括沒有品級的“三班”、“六房”頭目,每人年薪也僅分別為8兩和6兩,月工資更是隻有可憐的6.67錢和5錢,而清宮內小太監們的收入,則是他們的10倍左右。
(老照片:晚清的一個衙役)
正是因為如此高的工資,才會令民間飯都吃不上的窮苦家庭孩子,自我閹割,還要花錢疏通關係,才能入宮當一名吃皇糧的太監,最典型的就是大太監小德張。
但小德張、李蓮英、安德海等頂級大太監。他們的家產是隨著權勢一路飆升,一路貪贓得來的,每一個頂級太監都坐擁著萬貫的家財、萬頃的良田和萬家商鋪。
因此頂級太監們的生活都很腐敗,學有錢人養幾房姨太太,每天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普通的小太監則沒有權力去撈油水,也就沒有積下那麼多家產,很多小太監在宮內當差,又在宮內住,根本沒啥地方花銀子,他們大多都把銀子存下來,或是寄一些給外面的親人。
等到伺候“主子”過失被炒魷魚,或裁員時沒有發安置費時,他們用平時省吃儉用的銀子購買的田地、商鋪,田地可以招佃戶去耕種,收地租當地主;商店可以出租,當包租公,也可以自己開店做生意。
(晚年的大太監小德張)
如果只是普通裁員,或因年老力衰而被辭退,則多少可以領到一些遣散費,但下半生是個問題。
一部分太監到中年又晉升無望時,便會選一寺廟觀或道觀,掛上俗家和尚或道士名號,每年從工資裡拿一些出來,施捨給廟觀或道觀,等到年老退休後,便進入這些寺觀誦經唸佛了此殘生,寺觀供給他們衣食住宿,死後則葬於寺觀自有地,清明時,後死者送先死者。
一部分太監則聯合起來,組建一個社團組織,名叫“養老義會”,入會者不論老少,但只能是太監方能入會,且要品行端正,一次性交納會費白銀20兩。
三年後才準進入義會吃喝拉撒住,在職太監亡故的(其父母已亡故),宮廷內務府敬事房還發給“裸什用”10兩作為“賄金喪葬費”。
其實太監們花錢的地方,跟我們普通人一樣的,有錢有勢的太監,花大錢買田買地,買商鋪,買庭院,養幾房姨太太,每天過著喝茶收租,遛狗鬥雞的腐敗日子。
沒錢沒勢的太監,就是上面說的,把工資攢著,留待養老了。
(老照片晚年的太監們)
除了宮中的太監,在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外府也有少量服役的太監。這些外府太監,雖然和在宮中服役的太監一樣,也有官銜品級,但不是吃皇糧的,而是由外府自出,而且很少,還沒有什麼額外的油水撈,晚年更是悽慘。
參考:(《太監每月拿多少工資》作者萬愛群)、(《清朝太監工資知多少》王瑛)
文:梁生
-
10 # 娛大記
太監是皇宮裡不可缺少的一個群體,用他們的好處就是,和大臣相比他們沒有私心,對皇帝死心塌地,更容易得到皇帝的提拔和重用。
畢竟他們不像大臣一樣,有兒有女,大臣當官賺錢多數是為了自己的後代,皇帝對他們不放心。
歷史上大臣專權的人也不少,皇帝要防著他們。不能把大臣當成朋友,至少大部分皇帝都做不到和大臣當朋友的,更不能和大臣交心。
事實上大臣和皇帝,就是一對矛盾的存在體。皇帝若是厲害了,大臣就會受氣,同樣大臣厲害了,皇帝就會受氣。
就好比劉邦很厲害,所有的大臣都是害怕他的,他想要殺誰就殺誰,大臣對這樣的皇帝肯定是不滿意的。不過,有矛盾他們也不敢說。
秦朝的秦二世就不一樣了,秦二世是被大臣趙高欺負的,趙高最終還把秦二世給殺了,很顯然大臣是喜歡二世這樣的皇帝對。
所以說皇帝和大臣是矛盾的存在體,大臣對於皇帝來說是不可信的。
太監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是被閹割掉的,相對來說他們也能做到對皇帝死心塌地,畢竟他們沒有兒女,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私心相對比大臣來說,並沒有那麼重。
當然了歷史上也有太監屠殺皇帝篡位的,但是,這樣的太監不多,清朝的太監總統來說,還都是不錯的。
皇帝也是有心事的人,有一些事情,皇帝也是要和身邊的人說的, 這個時候太監就成為了他們傾訴的物件,成為了他們的心腹。
太監和宮女比起來,他們力氣更大一些。有一些力氣活,也都是他們這些人乾的。所以說相對來說,太監更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
既然太監是皇宮不可缺少的一個群體,那麼,他們的收入是如何的呢?
皇宮裡的人都是有品級的,分三、六、九等,太監也是分品級的。剛去到皇宮的太監,他們的收入肯定不高,而且還容易受氣,乾的都是最髒最累的活。相反有一些有資歷有品級的太監,他們的收入就很高了。
比如地位最高的四品太監,他們每月可以領到8兩銀子,8斛米。清朝的時候,一兩銀子大概是200人民幣,一個月就是1600元錢。一斛米等於150斤,足夠他們吃的了。
這個錢絕對是不菲的,當然了能夠當到四品太監的人也是少數。
地位比較低的八品太監,他們的月收入是3兩銀子,3斛米,銀子摺合人民幣是600元人民幣。清朝時候的600元錢,也是不菲的一筆收入。
事實上他們花錢的地方不多,太監也是有節假日的,他們在節假日的時候,是可以外出買東西的。
一般來說也就是買點吃的東西,用的東西。
至於說太監的錢怎麼花?大概有如下幾種:
1、購買日常用品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東西,他們是要花錢購買的。外出的時候見到好吃的,好玩的也會買一些。
比如,末代皇帝溥儀,他就經常吃太監帶回來的涼燒餅。相對來說熱燒餅更好吃一些,但是,他當皇帝的時候沒有吃過。
2、香火錢
太監沒有兒女,他們會考慮老的時候到那裡安家的。一般來說太監都是會去京城附近的寺廟的,每一個月他們會把收入拿出一部分來,捐給寺廟,等自己退休之後,就會到這個寺廟裡養老了。
3、寄給家人
有一部分太監,他們進宮當太監,就是為了多賺一些錢,補貼家用。若是賺到錢之後,他們會把錢寄到家裡,給家人用。
4、對食
有一些太監,他們會在宮裡找宮女和宮女組成一對談戀愛的。談戀愛的情況下,也是需要花費一部分錢的。
總之,太監的收入是不低的,否則,誰願意捱上一刀,到宮中去伺候人。他們的歸宿也是不錯的,有地方養老安享晚年。
-
11 # 15842708171
摺合成現在的收入計算大概是1500—5000不等。一般用於日常生活(購買日常用品、與宮女接成對食相互依靠等)、補貼家用(很多太監因原生家庭貧困而進宮,工資也是多是用來補貼家中父母兄弟子侄)和養老安排(購置田產房屋或捐贈寺廟,以期出宮後有個容身之所)。
-
12 # 優雅永恆之心
清代規定,太監的收入構成,包含基本工資(月例)、獎金補貼(月米)、公款報銷(公費制錢)和工齡工資(按入宮時間長短計算)。
而工資的高低,則和太監們的品級有關係。
回覆列表
說到太監,普遍認知是在皇宮裡的就是太監,其實不是的。皇宮裡有其很嚴謹的分工,單純的“割愛人士”不是什麼工作都能勝任的,這些就不多說了,就只說“太監”。
一般能稱為太監的都是“割愛人士”裡的“成功人士”,官位一般是正四品(不同朝代有差異),不算高,但往往掌有實權,和外庭分庭抗禮互相制衡,單純的工資其實並不高,往往就是低一品的薪酬,畢竟包吃包住包埋(普通的只包吃、住,年齡到上限是要掃出宮的)。當然,那是正常性收入,因為比較接近權力中央(皇帝),灰色收入也是多多的,如皇帝的賞賜、後宮佳麗的“送贈”,這些收入其實都不少,至於最後這些“割愛人士”的財產都去了哪,這就眾說不一了。
基本就這樣了。歷朝歷代的太監其實只是個悲劇,做得好的不見得名垂青史(除了鄭八寶),做得不好、尤其是皇帝不好的情況下絕對遺臭萬年。一時間懶得去翻查史料,隨手寫了點,大家隨意看看吧,別太較真。